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級科學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單元測試題.doc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單元測試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六年級科學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單元測試題.doc(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單元測試題 一、填空題。(22分:2分/每空) 1、像開瓶器那樣能繞著一個固定支點將物體撬起的簡單機械叫做________ _。 2、支撐著杠杠,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做_______;杠杠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________;在杠杠上用力的位置叫做 ______。 3、杠桿省力與否與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有關,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是杠桿_______;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是杠桿________。 4、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__ ____ . 5、大橋的引橋、___ ____ 、____ _____ 等都是運用的斜面的原理。 6、自行車的剎車把運用了_______ 的原理 7、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zhuǎn)動時,小齒輪轉(zhuǎn)動比大齒輪 ____ 。 二、判斷題。(20分:2/每題) ( )1、杠桿的支點一定在用力點和阻力點之間。 ( )2、剪刀、起釘錘、鑷子等工具的外形與撬(qio)棍截然不同,因此它們不屬于杠桿。 ( )3、動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 )4、使用斜面時,斜面越長越省力。 ( )5、螺絲釘?shù)穆菁y越密,擰起來就越費力。 ( )6、杠桿工作時,用力點離開支點遠,阻力點離開支點近,就能省力。 ( )7、從斜面上拉物體比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省力。 ( )8、使用杠桿時,不一定都省力。 ( )9、自行車上面有許多簡單機械。 ( )10、升旗臺的旗桿頂上往往都安裝一個定滑輪。 三、選擇題。(20分:2/每題) 1、杠桿工作時,是圍繞( )轉(zhuǎn)動的。 A 重點 B 力點 C 支點 2、升國旗時,我們一般都用到了( )。 A 定滑輪 B 動滑輪 C 滑輪組 3、自行車把是一個簡單機械,它是( ) A 斜面 B 輪軸 C 杠桿 4、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的是下面中的哪一類滑輪工具。() A 定滑輪 B 動滑輪 C 滑輪組 5、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 )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省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6、用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可以使轉(zhuǎn)動速度( ) A 變快 B 變慢 C 不變 7、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機械是( ) A 動滑輪 B 定滑輪 C 滑輪組 8、“秤砣雖小,能壓千斤”這句話,反映的是( )的原理。 A 杠桿 B 輪軸 C 滑輪 9、螺絲釘?shù)氖菍儆冢?)的運用。 A 杠桿 B 輪軸 C 斜面 10、取釘子比較省力的工具是用( ) A 羊角錘 B 螺絲刀 C 小刀 四、連線題。(7分:1/每線) 1、把下列工具和機械與它相屬的工作原理連起來。 汽車方向盤 斜面 斧子 螺絲釘 杠桿 羊角錘 吊車 滑輪 盤山公路 鑷子 輪軸 五、看圖題。(20分:6+3+5+6) 1、標出下圖中這些“杠桿”的支點、用力點和阻力點,并判斷它們的省力情況。 ( ) ( ) ( ) 2、請你劃出圖中的阻力點、支點和用力點。 3、看圖分類。(只寫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省力的: 費力有: 不省力也不費力: 4、在下圖中畫線組裝成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 A、動滑輪 B、 定滑輪 C、滑輪組 六、實驗(11分:2+3+4+2) 要證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會怎樣設計實驗呢?請你在下面的表格里寫出實驗過程。 研究問題 實驗材料 操作方法 得出的結(jié)論 附送: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上表格版1-13課 單 元 備 課 2019年六年級科學上表格版1-13課 學 情 分 析 六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掌握了一定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踐活動的方法,學會了怎樣設計觀察方案和設計實驗,并能在長期的觀察中學會寫觀察記錄,做出簡單的實驗記錄。但是,四年級學生年齡較小,還不能獨立完成各種實驗的設計與動手操作,需要同學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教師、家長的指導,積極性較高,能主動去完成任務,也有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尚需督促與指導。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不夠,還有待于進一步磨合與提高。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fā),貫徹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遵循兒童心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注重內(nèi)容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大多是常見兒童感興趣的,能夠親自進行觀察實驗操作的,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chǎn)和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遵循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處理好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和改進教學,學生學得積極愉快,注意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培養(yǎng)兒童能力,教科書注意本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與其他各門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可以使知識之間的銜接,分工配合得到加強。其次選擇內(nèi)容大多是兒童能夠親自進行觀察實驗和操作的,在兒童接受能力允許的條件下,盡可能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社會實際,以便學生理解鞏固和遷移所學的知識。 