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1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1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1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09課 說“木葉”(第1課時) 1.作者作品 林庚(1910?2006),字 ,福建閩侯(今福州市)人,現(xiàn)代詩人、 、文學史家。曾參與創(chuàng)辦《文學月刊》。1933年秋出版第一本自由體詩集《 》,后又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1952年改任北京大學教授。著有《 》《問路集》《空間的馳想》等六部詩集及《 》《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等文集。 2.文體知識 (1)意象,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這些寫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們是經(jīng)過詩人的挑選和判定而寫入的,所以已經(jīng)附著了詩人的主觀認識和情感(即“意”),因而這些形象便不再是現(xiàn)實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稱為“意象”。 (2)意境是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它依賴于作品的意象而產(chǎn)生,是超越于具體意象之外,需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達到的境界。 3.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征戍( ) 冉冉( ) 灼灼( ) 無妨( ) 隴首( ) 言筌( ) 窸窣( ) 迢遠( ) 秋風裊裊( ) 4.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泊:漂泊( ) 湖泊( ) 發(fā):啟發(fā)( ) 令人發(fā)指( ) 寧:寧愿( ) 寧靜( ) 盡:一言難盡( ) 盡管( ) ?。菏∥颍? ) 省掉( ) 創(chuàng):創(chuàng)造( ) 創(chuàng)傷( ) 1.靜希 古代文學學者 夜 春夜與窗 中國文學史 3.sh rǎn zhu fng lǒng qun xī tio niǎo 4.b/pō fā/f nng/nng jn/jǐn xǐng/shěng chung/chuāng 1.本文是如何“說‘木葉’”的? 本文采用了首句標義法來說理,每段開頭都用一句話領(lǐng)起下文,容易讓讀者把握“說”的要領(lǐng)。如第一段“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引出屈原《九歌》的詩句,交代“木葉”的來源。第二段用“‘木葉’是什么呢”的設(shè)問開頭,引出對運用“木葉”與“樹葉”的詩歌的分析,指出“木葉”即“樹葉”,這是詩人大膽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以下幾段也是這樣,環(huán)環(huán)緊扣,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 2.課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諳詩歌妙道的學者,也是一位暢游詩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關(guān)于“木葉”的詩句,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fā)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例證,可以使得對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據(jù);三是增強文氣,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與審美意蘊。 3.“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的“木葉”有什么獨特的意味?課文是怎樣說明“木葉”的意味的? “木葉”是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這是由“木”的藝術(shù)特征決定的:“木”不但暗示著落葉,而且使人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 作者是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說明的。曹植詩中的“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是碧綠柔軟的葉子;屈原詩中的“木葉”是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二者的顏色、質(zhì)感、密度、動感均有差別。司空曙詩中的“黃葉”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飄零之意,而且顏色濕黃而非枯黃?!澳救~”是風中飄零的枯葉,屬于風而不屬于雨,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4.第4?6段是課文的中心段,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關(guān)于“木葉”的詩句,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fā)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文中的關(guān)鍵句闡釋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藝術(shù)特征? 作用:一是作引子,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作為例證,使得析理有憑有據(jù);三是調(diào)節(jié)文氣,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shù)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它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使讀者更多地想到了樹干,而很少想到葉子,“葉”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這排斥暗示著落葉。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這里“掃高木”,顯然是落葉的景況,顯出“落木千山”的空闊。 第二,“木”還暗示了它的顏色,可能透著黃色,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常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而清秋的氣息。至于“落木”,則比“木葉”顯得更加空闊?!澳救~”中“葉”帶有綿密的意思,“落木”則連“葉”這個字所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裊裊(niǎo) 照浦(bǔ) 褒貶(bāo) B.灼灼(zhu) 亭皋(gāo) 寒砧(zhn) C.涔陽(Chn) 言筌(qun) 萬應(yīng)錠(dng) D.窸窣(sū) 迢遠(tio) 翩翩(piā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關(guān)心 B.食不厭精 突如奇來 混為一團 天花亂墜 C.舉止安詳 方枘圓鑿 飛黃騰達 火燒眉睫 D.好景不長 毫無二致 捍然不顧 同仇敵愾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是 A.