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論筆記2:藝術作品論》
《《藝術概論筆記2:藝術作品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藝術概論筆記2:藝術作品論》(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藝術作品論劉小土名詞解釋1.藝術作品藝術作品是指藝術生產的成果或產品,是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媒介和藝術語言,通過藝術構思和藝術創(chuàng)作,將藝術家頭腦中形象的主客體統(tǒng)一的審美意象物態(tài)化創(chuàng)造出來的審美鑒賞對象。藝術作品既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訴求對象,又是藝術消費的主要對象,在藝術生產過程中,處于中心的地位和環(huán)節(jié),它作為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主題,蘊含著豐富的內容,集中體現(xiàn)了人類的審美經驗、審美意識和審美創(chuàng)造。2.藝術作品的內容藝術作品的內容,是它的形式和含義,是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生動的生活和情感內涵。藝術作品的內容來源于藝術家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是藝術家與人生、社會進行精神交往的中介,是藝術家在意識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精神性的內涵,也是藝術作品的靈魂。藝術作品的內容不是抽象的的概括說明,而是題材、主題、情節(jié)、環(huán)境等因素融會而成的具體、生動、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題材和主題兩種因素構成。3.題材題材是藝術家對客觀社會生活的提煉和概括,它來自社會生活,但又經過了藝術家的選擇和加工,成為藝術作品主題得以表現(xiàn)的基礎。題材是藝術作品內容的主要構成因素,有廣義和俠義之分。廣義的題材是藝術作品中所表現(xiàn)、所描繪的生活、情感的范圍和性質,也稱取材范圍,如繪畫中的人物題材、花鳥題材等,而俠義的題材是指構成作品內容的基本材料,也就是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生活形態(tài)和情感形態(tài)。如在小說、電影中所具體描繪的時間、人物和故事。4.主題“主題”一詞始創(chuàng)于德國,本是音樂術語,指的是樂曲中最富特征性的核心樂段。主題的產生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作品的題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藝理論中,作品的主題是透過題材所暗示出來的思想內涵,是作者的主觀情思與題材本身的客觀意義的契合中發(fā)生出的具有某種社會意義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對題材不斷的認識了解,從中提煉出的明確的思想。主題是構成藝術作品的主導因素,所以被稱為藝術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具有明確性與集中性的特點。藝術作品的主題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學性的、倫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5.藝術作品的形式藝術作品的形式,是藝術作品的具體存在方式,主要指結構、藝術語言。藝術手法、類型題材等。藝術作品的形式一般可以分為藝術作品的內部聯(lián)系和外部表現(xiàn)形式兩部分。其內部聯(lián)系包括內容諸要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組織方式,主要指結構;其內部聯(lián)系包括內容諸要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組織方式,主要指結構;其外部表現(xiàn)形式即借以傳達內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藝術媒介、藝術語言、藝術表現(xiàn)手法等。6.藝術語言藝術語言指藝術作品中起到表情達意作用的物質表現(xiàn)手段或符號表現(xiàn)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呈現(xiàn)的方式。每個種類的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由一定的物質材料或符號體系構成,從而使得這門藝術具有自己獨特的美學特征和藝術特征。藝術語言還具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塑造藝術形象、傳達藝術內容;二是審美的功能,高質量、高水平的藝術語言具有準確、鮮明、生動、豐富、新穎等特點。7.藝術作品的結構藝術作品的結構是指藝術作品中各個局部之間、題材各因素之間的內部構造和組織形式。結構的作用,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和安排構造,將藝術作品的各個部分結合成有機統(tǒng)一的藝術整體。藝術作品的結構主要由裁剪、布局和銜接三個部分組成,結構的目的性與功能性是統(tǒng)一的,即在于把作品的各個部分、因素組織成一個既和諧統(tǒng)一,又變化多樣的有機整體。8.風格風格就是藝術作品的因于內而符于外的風貌,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過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更為深刻、更為本質性的時代、民族及藝術家個人的審美理想等內在特征的外部印記。