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階段滾動檢測(四).doc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階段滾動檢測(四).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階段滾動檢測(四).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階段滾動檢測(四) (90分鐘 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單獨滾動考查)下列關于酶和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同一個體的不同組織細胞中,激素種類不同,而酶的種類相同 B.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縮短反應時間,但不改變反應平衡點 C.產生酶的細胞一定能產生激素 D.解旋酶幾乎存在于所有的細胞中,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或RNA 2.(單獨滾動考查)(xx·宜春模擬)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 B.圖甲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對酶活性的影響有本質的區(qū)別 C.圖乙中Tb至Tc的曲線表明隨溫度的升高,麥芽糖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達到最大 D.圖乙中A點對應的溫度為T0 3.(單獨滾動考查)右圖為真核細胞呼吸作用的部分過程,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可以在細胞質基質中發(fā)生的是①③④ B.在線粒體中發(fā)生的過程是②和③ C.④過程比③過程釋放的能量多 D.人在劇烈運動時產生的CO2只來源于②過程 4.(單獨滾動考查)下圖表示生物體部分代謝過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 A.①和③過程中[H]的產生場所分別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B.過程①②③④⑤都能產生ATP C.②和④過程可發(fā)生在同一細胞中 D.病毒能進行③過程 5.(單獨滾動考查)下列有關細胞全能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組織培養(yǎng)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細胞具有全能性 B.克隆羊的誕生說明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C.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說明花粉細胞不具有全能性 D.愈傷組織的形成說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6.(單獨滾動考查)人的TSD病是由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該酶主要作用于腦細胞中脂質的分解和轉化。病人的基因型為aa。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釋Aa型個體像AA型個體一樣健康的是( ) A.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轉錄 B.基因a可表達一種能阻止等位基因A轉錄的抑制蛋白 C.在雜合子的胚胎中a突變成A,因此沒有Aa型的成人 D.Aa型的個體所產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數(shù)量已足夠脂質分解和轉化 7.(交匯滾動考查)右圖為某高等生物細胞局部結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如果1代表Y染色體,則形成該細胞的場所是精巢或睪丸 B.該生物細胞中,染色體最多有8條 C.要鑒定圖中1的主要成分,理論上選用的鑒定試劑是雙縮脲試劑和二苯胺 D.如果a上某點有基因B,a′上相應位點的基因是b,發(fā)生這種變化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8.(交匯滾動考查)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大小、 形態(tài)不完全相同,但存在著同源區(qū)(Ⅱ)和非同源區(qū) (Ⅰ、Ⅲ),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 是( ) A.Ⅰ片段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病者全為男性 D.由于X、Y染色體互為非同源染色體,故人類基因組計劃要分別測定 9.(xx·蕪湖模擬)某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染色體上抑癌基因鄰近的基因能指導合成反義RNA,反義RNA可以與抑癌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形成雜交分子,從而阻斷抑癌基因的表達,使細胞易于癌變。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敘述有( ) A.過程Ⅰ稱為轉錄,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 B.與完成過程Ⅱ直接有關的核酸,只有mRNA C.與鄰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雜交分子中特有的堿基對是A-U D.細胞中若出現(xiàn)了雜交分子,則抑癌基因沉默,此時過程Ⅱ被抑制 10.(單獨滾動考查)具有p個堿基對的1個雙鏈DNA分子片段,含有q個腺嘌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片段即為一個基因 B.該片段分子中,堿基的比例總是(A+T)/(C+G)=1 C.若該DNA分子中堿基對任意排列,堿基對排列方式為4p種 D.該片段完成n次復制需要2n(p-q)個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11.(交匯滾動考查)下圖為基因的作用與性狀的表現(xiàn)流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過程是轉錄,它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RNA B.③過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體、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但形成的蛋白質不一定會改變 D.