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優(yōu)化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優(yōu)化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優(yōu)化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2.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 [課時作業(yè)(四)] 一、選擇題 1.關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和摩爾根證實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果蠅雜交實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兩實驗都設計了F1自交實驗來驗證其假說 B.實驗中涉及的性狀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C.兩實驗都采用了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D.兩實驗均采用了“假說—演繹”的研究方法 解析: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和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都是設計測交實驗來驗證其假說。 答案:A 2.下列關于染色體與基因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染色體是由基因組成的 B.一條染色體相當于一個基因 C.基因的載體只能是染色體 D.染色體上的基因呈線性排列 解析:染色體由DNA分子和蛋白質組成;一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基因;基因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粒體和葉綠體等。 答案:D 3.在某種高等動物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以及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分別發(fā)生在( ) A.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C.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D.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4.果蠅的白眼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狀,顯性性狀為紅眼。下列各組親本雜交后的子代中,通過眼色可以直接判斷果蠅性別的是 ( ) A.白♀白♂ B.雜合紅♀紅♂ C.白♀紅♂ D.雜合紅♀白♂ 解析:設用A、a表示相關基因。A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后代雌、雄個體均表現(xiàn)為白眼;B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后代雌性個體均表現(xiàn)為紅眼,雄性個體中一半表現(xiàn)為白眼、一半表現(xiàn)為紅眼;C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后代雌性個體均表現(xiàn)為紅眼,雄性個體均表現(xiàn)為白眼;D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后代雌、雄個體中均有一半表現(xiàn)為白眼、一半表現(xiàn)為紅眼。故只有C項的親本雜交的子代中,通過眼色可直接判斷果蠅的性別。 答案:C 5.果蠅的紅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現(xiàn)有一對紅眼果蠅交配,F(xiàn)1中出現(xiàn)了白眼果蠅。若F1的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則F2中紅眼與白眼的比例為( ) A.3∶1 B.5∶3 C.13∶3 D.7∶1 解析:果蠅眼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紅眼是顯性,白眼是隱性。由題意可知,若用A、a表示相關基因,則F1的基因型是XAXA、XAXa、XAY、XaY,雌性個體中XAXA、XAXa各占1/2,雄性個體中XAY、XaY也是各占1/2,隨機交配后,計算出白眼的比例即可。白眼占的比例為1/21/21/4+1/21/21/2=3/16,因此紅眼的比例為13/16。 答案:C 6.果蠅的眼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紅眼♀朱紅眼♂的正交實驗中,F(xiàn)1中只有暗紅眼;在朱紅眼♀暗紅眼♂的反交實驗中,F(xiàn)1中雌性為暗紅眼,雄性為朱紅眼。正、反交實驗的F1各自雌雄交配得F2,則F2中朱紅眼雄果蠅所占的比例分別是( ) A.1/2、1/4 B.1/4、1/4 C.1/4、1/2 D.1/2、1/2 解析:由題意可知,正交實驗:XAXAXaY→1/2XAXa、1/2XAY,則F2中朱紅眼雄果蠅(XaY)占1/4;反交實驗:XaXaXAY→1/2XAXa、1/2XaY,則F2中朱紅眼雄果蠅(XaY)占1/4。 答案:B 7.果蠅的紅眼(A)對白眼(a)為顯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雙親中一方為紅眼,另一方為白眼,雜交后代中雌果蠅與親代中雄果蠅的眼色相同,雄果蠅與親代雌果蠅的眼色相同。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親代雌果蠅和雄果蠅的體細胞中可能都存在等位基因 B.F1雌雄個體交配,F(xiàn)2中出現(xiàn)紅眼果蠅的概率為3/4 C.F1雌雄個體交配,F(xiàn)2中各種表現(xiàn)型出現(xiàn)的概率相等 D.F2雌雄個體的基因型不是與親代的相同,就是與F1的相同 解析:分析題意可知,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為XaXa、XAY,F(xiàn)1雌雄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F(xiàn)2個體的基因型為XAXa、XaY、XaXa、XAY,F(xiàn)2中出現(xiàn)紅眼果蠅、白眼果蠅的概率均為1/2。 