本冊教材書遵循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處理好內(nèi)容的深度廣度,做到了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重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培養(yǎng)兒童的能力,新教科書繼承了現(xiàn)行教科書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優(yōu)點,注重本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2、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jīng)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將學生的學習建立在他們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3、系統(tǒng)地學習物質(zhì)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拓展與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教 學 重 點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并強調(diào)應用于日常生活。 2、注重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 1、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與情感。 2、利用好集體備課資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教具準備 單元序數(shù) 一 單元名稱 微小的生物 教 材 分 析 生命世界是學生懷有濃厚興趣的神奇世界。一草一木,蟲魚鳥獸,伴隨著他們的童年生活,讓他們對生命世界產(chǎn)生了無限遐想和憧憬。兒童總是對生命世界多樣性和復雜性產(chǎn)生神秘感,而科學則是使他們對生命世界的興趣進一步延伸,從對花草樹木的認識擴大到對整個生命世界的認識?;谶@樣的理念,我們依據(jù)《課程標準》中對生命世界多樣生物的要求: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類等內(nèi)容編寫了本單元,以擴大兒童對生物種類的認識,初步了解生物的分類,深刻認識到生物的多樣性創(chuàng)造了紛繁多姿的生命世界。 編寫《微小的生物》單元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資料以及觀察、實驗等探究性的學習,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走進微觀生命世界,不斷擴大對生命世界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為他們后續(xù)的科學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單元包括四課,分別是《病毒》、《細菌》、《饅頭發(fā)霉了》、《食用菌》。 目 標 要 求 科學探究 1、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 2、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3、能用簡單的工具(放大鏡、顯微鏡等)對微生物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能用圖和文字表達。 4、能對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5、能設計對比實驗探究食品、衣物發(fā)霉的條件。 6、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7、能對實驗現(xiàn)象做出詳細的記錄和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想知道,愛提問。 2、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在探究中意識到科學要尊重證據(jù)。 4、愿意合作與交流。 5、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 1、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類。 2、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3、初步學會利用顯微鏡對微觀事物進行觀察。 4、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 5、能通過觀察知道蘑菇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具 體 措 施 1、利用學校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課前準備的場所,提高學生的搜集有關科學資料的能力。 2、做好各種實驗的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 3、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深入的各種信息,找準切入點,以便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4、提供網(wǎng)絡空間,使學生學會利用網(wǎng)絡搜集信息的能力。 5、合理利用課堂上學生的自我評價,做好評價工作。 課題 第一課 病毒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病毒資料的搜集,學會查閱、整理從各種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與交流研究結(jié)果;能積極地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質(zhì)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愿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愿意合作與交流。 3、知道病毒是一類特殊的生物;了解有關病毒性床染病的防治措施。 教學重點 認識病毒這一特殊的生物類型,讓他們了解病毒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激發(fā)他們熱愛科學、積極參與科學事業(yè)的熱情。 教學難點 認識病毒這一特殊的生物類型,讓他們了解病毒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激發(fā)他們熱愛科學、積極參與科學事業(yè)的熱情。 教法學法 信息搜集法 講授法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和調(diào)查病毒的有關資料。 教師準備:準備好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關于病毒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和生命活動特點的視頻;病毒在其他生物細胞內(nèi)進行繁殖的動畫等。 課時安排 1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提問 1、教師談話:小時候你們誰吃過“糖丸”?為什么吃“糖丸”?(可以預防“小兒麻痹癥”。) 2、激發(fā)提問:吃“糖丸”可以預防“小兒麻痹癥”,從這個事例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教師把學生的問題簡單的記錄在黑板上。) 3、教師談話:學習了本科,你也許就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板書課題:病毒。) 二、交流、整理對病毒性疾病的認識 1、談話:課前同學們都對各種病毒性疾病進行了調(diào)查了解。你了解到了那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你了解了有關這些疾病的什么知識?根據(jù)老師為你們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整理,過一會兒,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匯報。 2、學生分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關內(nèi)容。教師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適時指導。 3、匯報、評價:各族選派一名代表對本組的整理記錄進行匯報,各組間進行交流,互相評價、取長補短。 