風格是一個藝術家創(chuàng)作個性成熟的標準,也是一部作品達到較高藝術水準的標志,藝術風格既有鮮明的多樣性的特點,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9.文如其人文如其人,由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提出,指文章的思想內容如同人的道德品質。正如西漢美學家楊雄指出:“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身化形,君子小人見矣”即言為心聲,書為心畫。藝術家的人格境界決定他的藝術作品的格調,是藝術家的身上尋找藝術風格形成的一種觀點。10.風格即人“風格即人”是 18 世紀中期法國美學家、博物學家布封提出來的觀點。他認為,藝術風格是從作品中剝去不屬于藝術家本人的東西,剝去和其他人一樣的東西之后剩余物和內核,即風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是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有什么樣的個性就有什么樣的風格,個性及決定風格。11.格調格調是藝術作品的重要屬性,是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家藝術造詣、文化修養(yǎng)、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總匯體現(xiàn)。格調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調高雅的作品一般來說具有健康的內容、深刻的思想,賦予生活以新的意義,并能體現(xiàn)出藝術家的獨立人格和嚴肅認真對待社會、人生與自我的態(tài)度。獨特的藝術風貌只有與崇高的格調統(tǒng)一起來,才能產生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格調的高低與藝術作品的種類無關,格調的高低不僅在于表現(xiàn)什么,也在于如何去表現(xiàn)。12.四品(四格)四品是古代論畫的術語,是評畫的標準之一。如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把評畫的標準分為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到北宋黃休復的《益州名畫記》分逸、神、妙、能四品。神品——中國畫術語,指品評藝術繪畫的一個等級。神品的作品不僅能達到外在的形似,而且能達到畫家主觀精神與物象內在氣質的合二為一的境界。妙品——亦稱“妙格” ,中國畫術語,指評繪畫藝術的一個等級。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分析妙品“所謂能格,指的是形似的精能;所謂神格,則指的是氣韻;而妙格是介乎兩者之間,忘技巧而尚未能忘物之形似;得氣韻之體,而未能得氣韻之全” 。能格——能,即指精能;能格作品注重客觀描繪物象,得其形似。逸品——亦稱“逸格” ,中國畫術語,指評繪畫藝術的一個等級。最早于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 ,其在張懷瓘《畫品斷》分為神、妙、能三品之外又置“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 。至北宋黃休復《益州名畫記》中置“逸格”于三個至上,之后逸品成為中國文人畫的最高典范。(簡易版本:四品是古代畫論術語,是評畫的標準之一,分別為逸品、神品、妙品和能品。逸品是中國文人畫的最高典范,神品的作品不僅能達到外在的形似,而且能達到畫家主觀精神與物象內在氣質的合二為一的境界,僅次于逸品。妙品介于神品和能品之間,忘技巧而未能忘物之形,得氣韻之一體,而尚未能得氣韻之全。能品的能指“精能” ,能品是注重客觀的描繪物象,得其形似的境界。 )13.品位品位是藝術作品的重要屬性,原為礦物學上的術語,指礦石有效成分的含量的百分率。在藝術理論范疇,品位則是指作品文化含量和美學含量的高低層次。藝術作品不同品位的形成,是藝術家從不同的藝術觀念出發(fā)把握生活的結果。藝術家對待世界的態(tài)度不同、對待藝術的追求不同、對審美趣味的特定偏好都是形成不同品位的藝術作品的主要因素。如在中國古代畫論中分出的神、妙、能、逸四個品評級別。14 意蘊意蘊指藝術作品內在的含義、意義或意味。其中蘊含著深層的人生哲理、事情畫意或精神內涵,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等特點。它深藏于作品內部,需要欣賞者靠心靈去感悟體會。藝術意蘊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作品具有不朽魅力的根本原因。它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寓于各門類藝術的物質材料中(如文學的語言文字、舞蹈的形體動作、音樂的音響節(jié)律等等) ;第二層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構象之中(如電影作品中的分鏡頭和蒙太奇,鏡頭中的構圖和剪輯) ;第三層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時間、情節(jié)等的指稱含義和表現(xiàn)意義,相當于潘洛夫斯基所說的藝術作品中第一方面的意義,即自然的意義。(比如說含義指的“人” 、 “山” 、 “樹”等具體意象,而表現(xiàn)意義指的是對象和情節(jié)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情緒等方面的表現(xiàn)特征,如“憤怒” 、 “喜悅” 、“歡樂”等。 )第四層次是作品的文化意義,也就是約定俗成的意義和本質的意義(如基督教的蘋果和蛇,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龍和鳳等都有其固定的約定俗成的意義) 。15 意境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重要范疇,在傳統(tǒng)繪畫中指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后所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境界,現(xiàn)在多指藝術作品通過藝術形象或情景所呈現(xiàn)出的境界和情調。