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0.2 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 以洞庭湖區(qū)為例考能檢測 湘教版.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0.2 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 以洞庭湖區(qū)為例考能檢測 湘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0.2 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 以洞庭湖區(qū)為例考能檢測 湘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0.2 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 以洞庭湖區(qū)為例考能檢測 湘教版 一、選擇題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有多條河流從東、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長江,湖泊水面呈現(xiàn)“冬季一條線,夏季一大片”的景象變化。鄱陽湖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棲息地。據(jù)此完成1~3題。 1.鄱陽湖在冬季成為遷徙鳥群重要棲息地的原因是( ) A.湖灘面積大,水淺 B.湖底砂礫石廣布,水質好 C.湖區(qū)少有大霧,能見度好 D.湖泊受人類活動影響小 2.鄱陽湖冬、夏水面景象變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線狀洼地,冬季河道封凍,夏季來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線狀洼地,水位季節(jié)差異明顯 D.湖底平坦,長江頂托作用季節(jié)變化明顯 3.過去50年來,鄱陽湖濕地大面積減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積 B.圍湖造田 C.氣候變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區(qū)地殼明顯抬升 解析:第1題,鄱陽湖成為候鳥棲息地,條件在于:氣候條件好(緯度低、氣候溫暖,適宜越冬),濕地面積廣,灘涂、淺灘等鳥類活動的場所多。第2題,“一條線”、“一大片”反映出湖區(qū)水域輪廓的變化,可從水量、水位的變化進行分析。第3題,“濕地減少”、“湖泊面積減少”這些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產生受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原因影響,但人為原因占主導,即圍湖造田、濕地開發(fā)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位降低。 答案:1.A 2.C 3.B 對比遙感圖像發(fā)現(xiàn),近年來我國新增土地最快的黃河三角洲,濕地增加幅度減小。讀下圖,回答4~6題。 4.黃河三角洲濕地泥沙來源主要是( ) A.黃河上游泥沙B.黃土高原泥沙 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泥沙 解析:選B。黃河三角洲泥沙主要來自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 5.黃河三角洲濕地增幅減小帶來的影響有( ) A.耕地面積減少 B.地下水位下降 C.黃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劇 D.土地鹽堿化面積增加幅度上升 解析:選C。濕地增幅減小,耕地面積未減少,而是濕地增長幅度比原來減??;地下水位不受影響,土地鹽堿化面積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蝕后退幅度加大。 6.近年來,黃河三角洲濕地增長幅度減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攔沙 C.黃河中上游防護林發(fā)揮作用 D.渤海風浪強度增加 解析:選D。黃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減小不是因渤海風浪增強造成的,而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發(fā)揮的作用,防護林也起了一定作用。 湖泊是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但是目前多數(shù)湖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是我國目前重點治理的工程之一。讀圖,回答7~8題。 7.圖中三個湖泊依次是( ) A.太湖、巢湖、滇池 B.巢湖、太湖、滇池 C.滇池、太湖、巢湖 D.滇池、巢湖、太湖 答案:C 8.下列對造成這種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三個濕地周圍地區(qū)人口眾多,且都鄰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 B.三個濕地水體相對封閉,水流速度均較緩慢 C.為了保持足夠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儲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為緩慢 D.周圍地區(qū)氣候干旱,水資源利用量大 答案:D 國家林業(yè)局在2月2日的“世界濕地日”宣布,中國新增9處國際重要濕地,其中四處在云南,分別是大山包、拉市海、納帕海和碧塔海4塊高原濕地(如下圖)。讀圖,完成9~10題。 9.圖中4℃等溫線向北凸出,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陽輻射影響 B.受河流影響 C.受地形地勢影響 D.受熱帶季風影響 10.與圖中四處濕地的形成無關的是( ) A.海拔高,氣溫低,蒸發(fā)量小 B.地勢相對低洼,容易積水 C.植被較好,容易涵養(yǎng)水源 D.都瀕臨長江,常受到長江洪水的泛濫而積水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濕地的形成。第9題,圖中4℃等溫線向北凸出的原因是此處地勢較低,溫度較高。第10題,此地處于云貴高原地區(qū),氣溫低,蒸發(fā)量小,地勢相對低洼、易積水,植被較好,能涵養(yǎng)水源。 答案:9.C 10.D 下圖為“人類活動破壞前后,東北三江平原濕地氣溫年變化及該區(qū)域內某河流流量年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1~12題。 11.圖中反映人類活動對濕地破壞后的氣溫曲線、流量曲線分別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12.下列關于三江平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受破壞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A.土壤侵蝕,導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環(huán)境污染,富營養(yǎng)化速度加劇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開墾濕地,擴大耕地面積 解析:濕地具有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人類對濕地破壞后,氣候大陸性會有所增強,則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都會增大;河流徑流的季節(jié)變化也會增大。三江平原原來是“北大荒”,后來被開墾成為“北大倉”,就是建立在濕地被開墾的基礎上。 答案:11.B 12.D 13.目前在長江口相繼建起了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qū)、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與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等,其主要目的是( ) A.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B.增加入海徑流 C.豐富旅游資源 D.保護河口生態(tài) 解析:選D。建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的目的是保護河口生態(tài),故選項D正確。 二、綜合題 14.圖甲是20世紀80年代洞庭湖示意圖。圖乙是洞庭湖1825~xx年間同水位湖面面積變化柱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洞庭湖面積變化的趨勢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國重要的湖泊濕地。洞庭湖面積的這種變化,將嚴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態(tài)價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經濟價值。 (3)洞庭湖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需注意哪些問題? 解析:本題整體難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讀圖可知洞庭湖面積在縮小,是自然淤積和人類圍湖造田而造成的。湖泊在氣候、生物方面作用巨大,也可以有生產、航運等經濟價值,所以要維護其面積和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 答案:(1)變小 圍湖造田 泥沙淤積 (2)調蓄洪水 生物多樣性 調節(jié)氣候 供水(蓄水) 水產業(yè) 航運 (3)退田還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15.根據(jù)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每當你來到賀蘭山下的銀川,都會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濕地和悠閑的水鄉(xiāng)風光所打動。上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銀川濕地的儲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從黃河灌區(qū)逶迤而來的一條條水渠,將湖泊濕地重新連通,塞上湖城風采得以重現(xiàn)。 材料2:銀川平原濕地分布圖和年蒸發(fā)量、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 (1)簡述銀川的氣候特征。 (2)銀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分析銀川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自然優(yōu)勢。 (3)銀川濕地對當?shù)丨h(huán)境最突出的貢獻是什么?分析上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銀川濕地的儲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答案:(1)主要氣候特征: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較多,晝夜溫差大;降水少,蒸發(fā)強烈,氣候干燥;風大、沙多等。 (2)銀川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陰雨天氣少,光照較充足,氣溫日較差大,有利于農作物養(yǎng)分的積累。 (3)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大氣環(huán)境。60年代主要是隨人口增長要解決糧食問題,開墾濕地發(fā)展農業(yè);90年代城市建設加快,填湖造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10.2 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 以洞庭湖區(qū)為例考能檢測 湘教版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一輪 復習 濕地 資源 開發(fā) 保護 洞庭湖 例考能 檢測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48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