4、補充、擴展:這一活動的最后,根據(jù)學會的匯報情況適當補充一些有關病毒性疾病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如:借助圖片向?qū)W生展示患各種疾病的人或動物、植物,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 三、認識病毒 1、談話: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這么多,到底病毒是什么樣的東西呢? 2、交流:各小組交流鄒忌的有關病毒的知識,教師了解學生搜集的資料。 3、補充、擴展: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補充學生未搜集到的搜集不全面的知識。 (1)、出示資料介紹病毒的發(fā)現(xiàn)過程。 (2)、出示圖片介紹病毒的幾種基本形態(tài)。 (3)、課間展示介紹病毒的活動特點。 4、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學習與交流,你認為病毒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物呢? 5、解答疑問:利用所學的知識試著解答授課開始時學生提出的疑問。 四、制作剪貼報: 1、談話:同學們課前搜集到這么多有關病毒的知識,想辦法把它們保存起來,好不好?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2、制作:根據(jù)學生的“獻計”情況制成剪貼報或用其他方法保存搜集的知識。 五、查閱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組織一次以預防病毒性傳染病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三次備課 病毒,是一類不具細胞結(jié)構(gòu),具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的形態(tài) (1)球狀病毒; (2)桿狀病毒; (3)磚形病毒; (4)冠狀病毒; (5)絲狀病毒 (6)有包膜的球狀病毒; (7)具有球狀頭部的病毒; (8)封于包含體內(nèi)的昆蟲病毒。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1、 病毒 病毒的危害 一、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病毒的利用 極其微小 二、病毒的特征 寄生在活細胞內(nèi) 能繁殖 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由遺傳物質(zhì)和蛋白質(zhì)組成 動物病毒 三、病毒的種類 植物病毒 細菌病毒 教后反思 課題 第二課 細菌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有關細菌資料的搜集、整理,提高學生整理資料和辯證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描述。 2、 學生能主動交流自己的資料和觀點,關系生活中的科學,關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3、 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正確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細菌的兩面性:一是有害的一面,可以使人患??;二是有利的一面,如人們可以利用細菌制作酸奶和泡菜等。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細菌的兩面性:一是有害的一面,可以使人患病;二是有利的一面,如人們可以利用細菌制作酸奶和泡菜等。 教法學法 信息搜集法 講授法 觀察法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細菌的文字及圖片資料,為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奠定基礎。 教師準備:顯微鏡、三種形態(tài)的細菌永久圖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前你們搜集了有關細菌的文字或圖片資料,現(xiàn)在你對細菌有了那些認識? 同學們搜集的資料真不少。你們真是一群樂于參與科學探究的學生。(及時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前搜集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交流資料: 1、出示搜集的有關細菌的圖片、視頻資料。 2、學生觀察在教師課前調(diào)好的顯微鏡上觀察細菌圖片。 3、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匯報自己了解的細菌。 4、總結(jié):細菌有球形、桿形、螺旋形三種基本形態(tài)。 三、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1、同學們,你們認為細菌是人類的朋友還是人類的敵人? 學生討論,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細菌的資料。 教師適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和視頻資料,進一步讓學生展開討論。 2、現(xiàn)在同學們對細菌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細菌不只是人類的敵人,更多的是人類的朋友,它可以說無處不在。 3、人的腸道內(nèi)也充滿了細菌。有些細菌對人類有益;有的可以幫助消化食物;還有的則與致病的微生物搏斗,使有害病毒不能附著在腸道上,保持腸道健康。 4、細菌的作用還遠不止這些呢!請看資料卡。 四、自由活動: 辦一期手抄報,做好宣傳,防止病菌入侵。 五、假如沒有細菌,我們的自然界將會是怎樣的?在一廣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雞或魚的內(nèi)臟埋入其中,過一段時間,觀察有什么想象發(fā)生 三次備課 細菌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zhì)、核質(zhì)體等部分構(gòu)成,絕大多數(shù)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 并可根據(jù)形狀分為三類,即:球菌、桿菌和螺形菌 。細菌的發(fā)現(xiàn)者:荷蘭商人安東列文虎克。 板書設計 2、 細菌 球菌 細菌的形狀 桿菌 螺旋菌 有益菌:生物制藥 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有害菌:世人患病 教后反思 課題 第三課 饅頭發(fā)霉了 教學目標 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霉,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學探究的樂趣;產(chǎn)生愿意合作交流和樂于從事科學探究活動的愿望;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難點 能通過實驗認識食品、衣服等物品發(fā)生霉變的條件;認識霉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 教法學法 觀察法 實驗法 教具準備 1、發(fā)霉和新鮮饅頭、培養(yǎng)皿,手套、鑷子。 2、放大鏡、顯微鏡、霉菌切片。(課前調(diào)整好) 3、操作材料:新鮮饅頭、塑料袋、小刀、線、黑色遮光紙、透明膠帶。 課時安排 1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霉饅頭)我這里有塊饅頭,看,它怎么啦?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話題(板書課題:饅頭發(fā)霉了) 二、獲取事實,認識霉菌 (一)初步觀察 1、安全教育 這塊饅頭還能吃嗎? 對!發(fā)霉的饅頭吃了對人體有害!不能吃! 2、明確要求 現(xiàn)在我們來觀察發(fā)霉的食物與新鮮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在觀察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讓你的身體直接接觸到霉菌。(演示)戴上手套,拿上鑷子。