囊性纖維病是基因對性狀的直接控制,使結構蛋白發(fā)生變化所致 12.下列細胞或生物中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的是( ) ①洋蔥根尖生長點細胞 ②洋蔥表皮細胞 ③硝化細菌 ④T2噬菌體 ⑤人的神經細胞 ⑥人的骨髓細胞 ⑦藍藻 ⑧人的精原細胞 A.①②③⑤⑥⑦ B.①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⑤⑧ 13.(交匯滾動考查)下圖中①和②表示某初級精母細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別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體都來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體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會發(fā)生重新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兩個精細胞中 14.(交匯滾動考查)右圖是某植株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A、a、B是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 ②若該植株是由花粉粒發(fā)育來的,則其親本是四倍體 ③若該植株是由受精卵發(fā)育來的,則其配子是二倍體 ④該細胞發(fā)生過基因突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交匯滾動考查)下圖表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幾個基因,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觀察圖示可知,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B.圖中基因的轉錄發(fā)生在細胞核,翻譯發(fā)生在細胞質 C.如含紅寶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說明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D.基因中某一個堿基對的替換,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16.(xx·佛山模擬)已知a、b、c、d是某細菌DNA片段上的4個基因,下圖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別表示三種缺失不同基因的突變體。若分別檢測野生型和各種突變體中某種酶的活性,發(fā)現(xiàn)僅在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該酶有活性,則編碼該酶的基因是( )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17.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遺傳病調查時,發(fā)現(xiàn)一位男生患有兩種遺傳病,進一步調查后畫出其家族的遺傳病系譜圖如下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甲病的遺傳方式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B.從系譜圖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遺傳特點是家族中世代相傳 C.Ⅱ7與Ⅱ8再生一個孩子是患甲病女兒的概率為1/8 D.已知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攜帶者,則乙病的類型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18.(xx·沈陽模擬)某人群中某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為19%,一對夫婦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們所生的子女患該病的概率是( ) A.10/19 B.9/19 C.1/19 D.1/2 19.(xx·三明模擬)某動物精原細胞中有3對同源染色體,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的配子中,同時含有3條母方染色體的配子占( ) A.1/2 B.1/4 C.1/8 D.1/16 20.用純合的二倍體水稻品種高稈抗銹病(DDTT)和矮稈不抗銹病(ddtt)進行育種時,一種方法是雜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種方法是用F1的花粉進行離體培養(yǎng),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得到相應植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前一種方法所得的F2中重組類型、純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種方法所得的相應植株中可用于生產的類型比例為2/3 C.前一種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D.后一種方法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是由于染色體結構發(fā)生改變 21.某女士懷上了異卵雙胞胎,他們夫婦均是半乳糖血癥(人類的一種單基因隱性遺傳病)的基因攜帶者。請你幫助預測,該女士孕育的雙胞胎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個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癥的概率分別是( ) A.1/2和7/16 B.1/2和7/32 C.1/4和9/16 D.1/4和7/16 22.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 B.進化時基因頻率總是變化的 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huán)境的 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 23.(xx·福州模擬)下列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是生物的突變和重組 B.②是自然選擇 C.③是自然選擇學說 D.④是物種多樣性 24.