作為學者,林庚先生是出類拔萃的;作為老師,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現(xiàn)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趙翼在《論詩》中提出了“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的主張,其大氣與狂放由此可見一斑。 C.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娜娜說:“你也老大不小了,別總是得魚忘筌,丟三落四的,凡事多考慮考慮,想得周全點?!? D.“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今年五一節(jié)前夕,發(fā)改委發(fā)出緊急通知,禁止空調(diào)廠商和經(jīng)銷商不得以價格戰(zhàn)的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 B.據(jù)報道,某市場被發(fā)現(xiàn)存在銷售假冒偽劣產(chǎn)品,偽造質(zhì)檢報告書,管理部門將對此開展專項檢查行動,進一步規(guī)范經(jīng)營行為。 C.隨著個人計算機的廣泛應(yīng)用,互聯(lián)網(wǎng)以不可阻擋之勢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影響社會不同領(lǐng)域、不同層次的變革浪潮。 D.這個法律職業(yè)培訓基地由省司法廳和南海大學合作建立,是全國首家有效聯(lián)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校教育資源而成立的培訓機構(gòu)。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樹葉”可以不用多說,在古詩中很少見人用它;________“落葉”,________常見,________不過是一般的形象。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________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________由此可見。 A.即使 因為 所以 而 因而 B.就是 因為 所以 但 因而 C.即使 雖然 也 但 也就 D.就是 雖然 也 而 也就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____①____,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____②____;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A.①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 ②不知不覺之中它在影響著我們 B.①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 ②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 C.①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被交織組合起來 ②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 D.①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被交織組合起來 ②不知不覺之中它在影響著我們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墒菃栴}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里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倍茨闲∩降摹墩须[士》里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無名氏古詩里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笨墒菫槭裁磫螁巍皹淙~”就不常見了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蕭綱《折楊柳》)“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陶淵明《擬古》)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練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練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保鴲痢稉v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古意》)可見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chǎn)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fā)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么“葉”字似乎就不應(yīng)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么呢?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里已經(jīng)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边@里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chuàng)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1.“可見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作者是如何得出這一結(jié)論的? 2.“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边@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對這段文字表達的中心意思,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但很少有用“樹葉”的。 B.我國古代詩歌中大量地用“木葉”,又發(fā)展到用“落木”。 C.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 D.中國詩歌的語言豐富多彩,“木葉”是其中的小小一例。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說村落 閻連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個符號。人們把村落、村莊、鄉(xiāng)村等而視之,籠統(tǒng)解釋為農(nóng)民們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細辨認,村落、村莊、鄉(xiāng)村似乎應(yīng)該有些什么差別,比如說鄉(xiāng)村必然是在偏僻的鄉(xiāng)下,而村莊就有可能獨立出現(xiàn)在繁鬧城市。許多大都市里至今還有村莊的存在,但那村莊里的主人卻已不是農(nóng)民了。然而,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們都不會去刨根問底,重要的是農(nóng)民聚居的地方和那個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脈上,陽光斜斜地照著,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烏鴉就是徐徐晃動的樹,這時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涼無垠的黃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這時,你聽到了井上轆轤的嘰咕聲,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麗,心中一震,轉(zhuǎn)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幾間、幾十間草房,掩映在樹木間,仿佛臥在樹蔭下疲累的?!