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8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8 湘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8 湘教版必修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8 湘教版必修1 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所示山嶺的形成是由于( ) A.背斜形成的山嶺 B.向斜形成的山嶺 C.巖漿噴發(fā)形成的山嶺 D.斷層形成的山嶺 【解析】 圖中所示山嶺顯然是由兩斷層間巖塊相對上升而形成的斷塊山。 【答案】 D 2.以下地形區(qū)中,是由該圖所示形成的是( ) A.橫斷山 B.天山 C.華山 D.太行山 【解析】 典型的斷塊山有華山、泰山、廬山等。 【答案】 C 下圖是xx7級以上地震分布圖。另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監(jiān)測,2013年9月24日19時29分49秒(北京時間)在巴基斯坦西部(27N,65.5E)發(fā)生7.8級大地震,震源深度為40 km。讀圖,完成3~4題。 3.從上圖來看,下列哪個板塊的邊界未發(fā)生7級以上的地震( ) A.亞歐板塊 B.印度洋板塊 C.非洲板塊 D.南極洲板塊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非洲板塊邊界上沒有點,說明非洲板塊的邊界上沒有發(fā)生過7級以上的地震。 【答案】 C 4.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發(fā)生的地震震源位于( ) A.古登堡面以下 B.外核 C.巖石圈 D.軟流層 【解析】 根據(jù)震源深度判斷位于巖石圈。 【答案】 C 內(nèi)力作用使地表變得崎嶇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趨于平坦,內(nèi)、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完成5~6題。 5.下列地質(zhì)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是( ) ①地殼運動 ②巖漿活動?、鄢练e作用?、芮治g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內(nèi)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內(nèi)部,主要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 【答案】 A 6.關于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內(nèi)力作用形成的 B.內(nèi)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外力作用不斷削低地面,不會使地面變高 D.任何地表自然形態(tài)的形成都與內(nèi)、外力作用有關 【解析】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高填低”,會使高的地方變低,同時也會使低的地方增高。 【答案】 C 下面是相同比例尺同一地區(qū)的等高線地形圖和地質(zhì)圖。完成7~8題。 7.該地區(qū)屬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解析】 考查等高線、褶皺的判斷和應用。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作輔助線,中間比兩側(cè)地勢低——山谷),且有河流發(fā)育;根據(jù)巖層新老關系,可知該地地層由中心向兩翼巖層由老到新,所以地質(zhì)構(gòu)造是背斜(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易被侵蝕而成谷地)。 【答案】 B 8.該地區(qū)( ) A.背斜儲水 B.向斜儲油 C.背斜下部開鑿隧道比較安全 D.圖中河流的流向為由南向北 【解析】 背斜儲油、向斜儲水;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地下水沿巖層向兩側(cè)滲流,保持隧道干燥。河流流向為由北向南(水往低處流)。 【答案】 C 9.下圖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背面圖案,圖中各地貌景觀與其成因?qū)_的是( ) A.甲—流水沉積 B.乙—風力侵蝕 C.丙—流水溶蝕 D.丁—斷裂下陷 【解析】 長江三峽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珠穆朗瑪峰為褶皺山,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為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壺口瀑布為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 【答案】 C 讀某河流三角洲沉積巖(物)分布示意圖,完成10~12題。 10.造成該地區(qū)地貌變化的原因是( ) A.內(nèi)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風化作用 D.板塊運動 【解析】 河流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B 11.巖層的新老關系為( ) A.a(chǎn)層最老 B.b層最老 C.c層最老 D.一樣老 【解析】 在沉積巖中,越向下巖層越老。 【答案】 C 12.下列成語的本意與其所表現(xiàn)的外力作用相對應的是( ) A.積沙成灘——固結(jié)成巖作用 B.水滴石穿——侵蝕作用 C.泥沙俱下——搬運和堆積作用 D.山崩地裂——風化作用 【解析】 積沙成灘屬于流水的沉積作用;水滴石穿屬于流水的侵蝕作用;泥沙俱下屬于流水的搬運作用;山崩地裂屬于內(nèi)力作用的地殼運動。 【答案】 B 讀“黃土高原”和“獅身人面像”照片,完成13~14題。 13.“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黃土高原現(xiàn)今地表形態(tài)的典型寫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風力侵蝕 B.風化作用 C.流水侵蝕 D.冰川侵蝕 【解析】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 是流水的侵蝕作用造成的。 【答案】 C 14.矗立在尼羅河畔的埃及獅身人面像缺損嚴重,其主要原因是( ) A.雨水侵蝕和溶蝕作用 B.風化和風蝕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蝕作用 【解析】 獅身人面像在沙漠里,當?shù)赝饬ψ饔弥饕秋L化和風蝕作用。 【答案】 B 1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D四處,屬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屬于向斜的是________。 (2)圖中A處的地形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________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A、B兩種構(gòu)造中,利于儲存石油的是________構(gòu)造,利于儲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構(gòu)造。 【解析】 第(1)題,背斜巖層向上彎曲,符合的是A處;向斜巖層向下彎曲,符合的是B處。第(2)題,A處背斜成谷,成因是背斜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易被侵蝕,往往形成谷地。第(3)題,地下隧道應建在背斜處,原因是背斜具有天然的拱形構(gòu)造,結(jié)構(gòu)穩(wěn)固;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cè)流,保持隧道干燥。第(4)題,背斜是良好的油氣儲存構(gòu)造;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儲存構(gòu)造。 【答案】 (1)A B (2)谷地 背斜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易被侵蝕,往往形成谷地 (3)A 背斜具有天然的拱形構(gòu)造,結(jié)構(gòu)穩(wěn)固;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cè)流,保持隧道干燥 (4)A B 16.讀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地貌類型主要分布于我國的________地區(qū),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圖中F為流動沙丘,則該地盛行________風。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圖中斷層左側(cè)地殼垂直運動的情況是________。 (4)D巖石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解析】 第(1)題,A為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形成的,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第(2)題,流動沙丘的迎風坡緩,背風坡陡。結(jié)合指向標可得出該地盛行東北風。沙丘是由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第(3)題,圖中巖層斷裂成左右兩塊,左側(cè)的巖層相對右側(cè)巖層上升。第(4)題,石灰?guī)r受高溫多雨的氣候影響,會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1)西北 風力侵蝕 (2)東北 風力沉積 (3)上升 (4)喀斯特(巖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8 湘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課時 作業(yè) 湘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45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