意境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能夠蘊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識的最高境界,并誘發(fā)和開拓人類的審美想象空間,是主體情感和客觀物象的有機統(tǒng)一。意境是一種朦朧美,是一種有限無限的超越美,是一種不設不施的自然美,意境理論最先出現(xiàn)于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在長期的美學探討的基礎上,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意境說最為完整。16.氣韻生動氣韻生動,由南朝時期著名畫家、繪畫理論家謝赫在《古畫名錄》中提出,指藝術作品體現(xiàn)人的精神氣質、格調、風韻,又指藝術作品超越有限形象所表達的藝術家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境界。 “氣韻生動”的思想對于后代的繪畫等文藝美學思潮有重要影響,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要求藝術家胸羅萬象、思接千載、仰觀宇宙、俯察品類,它不但是繪畫的最高境界,而且成為后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中所要求的最高標準。17.羚羊掛角原意是獵狗追逐羚羊,羚羊掛角于樹,獵狗無跡可求的故事,指不見道不著痕跡,在《滄浪詩話》中始用于文學批評,由南宋著名文學理論家嚴羽提出,指的是已經高妙,不著痕跡。嚴羽用以比喻使勁超然脫俗不落痕跡,有待解悟,不能拘泥于語言的文字。18.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詩畫風格的一種美學評價。指一種優(yōu)美性質的詩畫風格,其基本特征是含蓄而有意境。 “詩中有畫”謂詩的形象鮮明含蓄地表達出可供欣賞者反復揣摩體味的審美體驗。詩歌中不僅有詩情還應當具有畫境,正如歐陽修所言“見詩如見畫” 。 “畫中有詩”為畫的內涵含蓄,不能一覽無余,需要反復觀看方可領會其中的藝術意味,也就是值得畫幅中要有意外之象,具備詩歌那般的意境美。19.藝術形象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由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成果。它是藝術家依據(jù)客觀現(xiàn)實生活,經過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體可干、富于感情色彩和審美性的感性形式。藝術形象既包括鮮明生動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審美特征的情境、畫面或意境。20.神韻神韻,又稱“韻” ,是指含蓄蘊藉、沖淡清遠的藝術風格和境界。神韻以抒寫主體審美體驗為主,追求生動自然、清奇沖淡、委曲含蓄、耐人尋味的境界,使人能從所寫之物中冥觀未寫之物,從所道之事中默識未道之事,即獲得古人常說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美感, “神韻”是一種理想的藝術境界,其美學特征是自然傳神,韻味深遠,天生化成而無人工造作的痕跡。21.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又稱“典型” 、 “典型性格” 、 “典型形象” ,是指具有鮮明特點的個性,同時又能反映特定的社會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會關系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性和本質方面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為非常復雜的狀況,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受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所制約;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創(chuàng)作意圖的影響。只有直接體現(xiàn)時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點關注,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對社會,人生等重大問題的態(tài)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會本質的東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帶有階級性,而且?guī)в心骋粫r代、民族、地域、階層和人物所共有的屬性。22.抽象抽象是指在思維中抽取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而揚棄具體的想象和感性的形式,是理論體系上的“抽象”而不是抽象藝術上的“抽象” 。 “抽象藝術”作為一種風格和流派是為了歷史上的再現(xiàn)性、描繪性藝術有所區(qū)別,實際上都是具有視覺形式的藝術形象。 “抽象”是指對作品的形狀、顏色等作概括化、幾何化、主觀化處理的方法或結果。23.象征象征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藝術家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些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運用象征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復雜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涵,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效果。