@個時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開始對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種詩意里,唐人的詩句、宋人的詞句如春風一樣掠過你的心頭。放眼良田萬畝,正為“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钡目鋸埜械劫N切時,一陣烏云先自來了。于是,你驚了手腳,在田埂上跑得東倒西歪。也就這個當兒,從哪兒劃出一條小船,先遞你一張荷葉頂在頭上,趕在雨水到來之前,把你載到了一叢草房的檐下。這個時刻,你心里哐咚一聲,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義。 實際說,村落的真正意義,并不僅僅就是農(nóng)民居住的地方這一點。村落應(yīng)該還有一種精神,一種溫馨,一種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對應(yīng)的存在,對于農(nóng)民,它給予他們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對于都市,它給予溫暖和詩意。它既是一種物質(zhì)存在,又是一種精神存在。我們可以從村落中找到農(nóng)民、房舍、樹木、耕牛和雞羊,同時也應(yīng)該找到農(nóng)民自身生存的艱辛和對外人所付出的溫馨。古文人怕是最能體味村落的含義的,無論是李、杜、白,還是“八大家”,他們對村落的理解,都濃含了“愁滋味”??奢喌轿覀儏s偏頗得很,不僅沒有了對農(nóng)民的“愁味兒”,連詩境也剩下不多了。單單地寫出愁苦來,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單單地寫出溫馨來,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詩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個符號,就是聚居農(nóng)民的某個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樓瓦舍,而農(nóng)民那千古以來一成不變的生存形式和給別人的溫馨、對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卻被人們從村落中刪去了。 連我自己,作小說的時候,對于鄉(xiāng)村的描繪,也是不斷重復著抄襲別人的說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溝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說“模糊得如它們都沉在霧中”。而實際上,村落真正是個什么,溝壑的意義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樣兒,我這個自認為是地道的農(nóng)民的所謂作家,是果真模糊得如它們都沉在霧中了。 我不敢說別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總是感到一種內(nèi)疚的。我們對村落意義的刪節(jié),并不單單是因為社會發(fā)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農(nóng)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膩的當兒,我們才會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個村落,除了田園的詩情,對農(nóng)民的愁情是決然不會有的。這是當今社會中村落的悲哀,而對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談不上的,或幸或悲。 1.下列說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大都市里至今還有許多村莊存在,但那村莊里的主人卻已不是農(nóng)民了。 B.一凹山腰上有幾間、幾十間草房,掩映在樹木間,仿佛臥在樹蔭下疲累的牛,這不由得會使你想到“村落”二字。 C.村落就是指一種精神,一種溫馨,一種微微的甘甜,是和城市相對應(yīng)的一種存在。 D.我們對村落意義的刪節(jié),不但是對農(nóng)民的背叛,更是由于社會發(fā)展迅猛所致。 2.根據(jù)全文,概括說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義。 3.文末說:“這是當今社會中村落的悲哀,而對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談不上的,或幸或悲。”這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 【2016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邊的文字,完成1~3題。 談審美移情 所謂移情,通俗地說,就是指人面對天地萬物時,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萬物身上去,似乎覺得它們也有同樣的情感。當自己心花怒放時,似乎天地萬物都在歡笑;苦悶悲哀時,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當然,天地萬物不會歡笑,春花秋月也不會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歡移置到了他們身上。描繪此種移情現(xiàn)象的第一人是莊子?!肚f子秋水》篇中,莊子看見魚兒“出游從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體驗到的快樂之情移置到魚身上,覺得魚在出游時也是快樂的。莊子所述,是典型的審美移情現(xiàn)象。 然而,對移情現(xiàn)象作出真正的理論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為一種美學觀念提出來的是德國學者費舍爾父子。他們認為,我們對周圍世界的審美觀照,是情感的自發(fā)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說,審美觀照不是主體面對客體時的感受活動,而是外射活動,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們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費舍爾父子那里,移情觀念已大體上確定了,但通過形而上的論證把移情說提高到科學形態(tài)的則是德國美學家立普斯。因為移情說的影響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譽為美學界的達爾文。 審美移情作為一種審美體驗,其本質(zhì)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這就是說,審美體驗作為一種審美享受,所欣賞并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觀的對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審美享受的瞬間,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個與自我不同的對象(自然、社會、藝術(shù)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對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審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兩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贈。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動中,主體面對客體,主客體是分離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動中,主體移入客體,客體也似乎移入主體,主客體融合為一,已不存在界限。