辨別氣味時,像我這樣(演示辨別未知氣體的方法) 觀察時請及時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3、發(fā)放材料,學生觀察記錄 4、組織匯報 好,讓我們聽聽大家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當其他小組同學發(fā)言的時候,請同學們認真聽,對照自己的記錄做好補充發(fā)言準備。 (抓住閃光及時表揚) 還有哪些不同的發(fā)現(xiàn)? (二)細致觀察 1、放大鏡觀察 ①因為霉菌,新鮮饅頭與發(fā)霉饅頭有了這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樣的東西呢?下面我們借助放大鏡再來看看,并做好記錄。 ②分發(fā)放大鏡、收回新鮮饅頭。 學生觀察描述 ③組織匯報(收回材料) 哪位同學愿意帶上你們小組的材料,來和大家說說:放大鏡下的霉菌是什么樣的? 看來霉菌有很多種,顏色不同,形狀各異。 2、顯微鏡觀察 ① 同學們觀察得這樣細致,卻沒有人能告訴我霉菌有幾個部分,怎么辦?(用顯微鏡來觀察) 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霉菌切片,調(diào)好了顯微鏡,想看嗎? ②用顯微鏡觀察的注意事項: 注意,顯微鏡我已經(jīng)調(diào)好了,同學們不要在調(diào)整它,挪動它,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最講次序。觀察得最認真,記錄最直觀形象。 ③交流: 把各組的記錄在實物展示臺上集合 結(jié)合同學們的圖畫講解: 霉菌雖然很多中,但都有“孢子囊”、“菌絲”兩部分。 像霉菌這樣用肉眼看不清,放大鏡也看不清,要用顯微鏡來觀察的生物,我們叫它微生物。 三、牽引過渡: 我們還在什么物品上看到過霉菌? 關于霉菌你還想研究什么? 四、對比實驗 (一)提出問題,進行猜想。 討論:霉菌在什么情況下生長得快?它的生長與哪些因素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①獨立思考,把你想到的列出來。 ②在小組內(nèi)小聲討論。 ③匯報:隨機簡要板書:溫度、水分、通風、光照等。(注意追問“什么關系”) (二)引導設計方案 1、同學們認為霉菌的生長與這么多因素有關系,有些想法還互相矛盾,怎么證明你的猜想? 2、引導設計方案 ①教師以“溫度”為例,引導設計實驗 就以溫度為例吧,怎樣證明霉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系?具體怎么做? 出示兩塊品質(zhì)不同的饅頭,這樣也行?看來實驗中,我們還需要一些條件加以控制。 (如果很多學生恍然大悟,就不用說了,直接讓他們分組從各種因素中選取一個最感性區(qū)的條件設計方案,填寫實驗計劃。 如果學生明白的少,指名說說。) ②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個最感興趣的因素,設計驗證方案。 3、學生分組設計方案 4、交流實驗設計,對有爭議的方案進行修正完善。 讓我們來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案更科學完善。 提醒:為了便于區(qū)分,是否兩塊饅頭是否該做點標記? (三)激發(fā)觀察記錄興致,討論注意事項。 大家的方案都設計得很好,我們的猜想對不對,還得靠實際的實驗現(xiàn)象來證明,所以,我們應該每天觀察記錄饅頭上霉菌的生長情況,及時做好記載。下一節(jié)課,用我們的事實(記錄和實物)來證明,哪個小組更有科學精神! 四、實驗、整理 1、按照小組計劃領取材料,進行實驗。 2、整理實驗桌。 3、交流匯報 4、教師總結(jié) 三次備課 霉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意即"發(fā)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但又不象蘑菇那樣產(chǎn)生大型的子實體。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wǎng)狀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雖然霉菌菌絲體上任一片段在適宜條件下都能發(fā)展成新個體,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產(chǎn)生形形色色的無性或有性孢子進行繁殖。孢子有點像植物的種子,不過數(shù)量特別多,特別小。 霉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他比較青睞于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一有合適的環(huán)境就會大量的繁殖,必須采取措施來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斷其傳播途徑,就可以擺脫霉菌的感染: 板書設計 3、饅頭發(fā)霉了 溫度 影響食物發(fā)霉的原因 水分 空氣 真菌對人類的危害 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真菌為人類提供的便利 課題 第四課 真菌 教學目標 1、 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親身經(jīng)歷科學調(diào)查、觀察、查閱和整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過程。 2、 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愉快,學會分享、欣賞他人的研究成果;樂于從事科學探究活動。 3、 通過查閱書刊等信息源了解食用菌的種類;能通過觀察知道蘑菇的結(jié)構(gòu)特點。 教學重點 在學生對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觀察、調(diào)查、交流等方式對食用菌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讓科學走進孩子的生活,并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在學生對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觀察、調(diào)查、交流等方式對食用菌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讓科學走進孩子的生活,并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法學法 演示法 觀察法 教具準備 1、 查閱有關食用菌的資料。 2、 搜集平菇、香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等食用菌,了解其生活環(huán)境。 3、 只能備好放大鏡、鑷子、水盆等。 課時安排 1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我們已經(jīng)搜集了一些有關食用菌的資料并采集到了部分食用菌,下面請各小組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完畢后,組長負責介紹,其他同學可以適當補充,搞好配合,也可以到別的小組參觀。 學生整理、布置自己的展區(qū),并到其他小組參觀和交流。 二、探究活動 (一)、活動一: 1、 談話:通過課前的搜集和采集活動,我們已經(jīng)對食用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在剛才的整理和交流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的收獲都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小組對食用菌的認識。誰先來? 2、學生分組匯報 3、課前老師也搜集了許多食用菌的資料,下面我也匯報給大家看。 4、小結(jié):其實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食用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蘑菇了。他們已經(jīng)成為我們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了。 (二)活動二: 1、談話:今天大家?guī)砹撕芏嗍秤镁?,讓我們分小組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借助老師提供的觀察工具分小組觀察。 