24.悲劇悲劇是崇高的集中形態(tài),是一種崇高的美。悲劇的崇高特征,是通過社會上新舊力量的矛盾沖突,顯示新生力量與舊勢力的抗爭。在激烈的實踐斗爭中顯示出先進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偉大人格。悲劇中所體現(xiàn)的崇高,經常以其莊嚴的內容和粗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們的崇敬和自豪。25.王國維王國維是中國近代重要的史學家、美學和文藝理論家,他把西方美學和文藝思想與中國古代美學和文藝思想融合起來,把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邏輯辯證方法與乾嘉學派的考據(jù)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美學和文藝理論以及中國古代戲曲藝術史研究。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是我國第一部古代戲曲藝術史專著,其著作結集為《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 。簡答題與論述1.如何理解藝術作品是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再現(xiàn)是指藝術創(chuàng)造中將客觀世界及人物真實地呈現(xiàn)于作品之中。表現(xiàn)是指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重在表達主體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對客觀世界的思考和批評。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是藝術作品的內容所包含的兩個方面,二者兼容并存,有機統(tǒng)一。(1)藝術作品的再現(xiàn)性①再現(xiàn)是指藝術創(chuàng)作中將客體世界及人物真實地呈現(xiàn)于作品之中,再現(xiàn)社會生活、再現(xiàn)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物為主。②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爾說“沒事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 ,亞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模仿說” ,車尼爾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 。在中國,持“再現(xiàn)”觀點的人也并非少數(shù),如隋代的姚最提出了“心師造化” ,唐代張璪發(fā)展了這一觀點,以為“外師造化,心得中源” ,毛澤東于 1924 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這些也都是強調藝術乃是對外物的一種再現(xiàn),盡管再現(xiàn)的對象或是客觀精神世界,或是現(xiàn)實世界。③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正視真實的社會現(xiàn)實,客觀反映社會,深刻地揭露并批判社會的丑陋現(xiàn)象,給我們留下了一大批經典的再現(xiàn)性藝術作品,比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等。(2)藝術作品的表現(xiàn)性①表現(xiàn)是指藝術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對客觀社會生活的思考和評價,以及愿望與情感,它側重于表達主觀層面的思想感情及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判斷。②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再現(xiàn)是藝術家低能的表現(xiàn),科林伍德也贊同這一點,他認為,任何再現(xiàn)藝術都是名不副實的藝術,是偽藝術。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甚至認為直覺即表現(xiàn),根本無需外化為形象。在本國美學觀點中,亦有“情志統(tǒng)一”等學說,這些均解釋了藝術的情景表現(xiàn)特征。③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不僅表達了作者本人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慨,同時也表達了西班牙人以及全人類對法西斯獸性行徑的聲討。徐悲鴻上世紀 40 年代畫作《愚公移山》 ,以愚公移山的堅韌不拔和樂觀進取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畫家自身對理想堅定不移地追求和必勝的信心,岳飛的一曲《滿江紅》 ,抒發(fā)的是民族大義和英雄氣概。(3)藝術作品是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①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客觀現(xiàn)實,也離不開主觀情思,是客觀現(xiàn)實和主觀情思的統(tǒng)一,再現(xiàn)藝術是以再現(xiàn)生活為主,它同樣需要藝術家主觀因素的參與,需要融入主體的情感、理想,表達作者的情趣。表現(xiàn)藝術以表現(xiàn)思想情感為主,但其思想感情是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生成的,不是純粹的主觀表現(xiàn)。②再現(xiàn)側重強調藝術之真,表現(xiàn)強調藝術之美,但藝術作品是真善美的結合,是表現(xiàn)和再現(xiàn)的融合,兩者是密不可分,相互呈現(xiàn)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既是萬籟俱寂中稍有聲響的寫照,又是作者空靈心境的反映,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在描寫花落鳥飛的蕭條實景同時融入了作者悲慟的情感,不單是詩歌,其他藝術亦是如此。