答案:B 8.如圖為果蠅的體細胞染色體圖解,若該果蠅的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BcXD,則同時產生的三個第二極體的基因組成為(不考慮基因突變)( ) A.AbcXD、abCXd、aBCXd B.ABcXD、abCXd、abCXd C.AbcXD、abCXd、abCXd D.ABcXD、abCXd、aBCXd 解析:A與b本應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圖示果蠅的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BcXD則證明發(fā)生了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則必有AbcXD,根據(jù)圖示信息,可以推出另外兩個子細胞基因組成為abCXd(發(fā)生了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和aBCXd,A正確。 答案:A 9.如圖表示某生物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體的位置(不考慮互換和突變)可能是( )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A和a分別位于⑤和⑧上 D.A和a分別位于②和⑥上 解析:從圖中染色體的來源和形態(tài)判斷,此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每一極有兩對同源染色體(①和④、②和③、⑤和⑧、⑥和⑦均為同源染色體)。A和a為一對等位基因,應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答案:C 10.果蠅的灰身與黑身是一對相對性狀,紅眼與白眼為另一對相對性狀。現(xiàn)有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分析,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A、a)位于什么染色體上,哪種性狀為顯性性狀,控制紅眼與白眼的基因(B、b)位于什么染色體上,哪種性狀為隱性性狀( ) A.常、灰身,X、白眼 B.X、灰身,常、白眼 C.常、黑身,X、紅眼 D.X、黑身,常、紅眼 解析: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后代中灰身∶黑身=3∶1,且雌雄比例相同,故灰身為顯性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白眼=3∶1,但白眼性狀僅出現(xiàn)于雄性個體,故紅眼為顯性性狀,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答案:A 11.如圖是一對夫婦和幾個子女的簡化DNA指紋,“”表示有標記基因,據(jù)此圖判斷,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源染色體上 B.基因Ⅱ與基因Ⅳ可能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D.基因V可能位于Y染色體上 解析:A項,母親攜帶基因Ⅰ和基因Ⅱ,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分離,基因Ⅰ和基因Ⅱ隨之分離,子女只攜帶其中之一。B項,母親和女兒2都同時攜帶基因Ⅱ和基因Ⅳ,家庭其他成員不攜帶基因Ⅱ和基因Ⅳ,故基因Ⅱ和基因Ⅳ可能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C項,父親攜帶的基因Ⅲ通過含X染色體的精子可以遺傳給兩個女兒。D項,Y染色體上的基因只能傳給兒子,不可能遺傳給女兒,D項符合題意。 答案:D 12.用純系的黃果蠅和灰果蠅雜交得到下表結果,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親本 子代 實驗一 灰雌性黃雄性 全是灰色 實驗二 黃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為黃色, 所有雌性為灰色 A.灰色基因是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B.灰色基因是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C.黃色基因是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D.黃色基因是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解析:根據(jù)實驗一,灰色與黃色雜交后代全為灰色,可知灰色為顯性性狀;根據(jù)實驗二,子代性狀與性別有關,說明控制黃色和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3.如圖是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解,請據(jù)圖回答: (1)此果蠅的性染色體為________,這是________性果蠅。 (2)此果蠅體細胞中,有________對常染色體,此圖中表示出了______對等位基因,1和3是________染色體,A和a是__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__基因。 (3)果蠅產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 (4)圖中A與a基因在遺傳中應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A、a與B、b兩對等位基因同時遺傳時應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D與d基因在遺傳中除了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還與________有關;D、d與B、b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5)與該果蠅進行測交實驗時,選用的果蠅的基因型可表示為________。 