對主體而言,他完全地沉沒到對象中去,在對象中流連忘返,進入忘我境界;對客體而言,它與生命顫動的主體融合為一,實現(xiàn)了無情事物的有情化,無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說,在移情之際,不但物我兩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贈、物我回還。清代大畫家石濤在描述自己創(chuàng)作的心理狀態(tài)時所說的“山川脫胎于予,予脫胎于山川”“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就是審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贈、物我回還的情境。 審美移情發(fā)生的原因是同情感與類似聯(lián)想。谷魯斯等人認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動,移情源自于人的“內(nèi)模仿”。但立普斯的觀點更可信。他認為,審美移情起源于人的類似聯(lián)想。人都有一種自然傾向或愿望,要把類似的東西放在同一個觀點下去理解,所以總是按照切身經(jīng)驗的類比,去看待身外發(fā)生的事件。這就是說,審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體驗到的某類情感,去類比、理解周圍看起來是同類的事物。這種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無生物。 審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盡管移情不一定伴隨美感,但美感則必定伴隨移情。因為審美移情能給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來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籠??墒窃趯徝酪魄榈乃查g,自身的牢籠被打破了,“自我”可以與天地萬物相往來,獲得了自由伸張的機會?!白晕摇迸c天地萬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從有限擴大到了無限。 (節(jié)選自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有刪改) 1.下列關(guān)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秋水》中,莊子把自己出游中體驗到的快樂之情移置到魚身上,覺得魚在出游時也是快樂的。這實際上是莊子對自己感情的對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為一種美學觀念提出來的,是德國學者費舍爾父子。但是,立普斯對移情的闡釋才使得移情說具有了科學形態(tài),他也因之深受贊譽。 C.在審美移情說看來,人的審美體驗是主體在對客觀對象的欣賞中,觸生出千種情緒、萬般感受,從而體驗到審美對象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價值。 D.移情與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動中,主客二分,主體在客體面前保持自我,物我兩立;而在移情時,主體與客體的界限被打破,主體客體相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雖然對移情現(xiàn)象作出理論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學家,不過《莊子秋水》中對“魚之樂”的記載表明我國的哲學家早已經(jīng)描繪了這種現(xiàn)象。 B.關(guān)于審美移情的起因,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不同的觀點。谷魯斯等人認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動,移情源自于人的“內(nèi)模仿”,這種觀點不可信。 C.審美的人以自己體驗到的某類情感,去類比、理解周圍看起來是同類的事物,這與人要把類似的東西放在同一個觀點下去理解的自然傾向是一致的。 D.審美移情能讓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隨著移情,因為審美移情能幫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讓自我的心靈豐富化,給人帶來充分的自由。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詩句,都體現(xiàn)了審美移情,是詩人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結(jié)果。 B.鄭板橋《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睆膶徝酪魄榭矗娙藢徝佬蕾p的對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畫家文與可畫竹時,“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吧砼c竹化”所強調(diào)的是竹已化為畫家的精神,獲得了人的生命存在。這是移情中出現(xiàn)的物我兩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中,南宋詞人辛棄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嫵媚起來。此時主體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屬于青山的。 1.D 2.C 【解析】A項,垂—唾,奈一耐;B項,奇一其,團一談;D項,捍一悍。 3.C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能力。題干要求選出“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棥保珹項,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 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符合語境。B項,可見一斑:斑:雜色的花紋或斑點。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體。符合語境。C項,得魚忘筌:比喻達到目的后就忘了原來的憑借,不符合語境。D項,相去無幾:去:距離;無幾:沒有多少。 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符合語境。故選C。 4.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題干要求選出“沒有語病的一句”,A項,邏輯混亂,語義重復,“禁止”與“不得”重復,刪去一個;B項,成分殘缺,“存在”缺少比喻中心語,應(yīng)在“質(zhì)檢報告書”后加“的情況”;D項,主謂搭配不當,“培訓基地是培訓機構(gòu)”,基地是指一個地方,不可能是“機構(gòu)”。故選C。 【名師點睛】病句需按考綱考查的幾大類型復習,并且熟記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平時注重總結(jié)。比如:(1)出現(xiàn)了并列的短語,可能是搭配不當、分類不當、語序不當或語意不明;(2)出現(xiàn)了多個謂語,可能是搭配不當、偷換主語;(3)出現(xiàn)了長賓語,可能是賓語中心語殘缺、搭配不當;(4)出現(xiàn)了多重定語、多重狀語,可能是語序不當或贅余;(5)出現(xiàn)了數(shù)量短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語序不當、用詞不當;(6)出現(xiàn)了代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7)出現(xiàn)了兩面性的詞語,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邏輯;(8)出現(xiàn)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詞語(或者疑問句),可能是不合邏輯或表意相反;(9)出現(xiàn)了判斷動詞“是”“成為”,可考慮主語與賓語是否搭配;(10)出現(xiàn)了固定結(jié)構(gòu)、下定義,可能是結(jié)構(gòu)混亂;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狀”不明顯,可壓縮句子的主干,看相關(guān)成分是否搭配、殘缺,或結(jié)構(gòu)是否混亂。