同學們觀察很仔細,知道的也不少,看來搜集資料真的很重要。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對信息搜集整理。 三、自由活動 談話: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了關于蘑菇的很多知識。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開來了兩個問題。 1、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紙上,輕輕地敲一敲,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閱讀教科書中“如何識別有毒蘑菇”的資料卡,分小組觀察分辨一下我們采集的蘑菇有沒有毒蘑菇。 同學們可以選擇兩個問題中自己喜歡的一個進行研究,也可以選擇自己小組感興趣的其他問題進行研究。 學生自由活動。 學生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 四、拓展活動: 談話:食用菌的種類很多。我們課下繼續(xù)觀察食用菌,寫一篇關于食用菌的研究報告;或者設計一個養(yǎng)蘑菇的方案,自己親自養(yǎng)一養(yǎng)蘑菇。 五、單元評價: 談話:這一單元的學習很快結(jié)束了,在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和收獲呢? 學生自我評價,教師鼓勵 三次備課 真菌(Fungus)一詞的拉丁文 Fungus 原意是蘑菇。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個類群,世界上已被描 述的真菌約有 1萬屬12萬余種(屬與種都是單位,且屬大于種),真菌學家戴芳瀾教授估計中國大約有4萬種(種為單位)。 與細菌和病毒區(qū)別 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內(nèi)都有細胞核,而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和完整的細胞器,故又稱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菌僅有原始核結(jié)構(gòu),無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很少,屬于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則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屬于原生微生物。所以,雖然有些真菌也很微小,也能使人生病,但它與細菌和病毒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板書設計 食用菌 蘑菇的生長環(huán)境 菌蓋 蘑菇的結(jié)構(gòu) 菌柄 (像一把小傘) 菌褶 菌絲(地下部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 各種各樣的食用菌 單 元 備 課 單元序數(shù) 二 單元名稱 物質(zhì)的變化 教 材 分 析 世界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是不斷變化的。了解物質(zhì)的變化是科學課的重要內(nèi)容和任務。無生命的物質(zhì)世界與生命世界同樣五光十色、精彩紛呈,令人驚奇、迷惘和感嘆。人們的生活總是與物質(zhì)的變化息息相關。生活中,我們往往需要通過改變條件來使物質(zhì)發(fā)生變化,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而物質(zhì)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本單元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知道物質(zhì)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另一類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了解物質(zhì)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這些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建構(gòu)了《物質(zhì)的變化》這一單元,以豐富學生對多彩的物質(zhì)變化的認識,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學會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本單元包括三課,分別是《蠟燭的變化》、《食鹽和水泥》、《鐵生銹》,是學生在三、四、五年級認識了身邊常見物質(zhì),了解了常見物質(zhì)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編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探究物質(zhì)的多樣變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表達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為進一步學習物質(zhì)內(nèi)容奠定基礎。 目 標 要 求 科學探究 1、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做假設性解釋。 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4、能用簡單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能用圖和文字表達。 5、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 6、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7、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 8、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對現(xiàn)象作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喜歡大膽想象。 2、意識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 3、愿意合作與交流。 4、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5、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chǎn)品,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6、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科學知識 1、知道物質(zhì)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另一類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 2、了解物質(zhì)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4、能根據(jù)物質(zhì)的變化特征對物質(zhì)進行分類。 具 體 措 施 1、利用學校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課前準備的場所,提高學生的搜集有關科學資料的能力。 2、做好各種實驗的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 3、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深入的各種信息,找準切入點,以便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4、提供網(wǎng)絡空間,使學生學會利用網(wǎng)絡搜集信息的能力。 5、合理利用課堂上學生的自我評價,做好評價工作。 教學內(nèi)容 5蠟燭的變化 教材分析 本課活動是按照“觀察蠟燭的變化—根據(jù)現(xiàn)象分析蠟燭變化的特征—探究其他常見物質(zhì)的變化—歸納物質(zhì)的兩種變化:一種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一種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制作面塑或泥塑”的思路編寫的。 