2.試述藝術作品的內容、形式以及其關系(1)作品內容是它形式的含義,是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生動的生活和情感內涵,藝術作品的內容來源于藝術家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藝術作品的內容是藝術家在意識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是一種精神性的內涵,是藝術作品的“靈魂” 。藝術作品的內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說明,而是題材、主題、情節(jié)、環(huán)境等因素化合融合的具體、生動、完整的展現(xiàn)。藝術作品內容的含義有兩個方面:①藝術家在作品中描寫的現(xiàn)實生活,是內容的客觀因素,叫做藝術作品的題材。②藝術家作品中對題材及其含義的認識與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藝術形象顯示出來的主要的思想,是內容的主觀因素,叫做藝術作品的主題,內容是題材與主題的統(tǒng)一,也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2)藝術作品的形式,是藝術作品內容的具體存在方式,主要指結構、藝術語言、藝術表現(xiàn)手法,類型體裁等。藝術作品形式的含義有兩個方面:①內容諸要素的組織和結構,通常叫組織結構,它是藝術作品的內形式。②藝術作品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叫藝術語言,它是藝術作品的外形式。藝術作品的形式是組織結構和藝術語言的統(tǒng)一。(3)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既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應當是進步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①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內容常常起到主導作用,形式的選擇和確定應以是否適應內容的需要為原則。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為了突出即將受難的耶穌,因而畫面上用了對稱的構圖,將眾人均勻分布在耶穌的兩側,使之成為中心人物,這樣的形式由藝術內容決定的。②同時,形式又呈現(xiàn)相對的獨立性,其積極、能動地反作用于內容,它不僅可以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且由于形式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和制約內容的審美價值的實現(xiàn), ,比如畫家陳丹青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七篇《西藏組圖》使他一舉成名。在畫中,他依照自身藝術語言的可能性,用寫實的油畫將作品內容表現(xiàn)的貼切、自然并具有感染力,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形式的能動作用。(4)從藝術創(chuàng)作角度看,內容先于形式,決定形式;從藝術鑒賞角度看,形式先于內容,決定內容;從本質上來說,內容與形式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不存在誰決定誰和誰先于誰的關系,而是在矛盾統(tǒng)一中尋找最佳契機,共同表現(xiàn)。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是藝術家永遠追求的藝術理想。(5)割裂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所導致的錯誤:①形式主義,忽視內容只求形式;②形式虛無主義,忽視形式只重內容。以上兩種錯誤都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正如別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要把形式從內容分出去,那就意味著消滅了內容;反過來也一樣,你要想把內容從形式分出來,那就等于消滅了形式。3.如何認識藝術風格?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因于內而符于外的風貌,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過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更為深刻、更為本質性的時代、民族以及藝術家的個人審美理想、思想觀念、精神氣質等內在特征的外部印記。風格的形式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個性成熟的標志,也是一部作品達到較高水準的標志。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風格的藝術作品,能夠產生強大的感染力,要全面的把握和認識藝術風格,我們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綜合理解和闡述。(1)藝術風格形成的主客觀原因①在主觀上,藝術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經歷、思想觀念、藝術素養(yǎng)、審美理想的不同,必然會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有別于其他藝術家的各種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顯著特征的創(chuàng)作個性。