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度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4課 宋明理學練習 岳麓版必修3.doc
《2018-2019學年度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4課 宋明理學練習 岳麓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度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4課 宋明理學練習 岳麓版必修3.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4課 宋明理學 編者選題表 知識點 題號 易 中 儒學的危機 1 程朱理學 2 3、4 陸王心學 5 理學的影響 6 綜合 7 一、選擇題 1.柳宗元說:“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于性情爽然,不與孔子異道?!辈牧戏从吵?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統(tǒng)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為正統(tǒng)思想 C.儒家學說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與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解析:D 閱讀材料可知,柳宗元認為佛教(浮圖)“不與孔子異道”,是不應排斥的,并且“往往與《易》《論語》合”,體現(xiàn)的是佛教與儒家思想的融合。 2.(2018河南鄭州期中)“理會得熟時,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歷、刑法、天文、地理、軍旅、職官之類,都要理會,雖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識個規(guī)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边@段話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發(fā)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解析:A 根據(jù)材料“理會得熟時,道理便在上面……雖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識個規(guī)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可知,強調(diào)了深刻探究萬物,才能明白其中道理,故A項正確;“發(fā)明本心”“知行合一”“致良知”,屬于心學的范疇,強調(diào)心即是理,故B、C、D三項錯誤。 3.一位大學者的詩曰:“聞道西園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臨。千葩萬蕊爭紅紫,誰識乾坤造化心?!彼獜拇阂獍蝗恢畜w會“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識“仁”。與此思想觀點最為接近的是(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心即理也 D.存天理、滅人欲 解析:A 材料顯示的是從春意盎然中體會“生意”的根源,符合格物致知的內(nèi)容,故A項正確。 4.南宋時期,在朱熹等人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相當多的通俗教育讀本,如《勸孝文》《勸學文》等。葛兆光先生也說:“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響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禮》?!边@最能反映( ) A.理學的核心是禮教 B.“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C.理學思想的生活化 D.“知行合一”的必要性 解析:C 理學的核心是“理”或“天理”,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及“格物致知”,B項錯誤;據(jù)材料“通俗教育讀本”“家禮”可以得出理學思想的生活化,C項正確;“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的主張,D項錯誤。 5.(2018江蘇揚州期末)王陽明早年曾信仰程朱,并依照朱熹的學說去修行,但“不得其理”,后“徹悟”說:“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由此他提出( ) A.格物致知 B.理先氣后 C.致良知 D.經(jīng)世致用 解析:C 朱熹主張格物致知、理先氣后,與材料中“依照朱熹的學說去修行,但‘不得其理’”不符,故A、B兩項錯誤;材料“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表明強調(diào)的是“心”的重要性,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的學說,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故C項正確;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是說知和行都產(chǎn)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材料中沒有涉及經(jīng)世致用,故D項錯誤。 6.(2018河南洛陽期中)宋明理學思想包含了“存理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齊家平天下”的功名論。這說明宋明理學( ) A.以提高個人修養(yǎng)為根本目的 B.注重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人才 C.使儒學逐漸完整并走向成熟 D.受到當時統(tǒng)治者的推崇 解析:C 根據(jù)材料“成賢成圣”“齊家平天下”可知,理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格物”“格心”“存理去欲”可知,注重探尋理、存理,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存理去欲”“格物”“格心”可知,理學使儒學走向哲學的高度,趨向成熟,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理學的基本理念,不能反映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7.(2018湖南益陽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在哲學本體論上,他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標準的三綱五常。他認為,人性本與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在認識論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倫、圣言、世故;朱熹認為,如果放棄對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間,此何學問,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飯也?!? 材料二 有一天王陽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問他,你常說天下無心外之物,你看這朵花,在山中自開自落,不隨你的心而開落,你做何解釋?王陽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在他的《傳習錄》中說,當有一個人看見一個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會動惻隱之心,倘若順著這種惻隱之心的自然發(fā)展,他必定會奔走呼救。 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根據(jù)材料一,聯(lián)系所學知識,指出朱熹在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的主要觀點,并分析指明其糟粕與精華。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王陽明的儒學思想,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王陽明這些儒學思想的意義。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jù)“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可知其本體論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根據(jù)“在認識論上,‘格物致知’”可知其認識論是“格物致知”。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天理就是作為道德標準的三綱五?!薄按嫣炖?滅人欲”“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間,此何學問,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飯也”可知其糟粕是認為天理就是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違背人性;一味強調(diào)封建天理,輕視對于“草木”“器用”的科學研究。其精華是強調(diào)控制人欲,遵循正確道德規(guī)范。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jù)“你常說天下無心外之物”“當有一個人看見一個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會動惻隱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可知其思想包括“心外無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強調(diào)知行合一。第二小問,根據(jù)其思想內(nèi)容可知其倡導人心向善,嚴格律己,因而對加強道德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實現(xiàn)人的價值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答案:(1)觀點:本體論上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認識論上是“格物致知”。 糟粕:天理就是三綱五常,這是唯心主義;“存天理,滅人欲”違背人性,太絕對,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壞的影響。一味強調(diào)封建天理,輕視對于“草木”“器用”的科學研究,是一種思想上的誤導。 精華:其強調(diào)控制人欲,遵循正確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是對的。 (2)思想:王陽明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強調(diào)知行合一。 意義:加強道德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實現(xiàn)人的價值,這些認識對于我們今天及其以后都有重要意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度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4課 宋明理學練習 岳麓版必修3 2018 2019 學年度 高中歷史 第一 單元 中國古代 思想 寶庫 宋明理學 練習 岳麓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626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