教學對象分析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物質(zhì)的兩大類變化: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一類是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變化,為此編寫了《蠟燭的變化》一課。之所以選擇蠟燭為探究對象,是因為蠟燭在不同條件下既會發(fā)生形態(tài)的變化,又發(fā)生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變化。同時蠟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常見的物質(zhì),又是一種便于準備的物質(zhì)。 目的要求 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zhì)的變化,并作實驗記錄;能嘗試用歸納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作合理的解釋;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3.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另一類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 教具學具 學生準備: 1:塑料盒或盤、橡皮泥 2:有關面塑的分類和有關面塑發(fā)展歷史的資料。 教師準備: 1:面粉、水、醋、紙片、蠟燭、火柴,燒杯、滴管、小勺、木條 2:制作有關生介紹面塑的課件。 教學重點 通過蠟燭熔化和燃燒的實驗,認識物質(zhì)的兩類變化。 教學難點 尋找證據(jù)判斷物質(zhì)變化的種類。 教法學法 實驗法 觀察法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三次備課 一、導課活動 二、探索研究 一、導入新課 二、實踐與操作 三、評價與反思 四、作業(yè)設計與拓展 一、導課活動 1、同學們,請你仔細的相互觀察一下,新學期大家有什么變化沒有,你今天有什么不同嗎?看誰發(fā)現(xiàn)的變化最多?。▽W生可以自由進行2分鐘觀察) 2、交流(大部分同學選擇了交談這種方式來傳達) 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你注意到變化后面隱藏的秘密了嗎?我們這一章就要帶這同學們來研究這種變化! [引導]這是什么? 二、探索研究 1、誰能讓蠟燭改變一下?(讓學生上臺上來演示,注意后面的同學不能用與前面的同學相同的方式。) 小組為單位看能不能找出更多改變蠟燭的方法?同時請你注意觀察現(xiàn)象,注意安全?。▽嶒灲Y(jié)束后添好書第三頁的記錄) [交流]請個小組說說看你們小組是用什么方法來改變蠟燭的? [追問]這些方法都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能給他們分分類嗎?(學生思考回答) [講述]原來有些變化是形態(tài)上的變化,有些有些物質(zhì)形成。 [提問]說說看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變化嗎? [引導]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能按照我的要求讓他們產(chǎn)生變化? 打算怎么做?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稍微討論一下。(學生進行討論) 2、交流自己小組需要的東西和自己的研究計劃。 做這個研究你們需要多長時間?(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情況進行調(diào)控,時間可以控制在15分鐘左右,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適當延長一點) 請各個小組按照自己的研究計劃到講臺前選取需要的實驗用品。 實驗結(jié)束后閱讀書第3-4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變化,今天我們就來親手來試一試變化之一的面塑。你知道嗎面塑在我們國家的歷史可十分悠久呢據(jù)史料記載,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jīng)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jīng)營,可謂是歷史淵源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致、優(yōu)美、精巧。 [欣賞]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已經(jīng)完成的面塑作品吧 討論:⒈課前大家都搜集了資料,你能說說面塑是用來干什么的嗎? ⒉它有那些種類和技法呢? 二、實踐與操作 今天我們就用橡皮泥為材料,采用面塑的技法來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作品吧 ⒈小組討論:在制作是還要注意哪些要點? ⒉游戲: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變幻出來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好的作品。 三、評價與反思 ⒈自己評,把你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⒉互相評,誰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歡誰的作品,說出他作品的優(yōu)點和你給他的建議。 在這一課的研究中,你和小組內(nèi)伙伴的表現(xiàn)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大家學習?你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向哪個同學學習? 讓學生互相說優(yōu)點。 談話導入讓學生感受氣氛。 教師出示蠟燭 這里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找出與眾不同的方法。通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到研究中來。 學生思考舉例 激發(fā)學生的研究欲望。 分小組進行實驗的過程前要講清楚要求。 這一步是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這種思考,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更注意科學性,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觀察欣賞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各種圖片和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造型藝術。 這一點很重要,現(xiàn)在的學生在看到別人時,眼睛往往愛盯住人家的缺點,不懂得“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牡览?。所以在這里讓學生多說說別人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四、作業(yè)設計與拓展 準備紙盤子、一次性木筷 查找有關地球上水循環(huán)與玻璃制造的知識 1在水中加入鹽; 2點燃火柴 教師提問:它們都發(fā)生了變化,它們的變化一樣嗎? 今天我們就通過研究蠟燭來了解這兩種變化。 1.提問:你知道蠟燭有哪些特點嗎? 討論:蠟塊加熱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冷卻后又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小結(jié):蠟塊加熱時會慢慢邊軟,再變成液體,冷卻后又慢慢變硬成為了固體。 2.提問:我們照著書上的方法做一做,看看蠟燭燃燒還能產(chǎn)生什么變化?