答案:(1)5和6 雄 (2)3 4 非同源 等位 非等位 (3) (4)分離 自由組合 分離 性別 自由組合 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5)aabbccXdXd 14.已知果蠅的黑身與灰身是一對相對性狀(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長硬毛與短硬毛是另一對相對性狀(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示)?,F(xiàn)有兩只果蠅雜交,所得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數(shù)量如表所示。 灰身 長硬毛 灰身 短硬毛 黑身 長硬毛 黑身 短硬毛 雌性 315 0 104 0 雄性 157 158 52 53 根據(jù)上面的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果蠅的黑身與灰身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的判斷正確,那么用上表中一個灰身雌果蠅與一個灰身雄果蠅雜交,理論上應出現(xiàn)什么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蠅短硬毛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____。如果給你提供長硬毛雌果蠅、長硬毛雄果蠅、短硬毛雌果蠅、短硬毛雄果蠅,你將如何通過一次雜交對上述判斷加以驗證?(只要求寫出遺傳圖解) 解析:(1)子代中灰身與黑身出現(xiàn)3∶1的分離比,且子代中這對性狀的表現(xiàn)與性別不相關聯(lián),因此灰身為顯性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親本的基因型為AaAa;若選取子代中一個灰身雌果蠅與一個灰身雄果蠅雜交,選出的雜交組合有AAAA、AAAa或AaAa,因此雜交子代的結果為全部灰身或灰身與黑身呈現(xiàn)3∶1的分離比。(2)子代中長硬毛與短硬毛出現(xiàn)3∶1的分離比,且短硬毛均為雄性,因此長硬毛為顯性性狀,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的基因型為XBXbXBY。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驗證方法是取隱性雌性與顯性雄性雜交,即短硬毛雌果蠅與長硬毛雄果蠅雜交。 答案:(1)灰身 子代中,灰身與黑身呈現(xiàn)出3∶1的分離比 全是灰身或者灰身與黑身呈現(xiàn)出3∶1的分離比 (2)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遺傳圖解如下圖所示: 短硬毛雌果蠅 長硬毛雄果蠅 P XbXb XBY ↓ F1 XBXb XbY 雌果蠅均為長硬毛 雄果蠅均為短硬毛 15.實驗室中現(xiàn)有一批未交配過的純種長翅灰體和殘翅黑檀體的果蠅。已知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位于Ⅱ號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欲利用以上兩種果蠅研究有關果蠅灰體與黑檀體性狀的遺傳特點(說明:控制果蠅灰體和黑檀體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所有果蠅均能正常繁殖、存活),請設計一套雜交方案,同時研究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研究果蠅灰體、黑檀體是否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斷。 問題二:研究控制灰體、黑檀體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Ⅱ號同源染色體上,并作出判斷。 (1)雜交方案: ①選取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親本雜交得F1; ②F1__________得F2; ③分析判斷。 (2)對問題一的推斷及結論: 若F2出現(xiàn)性狀分離,且灰體與黑檀體果蠅數(shù)目之比為________,說明控制該對性狀的是一對等位基因;反之,則不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3)對問題二的推斷及結論: 如果F2出現(xiàn)__________種表現(xiàn)型,且分離比為__________,說明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因此控制灰體、黑檀體的這對等位基因不是位于Ⅱ號同源染色體上。反之,則可能位于Ⅱ號同源染色體上。 解析:如果果蠅灰體、黑檀體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則該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表現(xiàn)為3∶1,否則就不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如果控制灰體、黑檀體的等位基因不位于Ⅱ號同源染色體上,則體色和翅形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是9∶3∶3∶1,否則控制果蠅體色的基因就可能位于Ⅱ號同源染色體上。 答案:(1)①長翅灰體 殘翅黑檀體?、诖菩酃夒s交 (2)1∶3或3∶1 (3)4 9∶3∶3∶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優(yōu)化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2 2017 2018 學年 高中生物 第二 基因 染色體 關系 優(yōu)化 練習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608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