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1 動能 勢能 機械能教案 蘇科版 (I).DOC
《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1 動能 勢能 機械能教案 蘇科版 (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1 動能 勢能 機械能教案 蘇科版 (I).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1 動能 勢能 機械能教案 蘇科版 (I) 課題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首先在學生剛學過的功的知識基礎上,從兩幅有關功和能的生活實例引出能量的初步概念,不必追求嚴密性。知道能量的初步概念后,教材列舉了錘子、子彈做功的現(xiàn)象,使學生對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由此引出動能的概念,隨后教材設計了用實驗探究小車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系。勢能的教學也是通過實例從做功的角度出發(fā),再結合實驗探究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最后,教材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 2、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在初二學習《重力》一節(jié)中已經對能量和重力勢能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本節(jié)內容的探究性學習做好了鋪墊。該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則較弱,他們對新鮮事物總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喜歡有自己的想法和動手做實驗的興趣。所以,利用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較強的求知欲,結合實驗探究,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教法分析 通過多媒體播放打樁機和子彈的兩個視頻,再結合生活中類似的實例,引出本節(jié)的課題。分析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點,進而得出能量的概念。再細分這些物體的能量,得出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是動能的結論。進一步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步驟引導學生研究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并用學到的知識,即動能的定義、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來分析和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對于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的學習,也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與動能相同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同時學生可以加深體驗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1.2、知道什么是動能、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 1.3、知道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2、過程與方法: 2.1、通過科學探究,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2.2、體驗用做功反映能量的過程,形成轉換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1提高應用科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積極性。 3.2體驗探究過程,規(guī)范探究行為,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3.3學會自己查找資料,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動能、彈性勢能、重力勢能概念的建立和決定其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1、 探究動能、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設計。 2、 建立用做功反映能量的方法引入。 教學資源 多媒體演示課件、斜面、小車、木塊、砝碼、卡片、橡皮筋、學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點評 一、新課引入 二、新課教學 1、 觀看視頻 1.1、打樁機打樁過程 1.2、子彈射穿物體瞬間 2、提問 2.1、兩個視頻給我們展示了什么物理現(xiàn)象? 2.2、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 2.3、視頻中的打樁機和子彈有什么共同之處? 1、能量 1.1、歸納、補充學生有關上述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引出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如果能夠對另一個物體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1.2、提問:試舉出生活中類似說明物體具有能量的事例。(評價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2、動能 2.1、再次分析子彈和學生舉例中類似物體的做功,引出動能的概念: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2、科學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2.1、猜想與假設: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根據(jù)學生的想法,刪除不必要的因素,將其它因素進行優(yōu)化組合,歸結為速度與質量兩個問題。 2.2.2、設計實驗 2.2.2.1、介紹實驗器材 2.2.2.2、初步設計實驗,交流后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強調控制變量的思想) 問題1:同一小車從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到達水平面時速度大小相同嗎? 問題2:質量不同的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到達水平面時速度大小相同嗎? 問題3:通過觀察什么來判斷物體動能的大?。浚緣K被撞后移動距離的遠近,適當提示) 2.2.2.3、請學生交流實驗方案。(評價并補充) 2.2.3、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2 2.4、得出結論并交流 2.2.4.1、請學生交流實驗結論 2.2.4.2、多媒體展示正確的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論:運動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2.3、課堂訓練:動能相關知識應用的練習。 3、勢能: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 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是常見的兩種勢能。 3.1、彈性勢能 3.1.1、彈性勢能的概念: 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彈性勢能。 3.1.2、科學探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1.2.1、介紹實驗器材 3.1.2.2、交流探究過程后用多媒體演示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形變的關系,引出結論:在一定限度內,形變越大,形變物體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3.2.重力勢能 3.2.1、重力勢能的概念: 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3.2.2、科學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2.2.1、介紹實驗器材。 3.2.2.2、交流探究過程后用多媒體演示模擬打樁過程,引出結論: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的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高度越大,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2.3、課堂訓練:重力勢能相關知識應用的練習。 4、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的統(tǒng)稱 4.1課堂訓練:機械能相關知識應用的練習。 4.2一個物體可以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 5、提示、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做總結 思考、討論后回答問題。 思考、討論后回答問題。 思考、討論后根據(jù)生活經驗做出猜想和假設。 思考、討論后初步設計實驗。 思考三個問題,改進實驗方案。 交流方案,確定正確的實驗方案、學生進行實驗。 思考、交流 自學 交流探究過程 交流探究過程 總結本節(jié)內容 以視頻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思考。 復習舊知,并由所設計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新課。 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激勵學生思考,做出有理有據(jù)的猜想。 帶著問題進行探究,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指向更明確。學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問題。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為學生給出了一個正確的示范。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加深理解。 培養(yǎng)一定的自學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并為學生給出了一個正確的示范。 通過再一次體驗科學探究過程,進一步提高對探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加深理解。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學習內容的習慣 三、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完成學案中練習,當堂批改、反饋。 2、家庭作業(yè):補充習題上部分習題。預習本節(jié)第二部分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1 動能 勢能 機械能教案 蘇科版 I 2019 2020 九年級 物理 上冊 機械能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29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