(提示實驗的注意點) 板書設計 5、蠟燭的變化 形態(tài)變化:物質(zhì)三態(tài)的變化 外形 實質(zhì)變化:產(chǎn)生新物質(zhì) 面 塑:一印、二捏、三鑲、四滾 教后記 第 6 課 教學內(nèi)容 6、食鹽與水泥 教材分析 物質(zhì)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根據(jù)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來講,可以分成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兩種。本課就是借助學生熟悉的兩種物質(zhì)——食鹽和水泥,認識物質(zhì)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并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的利弊。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在四年級的《水變咸了》在五年級水循環(huán)等章節(jié)的學習中已經(jīng)了解了簡單的物質(zhì)變化,但對變化的逆過程涉足較少。 目的要求 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zhì)的變化,并作實驗記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做假設性解釋。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3.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法學法 實驗法 觀察法 教具學具 學生準備材料: 杯子、筷子、食鹽、火柴、水泥、盤子(一次性)、小勺、錘子等。 教師準備: 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wǎng))、酒精燈、水泥塊等物品以及各種物質(zhì)變化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三次備課 一、導課活動 二、探索與交流 三、拓展與思考 一、引入新課 二、實驗探索 三、評價與拓展 四、作業(yè)設計與拓展 一、導課活動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有關物質(zhì)變化的知識,你能舉出生活中產(chǎn)生物質(zhì)的一些變化嗎?(學生回答) 2.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兩種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質(zhì)的變化。師板書課題:2、食鹽和水泥 二、探索與交流 3.首先我們來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在觀察之前你能預測一下食鹽和水泥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交流 4.我們可以設計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同時給出研究表格) 實 驗 記 錄 表 物體名稱 實驗方法 現(xiàn) 象 食鹽 水泥 …… 5.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鹽和水泥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回答) 6.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變化?看書第6頁,看書回答問題。 三、拓展與思考 7.出示圖片幫助學生思考 請你說說剛剛大家說的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帶給我們的是利還是弊?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鹽和水泥遇到水以后的變化,今天給大家看一樣我利用物質(zhì)變化自制的一樣東西,自制的膠水,大家試試好不好用,這可是環(huán)保膠水啊,你也想要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制作膠水 二、實驗探索 1、分發(fā)儀器,準備實驗 2、師引導實驗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jù)所需的物品儀器來說) 3、請大家注意制作的步驟,看看今天哪個小組制作的膠水最好用! (1)將40毫升的脫脂牛奶倒入一個杯子中,加入10毫升醋,攪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2)用紗布過濾上述混合物。 (3)用玻璃棒將紗布中收集的固體物質(zhì)倒入杯子中。 (4)在杯子中加入適量的小蘇打,攪拌。 將各組做好的膠水,進行粘合實驗,評出制作的最好的小組。 交流調(diào)查、了解物質(zhì)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評價與提高 在這一課的研究中,你和小組內(nèi)伙伴的表現(xiàn)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大家學習?你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向哪個同學學習? 讓學生互相說優(yōu)點。 1.談話導入讓學生感受氣氛。 2.這里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預測。 3.通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到研究中來。 4.這些物質(zhì)的變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點?學生通過對前面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的分析、討論,認識到食鹽、水、玻璃等物質(zhì)都可以在變化后恢復原狀,是可逆的變化;水泥、種子、木頭等在變化后都不能恢復原狀,是不可逆的變化。 5.分小組進行校園實驗的過程前要講清楚要求。 在這里讓學生多說說別人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四、作業(yè)設計與拓展 準備鐵釘一枚,紗布一塊 談話導入讓學生感受氣氛。 這里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預測。 通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到研究中來。 這些物質(zhì)的變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點?學生通過對前面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的分析、討論,認識到食鹽、水、玻璃等物質(zhì)都可以在變化后恢復原狀,是可逆的變化;水泥、種子、木頭等在變化后都不能恢復原狀,是不可逆的變化。 分小組進行校園實驗的過程前要講清楚要求。 在這里讓學生多說說別人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板書設計 6、食鹽和水泥 食鹽+水 食鹽水 水泥+水 ? 教后記 第7 課 教學內(nèi)容 7、鐵生銹 教材分析 本課以圖片的形式提示學生準備課上探究的典型材料,為課堂上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物質(zhì)上的保證。結(jié)合前面的探究活動,學生預先探究鐵生銹的條件,為課堂探究做準備。主要包括兩個活動?;顒右唬鸿F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活動二:怎樣防止鐵生銹? 鐵生銹是學生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屬于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變化,同時又是一種可逆的變化。學生通過對鐵生銹條件的探究既能鞏固前兩課所學的知識,又能豐富學生對物質(zhì)變化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比實驗的能力,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目的要求 1.