(xx·福州模擬)下面是基因型為Aa的果蠅的一個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DNA、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shù)量變化,其中發(fā)生A和A基因分離的是( ) 25.(xx·福州模擬)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和活的R型肺炎雙球菌的混合物可使健康小鼠患敗血癥 B.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中有關遺傳病發(fā)生部分的DNA序列 C.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數(shù)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 D.DNA中的G與C之和占全部堿基數(shù)的比例與其在一條鏈中所占比例相等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0分) 26.(10分)下圖是有關生物變異來源的概念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③的含義包括_____;④的含義是_______,此過程發(fā)生在______時期。 (2)將①的原理應用在育種中,常利用物理因素(如 )或化學因素(如 )來處理生物(各舉一例)。 (3)番茄體內的蛋白酶抑制劑對害蟲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導致害蟲無法消化食物而被殺死,人們成功地將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導入玉米體內。玉米獲得了與番茄相似的抗蟲性狀,玉米新品種的這種變異的來源是圖中[ ] 。傳統(tǒng)的育種方法一般只能在同一種生物中進行,基因工程的出現(xiàn)使人類有可能 。 27.(12分)下圖是某校學生根據(jù)調查結果繪制的某種遺傳病的家系圖(顯、隱性基因分別用A、a表示)。請分析回答: (1)Ⅲ7個體婚前應進行 ,以防止生出有遺傳病的后代。 (2)通過 個體可以排除這種病是顯性遺傳病。若Ⅱ4個體不帶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幾率是 。 (3)若Ⅱ4個體帶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相關基因用B、b表示),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幾率是 。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紅綠色盲且染色體數(shù)正常,但Ⅲ8既是紅綠色盲又是Klinfelter綜合征(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 個體產生配子時,在減數(shù)第 次分裂過程中發(fā)生異常。 28.(12分)甲蟲幼蟲期以農作物葉為食,破壞力極強,后來使用某殺蟲劑進行防治,開始使用時,對甲蟲防治效果顯著,但隨著繼續(xù)使用,甲蟲表現(xiàn)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分析說明: (1)甲蟲種群中個體抗藥性的_______,體現(xiàn)了生物的變異一般是______的;殺蟲劑的使用對甲蟲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甲蟲與殺蟲劑之間的關系叫 。在害蟲進化過程中,屬于有利變異的是 個體。 (3)下圖中能反映甲蟲的變化曲線的是 。 (縱坐標表示個體數(shù)目,橫坐標表示抗藥性由弱到強。①表示最初狀態(tài)) (4)如圖是甲蟲在使用殺蟲劑之后的種群密度的變化曲線。據(jù)圖分析,害蟲具有抗藥性應在使用殺蟲劑過程 (填“前”“中”或“后”)。 (5)現(xiàn)代研究表明,______必將代替化學殺蟲劑。為盡快減少甲蟲對農作物的影響,你認為最好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6分)動物多為二倍體,缺失一條染色體是單體(2n-1)。大多數(shù)動物的單體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蠅中,點狀染色體(4號染色體)缺失一條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夠繁殖后代,可以用來進行遺傳學研究。 (1)某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組成如下圖: 該果蠅的性別是______,對其進行基因組測序時,需測定的染色體是_____(填圖中字母)。 (2)從變異角度看,單體屬于 。請參照果蠅染色體組成示意圖,繪制出能繁殖后代的單體果蠅的染色體組成。 (3)果蠅群體中存在無眼個體,無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將無眼果蠅個體與純合野生型個體交配,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表: 無眼 野生型 F1 0 85 F2 79 245 據(jù)表判斷,顯性性狀為 ,理由是: 。 (4)根據(jù)(3)中判斷結果,可利用正常無眼果蠅與野生型(純合)4號染色體單體果蠅交配,探究無眼基因是否位于4號染色體上。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① ; ② 。 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若? ,則說明無眼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 ② 。 答案解析 1.B 同一個體的不同組織細胞中,遺傳信息基本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同的細胞,激素種類不一定相同,酶的種類也不一定相同;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但不改變反應的平衡點;幾乎所有的活細胞都能產生酶,但不是所有的細胞都能產生激素;解旋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2.C 分析圖甲,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Ta由于溫度低,酶催化效率很低,Tb時高溫破壞了淀粉酶空間結構,使酶的催化效率降低;圖乙中麥芽糖量在Tb至Tc段不再上升,表明反應不再進行,很有可能是隨溫度的升高,酶失去活性;圖乙中A點產生麥芽糖的速率最快,應對應最適溫度即T0。 3.B 圖中①是ATP的合成,可發(fā)生于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②是有氧呼吸, ③④表示無氧呼吸。④過程較③過程氧化分解徹底,釋放能量多。人體細胞只有有氧呼吸②產生CO2。 