本題中A項,邏輯混亂,語義重復,“禁止”與“不得”重復,刪去一個;B項,成分殘缺,“存在”缺少比喻中心語,應(yīng)在“質(zhì)檢報告書”后加“的情況”;D項,主謂搭配不當,“培訓基地是培訓機構(gòu)”,基地是指一個地方,不可能是“機構(gòu)”。 5.D 【名師點睛】正確運用關(guān)聯(lián)詞。解答此類題,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從句子內(nèi)容角度,梳理清楚各句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二步,把握題目所給選項的關(guān)聯(lián)詞等虛詞是否能夠準確表達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一步,學生還務(wù)必搞清楚同類關(guān)聯(lián)詞語等虛詞之間的細微差別。 6.B 【解析】本題考查語句銜接能力。第①個橫線前語境中主語是“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所以應(yīng)用“把字句”陳述;第②個橫線后主語“它”代指②橫線前的“言說”,結(jié)合前后語境,故應(yīng)該選用“它……”的句式。故選B。 (一) 1.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但是詩歌中遇到“木葉”的時候,詩人們常常不再考慮文字洗練的問題,保留“木葉”這兩個字。然后,作者列舉詩歌例句來得出這個結(jié)論。 【解析】本題要求我們揣摩論述類文本中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guān)系。 2.在內(nèi)容上引出“落木”,在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 【解析】關(guān)鍵語句的作用可以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個方面的作用來考慮。既要照應(yīng)上文,又要提示下文,即承上啟下作用。 3.B 【解析】本段文字是寫我國古代詩歌對“葉”運用的發(fā)展過程。對文字表達中心的概括,最關(guān)鍵的是理清思路,看文章講了幾段,講了幾個主要內(nèi)容,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以哪一方面內(nèi)容為主等,據(jù)此作答。 (二) 1.B 2.①農(nóng)民的居住地;②詩意與溫馨;③愁苦與艱辛;④對自己的麻木與忍耐。 【解析】解答本題一定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從局部段落中找到關(guān)鍵性語句,加以提煉概括。如第一自然段“人們把村落……籠統(tǒng)解釋為農(nóng)民們聚居的地方”,第四自然段“村落……對于都市,它給予溫暖和詩意”“同時也應(yīng)該找到農(nóng)民自身生存的艱辛和對外人所付出的溫馨”“而農(nóng)民……對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卻被人們從村落中刪去了”等相關(guān)語句,就是回答本題的關(guān)鍵點。 3.①對當今村落的處境表示同情與遺憾;②對“村落以外的人”的態(tài)度感到迷惑和無奈;③喚起人們對村落命運的關(guān)注和思考。 【解析】分析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要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重點是末尾一段相關(guān)語句,理解作者對村落的復雜情感。作答時要結(jié)合文本相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答題時,應(yīng)從文中“我不敢說別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總是感到一種內(nèi)疚的。我們對村落意義的刪節(jié),并不單單是因為社會發(fā)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農(nóng)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膩的當兒,我們才會想到村落,而想到那個村落,除田園的詩情,對農(nóng)民的愁情是決然不會有的。這些當今社會中村落的悲哀,而對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談不上的,或幸或悲”歸納概括出來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C項,“人的審美體驗是主體對客觀對象的欣賞中……”錯。文章第三段說的是“審美移情作為一種審美體驗,其本質(zhì)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這就是說,審美體驗作為一種審美享受,所欣賞并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觀的對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目,應(yīng)先依據(jù)題干確定關(guān)鍵詞。比如本題中“移情”二字,然后明確要求“不正確”,然后到文章找出與選項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最后進行比較。A項源自文章第一段,B項源自文章第二段,D項源自第四段。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意概括。B項,“這種觀點不可信”錯。文章第五段說的是“谷魯斯等人認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動,移情源自于人的“內(nèi)模仿”。但立普斯的觀點更可信”,并沒有說谷魯斯的觀點不可信。 【名師點睛】對于文意概括題,考生應(yīng)明確題干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然后先分析選項,凡說法過于絕對,有因果關(guān)系的選項要重點關(guān)注,因為這些選項易犯絕對化、以偏概全、強加因果等毛病。比如本題中“這種觀點不可信”就過于絕對化,與文意不符,因為文中只是說另一種觀點更可信而已。 3.【答案】D 【名師點睛】本題較之上面難度加大,文中很難找到相同的內(nèi)容,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運用文章里的理論知識來分析選項中的問題。比如本文主要講述“移情”這一內(nèi)容,考生可以依據(jù)文本把握移情的特征,然后分析選項中的內(nèi)容是否與文中觀點一致,顯而易見,“只屬于青山”這一說法與移情“主體移入客體,客體也似乎移入主體,主客體融合為一,已不存在界限。對主體而言,他完全地沉沒到對象中去,在對象中流連忘返,進入忘我境界;對客體而言,它與生命顫動的主體融合為一,實現(xiàn)了無情事物的有情化,無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說,在移情之際,不但物我兩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贈、物我回”不一致。-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09課 說“木葉”第1課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09 木葉 課時 解析 新人 必修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609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