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能利用簡單表格整理有關鐵生銹的資料;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關心日常生活中的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認識鐵生銹的條件;認識鐵生銹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認識鐵生銹的條件。 教學難點 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認識鐵生銹的條件。 教法學法 實驗法 討論法 觀察法 教具學具 課前準備學生依據(jù)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瓶子、油、醋、鐵釘、生銹的鐵釘、生銹的鋁勺、脫脂牛奶、杯子、小蘇打、紗布、筷子等。 教師準備:各種鐵生銹及預防生銹的圖片或視頻資料等。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三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二、實驗與探索 三、延伸與應用 四、拓展活動 五、作業(yè)設計與拓展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兩枚鐵釘,一枚有光澤,一枚已經(jīng)生銹。 2.這兩枚鐵釘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師板書課題:3、鐵生銹 二、實驗與探索 1.師引導:生活中在哪里看到過鐵生銹現(xiàn)象? 2.學生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產(chǎn)生新的問題:“鐵在什么條件下生銹?”展開新的探究活動。 3.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然后設計簡單的探究性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4.班內(nèi)交流:請你說一說你想怎樣實驗? 教師要有意識的提示學生注意對比實驗的條件控制,使對比實驗的設計更科學。 5.實驗中,可以采用相同的杯子或瓶子、相同的具有光澤的釘子,不同的是杯子或瓶子里的物質(zhì),可以選擇空氣、水、醋、油、鹽水等,把釘子放入其中,觀察釘子的生銹情況。 6.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課下要注意觀察釘子的生銹情況,并做好觀察記錄。在大約一周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7.師問:通過實驗都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說明什么? 學生結(jié)合探究,先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然后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探究結(jié)論。 你可以把實驗現(xiàn)象與實驗條件結(jié)合起來思考。其實鐵生銹所需要的條件主要是水、空氣和酸、堿、鹽。 三、延伸與應用 1.談話:在知道了鐵生銹的條件之后,生銹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怎樣防止生銹呢?(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內(nèi)容及時提供圖片或視頻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認識) 2.提問:這樣為什么可以防止生銹呢? 提示學生利用已有的鐵生銹的知識進行回答,鞏固已有的知識。 四、拓展活動 1.同學們可以課下繼續(xù)探究的問題:“查找資料,了解金屬生銹的利與弊”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觀察,鞏固已有的知識,豐富學生對金屬生銹的認識。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認識鐵生銹這種現(xiàn)象。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互之間進行補充,彌補自己設計的不足,然后展開探究活動。 師激發(fā)學生的研究欲望。 在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鐵生銹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后,提出新的探究問題:“ 五、作業(yè)設計與拓展 查找資料,了解金屬生銹的利與弊,準備科學記錄本。 交流研討、得出結(jié)論??梢园才艑W生分組匯報,要求學生把實驗的裝置帶來,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到不同條件下的現(xiàn)象,由此總結(jié)鋼鐵生銹的條件。 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既然鋼鐵生銹與水、空氣接觸有關,那么,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鋼鐵才能不生銹呢?待學生認識到防銹需要隔絕水和空氣后,教師再介紹各種防銹方法,并出示一些圖片或?qū)嵨?,還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學生盡量多地列舉生產(chǎn)、生活中的防銹做法。如果學生提到銅生銹及防銹方法,教師可以簡單解釋,但不要講得過多。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也可以簡化、分散到其他課中進行。 板書設計 7、鐵生銹 原因:水、空氣、酸、堿、鹽 變化:鐵變成了其它物質(zhì) 教后反思 課題 8、牛奶的變化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與同學交流研討認識細菌、病毒; 2能夠通過嘗試做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要關注與科學和人類有關的社會問題; 2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好處; 教學重點 鮮奶發(fā)酵成酸奶。 教學難點 病菌的傳播途徑。 教法學法 講授法 實驗法 課時 1 教具準備 現(xiàn)成的酸奶、視頻、ppt課件及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及粉筆灰等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喝牛奶嗎?你知道為什么要喝牛奶嗎?生答:喜歡喝牛奶。 關于牛奶,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 生答:因為牛奶中富含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 生答:我還想知道牛奶與其它物質(zhì)混合有什么變化;我還想知道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等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與牛奶有關的知識,看看牛奶和某些物質(zhì)混合后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板書設計:牛奶的變化 二、猜想假設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猜想牛奶與其它物質(zhì)混合后有什么變化。 問: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 三、制定方案 1、師:同學們前面已經(jīng)準備好了實驗材料,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牛奶有什么變化? 2、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匯報實驗結(jié)果: (1)牛奶中放醋,出現(xiàn)混合物凝聚現(xiàn)象-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工具和機械 2019 六年級 科學 第一 單元 工具 機械 單元測試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64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