4.C ①表示光反應,②表示暗反應,③表示細胞呼吸第一階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階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①發(fā)生于葉綠體,③發(fā)生于細胞質基質,故A錯誤。②過程消耗ATP,故B錯誤。②和④都可以發(fā)生于葉肉細胞中,故C正確。病毒營寄生生活,不能進行③過程,故D錯誤。 5.A 本題考查細胞全能性的概念。細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體已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最終發(fā)育成的一定是一個個體,不能是愈傷組織??寺⊙虻恼Q生說明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用花粉能培育成單倍體植株,說明花粉細胞具有全能性。 6.D 表現(xiàn)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A、Aa的表現(xiàn)型相同,很可能是Aa個體中一個A基因控制產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數(shù)量已足夠脂質分解和轉化。 7.B 圖中因為有中心體,故該細胞為動物細胞;由于圖中的四條染色體形狀、大小都不同,即無同源染色體,可判斷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該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最多有16條。圖中1代表Y染色體,說明該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的場所為精巢或睪丸;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理論上應選用雙縮脲試劑和二苯胺進行鑒定。a和a'為姐妹染色單體,若不發(fā)生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這兩條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一般應相同。 8.D?、衿紊想[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Ⅱ片段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其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為伴Y染色體遺傳病,患病者全為男性。X、Y染色體雖然大小、形狀不同,但為同源染色體。 9.B 過程Ⅰ稱為轉錄,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過程Ⅱ是翻譯過程,需要mRNA作為模板,tRNA作為“翻譯”工具;兩段mRNA分子結合形成雜交分子,與DNA比較,其中特有的堿基對是A-U;形成雜交分子,就不能進行翻譯,不能合成相應的蛋白質,則抑癌基因沉默。 10.C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片段不一定是一個基因,故A錯誤;雙鏈DNA分子中堿基互補配對,所以A=T、G=C,不能推出(A+T)/(C+G)=1,故B錯誤;由于各種堿基個數(shù)已定,所以該DNA分子的堿基對排列順序為4p種,故C正確;DNA復制的特點是半保留復制,該DNA片段中含有C為(2p-2q)×1/2=p-q,復制n次,需要胞嘧啶脫氧核苷酸(2n-1)(p-q)個,故D錯誤。 11.B 翻譯過程需要mRNA為模板,氨基酸為原料,核糖體為場所,tRNA為轉運工具,以及酶、ATP等條件。 12.B 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可以發(fā)生在任何生物體內,在細胞進行分裂DNA復制時,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洋蔥表皮細胞和人的神經細胞是成熟細胞,不進行分裂,不易發(fā)生基因突變。 13.C 圖中①和②分別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非姐妹染色單體上,故①和②所在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圖中③和④發(fā)生了交叉互換,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會發(fā)生重新組合,是基因重組的一種,不是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易位;③和④形成后,隨著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結束,會被平均分配到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中。 14.B 由題干信息可判斷,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則該生物含有2個染色體組;如果是由配子發(fā)育成的,則其親本是四倍體;A與a的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一般認為有絲分裂過程中不發(fā)生交叉互換、基因重組。 15.C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上的基因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翻譯在細胞質中進行;紅寶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說明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一個堿基對的替換,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16.B 根據(jù)題意分析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該酶有活性,表明該酶由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有而突變體②③中都沒有的基因控制合成,即由基因b控制合成。 17.C 由圖可以看出,Ⅱ7、Ⅱ8患甲病,但生出不患病的女兒Ⅲ11,說明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且Ⅱ7與Ⅱ8都是雜合子。再生一個孩子是患甲病女兒的概率為3/4×1/2=3/8。 18.A 19.C 20.C 前一種方法為雜交育種法,原理是基因重組,所得的F2中重組類型、純合子各占3/8(高稈不抗銹病、矮稈抗銹病各占3/16)、1/4。后一種方法為單倍體育種法,原理是染色體變異,是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單倍體育種所得的植株均為純合子,全部可用于生產。 21.A 異卵雙胞胎是不同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一男一女的概率為1/2×1/2+1/2×1/2=1/2。雙親均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則所生的孩子中每一個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4,同時患病的概率為1/4×1/4=1/16,只有一個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4×(1-1/4)×2=3/8;至少有一個孩子患有半乳糖血癥的概率是1/16+3/8=7/16。 22.B 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蛲蛔兪遣欢ㄏ虻?自然選擇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變化,決定了進化的方向。進化的結果是使種群的適應性進一步增強。進化過程中,種群的基因頻率是處于不斷變化中的。 23.C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導致了基因頻率的改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生物的多樣性包含三個層次: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24.B 基因型為Aa的果蠅的一個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同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離進入不同子細胞,所以A和A基因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時4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為8條,含有8個DNA分子,染色單體數(shù)目變?yōu)?。 25.B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闡明人類基因組30億個堿基對的序列,發(fā)現(xiàn)所有人類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使人類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認識自我。 26.【解析】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又分為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基因工程?;蚬こ逃N目的性強,且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答案:(1)替換、增添、缺失 交叉互換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 (2)X射線(或γ射線或紫外線或激光等) 亞硝酸(或堿基類似物等) (3)[②]基因重組 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狀 27.答案:(1)遺傳咨詢 (2)Ⅱ3、Ⅱ4、Ⅲ8 1/4 (3)3/8 (4)Ⅱ3 二 28.【解析】(1)甲蟲與殺蟲劑之間進行著生存斗爭,由于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甲蟲種群個體抗藥性存在著差異。(2)殺蟲劑對甲蟲起了選擇作用,其中具有抗藥性的個體是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來,無抗藥性的個體會被淘汰。(3)經過一代一代的選擇,甲蟲種群中具有抗藥性個體數(shù)量會增加(c曲線),抗藥性很強的個體占少數(shù)。(4)從使用殺蟲劑之后甲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曲線可見,害蟲具有抗藥性應在使用殺蟲劑過程之前,如果在過程中或過程后,甲蟲會滅絕。(5)為了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生物殺蟲劑必將代替化學殺蟲劑。為盡快減少甲蟲的危害,根據(jù)甲蟲在幼蟲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特點,可以噴灑蛻皮激素類似物,減少幼蟲對農作物的危害。 答案:(1)差異 不定向 選擇 (2)生存斗爭 具有抗藥性的 (3)c (4)前 (5)生物殺蟲劑 噴灑蛻皮激素類似物 29.【解析】(1)由圖可知該果蠅性染色體組成為異型XY,在對其進行基因組測序時,常染色體每對只測一條;因為X和Y染色體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所以兩條都要進行測序。(2)單體是由于個別的染色體減少導致的,故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與正常的果蠅相比,能繁殖后代的單體果蠅的染色體組成少了一條點狀染色體,即d或d'。(3)判斷顯隱性的方法主要有兩個:①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子雜交,F1表現(xiàn)出的親本的性狀是顯性性狀;②“無中生有”為隱性。(4)若無眼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則野生型(純合)4號染色體單體果蠅所形成的配子有1/2不含4號染色體,其與正常無眼果蠅個體雜交后,后代中無眼果蠅與野生型果蠅比例應為1∶1。 答案:(1)雄性 a、a'、b、c、d(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染色體變異(或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見圖 (3)野生型 F1全為野生型(F2中野生型∶無眼為3∶1) (4)實驗步驟: ①讓正常無眼果蠅個體與野生型(純合)4號染色體單體果蠅交配,獲得子代 ②統(tǒng)計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并記錄 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子代中出現(xiàn)野生型果蠅和無眼果蠅且比例為1∶1 ②若子代全為野生型,說明無眼基因不位于4號染色體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階段滾動檢測四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階段 滾動 檢測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197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