藝術風格就是創(chuàng)作個性的自然流露和具體表現(xiàn)。②在客觀上,藝術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隸屬的時代、社會、民族、階級等社會歷史條件的外在影響。而藝術作品所具體表現(xiàn)出的客觀對象、所選擇的題材及所從屬的題材,藝術門類,對于風格形成具有內在制約,這就是形成風格的客觀條件。(2)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和一致性①現(xiàn)實世界本身無限豐富的多樣性。藝術家各不同的創(chuàng)作個性、人生閱歷以及藝術欣賞者審美需要的多樣性,決定了藝術風格必然存在著的多樣性。②另一方面,因藝術家的風格由于其創(chuàng)作個性的制約而在整體上呈現(xiàn)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風格特征,不同藝術家的風格也會受到他們所共同生活的時代、民族、階級的審美需要和藝術發(fā)展的制約,從而顯示出風格的一致性。(3)藝術的民族風格和時代風格①藝術的時代風格,決定于某一時刻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產生的某種占主導地位的審美需求和審美理想。例如原始社會時期的藝術,以其特有的生動、樸素和富有幻想的風格,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童年。奴隸社會則產生了許多顯示奴隸主的精威力的巨大象征性藝術,如威嚴的金字塔、中國殷商周時期的部分青銅器,到了奴隸制繁榮的時期,形成了富有生氣的、樂觀自信的藝術風格,如古希臘的雕刻藝術。②藝術的民族風格,決定于某一民族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傳統(tǒng)的特殊性所產生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的特殊性。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分明具有與西方繪畫顯著不同的民族風格。正如法國作家伏爾泰所言:“寫作的風格上來認出一個意大利人、一個法國人、一個英國人、或者一個西班牙人,就像從面孔的輪廓了、他的發(fā)音和他的舉止來認出他的國籍一樣容易。 ”(4)風格是藝術作品獨特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而且往往形成藝術流派。①風格體現(xiàn)在藝術作品的諸要素中,表現(xiàn)為藝術家對題材選擇的一貫性和獨特性,對主題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與獨特性,也表現(xiàn)為對創(chuàng)作手法的運用、塑造形象的方式和藝術語言的駕馭等的獨創(chuàng)性。②在藝術的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同一類型的風格往往會形成一個藝術流派,各種藝術流派的發(fā)展、演變不僅構成了藝術的發(fā)展歷史,而且也反映了各時代社會思潮和思想的變化。4.如何看待藝術的商品屬性(1)藝術作品的商品屬性,即它作為勞動產品和交換物雙重屬性的統(tǒng)一,二者缺一不可。簡單地說,當藝術作品進入市場進行交換時,它就具有商品屬性。(2)作為商品的藝術作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①藝術作品作為審美鑒賞的對象,是精神產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價值,具有審美的特征。藝術創(chuàng)作難以轉化為一般的無差別人類勞動,其藝術價值或精神價值是難以準確地估量判斷的。藝術作品不同于一般產品的地方還在于其生產過程和接受過程中,會受到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代社會各種思想觀念和流行風尚的影響。②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在藝術市場的交換過程中并不一定能夠真正地得以實現(xiàn),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的時間范圍內,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的背離可能是相當嚴重的,一般而言,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商品價值之間的矛盾主要來自于買方的審美趣味、審美標準與藝術探索及藝術作為精神產品之間的矛盾。(3)商品屬性不是藝術作品本有的內在屬性,而是在市場經濟中被附加的外在屬性。從根本上來講,藝術作品的實質是具有審美意義的精神產品,其真正的內在價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藝術性或精神價值,而不是它表面的商業(yè)經濟價值。5.如何理解藝術意象的價值和意義。藝術意象是藝術主體的審美認知和審美情愫與客觀物象是想化合后的心理形態(tài),同時它也融合于這種心理形態(tài)的物化表現(xiàn)中。藝術意象是主體藝術思維及其情感活動的結果,是凝結了主體生命意識和審美理想的感性顯現(xiàn)。這種主客體統(tǒng)一的審美意象,一旦經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等物質手段表達出來就成為了藝術作品的藝術形象。(1)藝術意象價值①藝術意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作為藝術意象,首先應是個別的、特殊的,應具備獨特的個性特征,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能體現(xiàn)出一定范圍的共性。藝術以形象的方式放映世界,就應體現(xiàn)出事物的這種特性,在特殊中顯現(xiàn)普遍,以個別表現(xiàn)一般,往往能以大見小,以少勝多,成功的藝術意象都是集個性于共性與一身的。②藝術意象是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藝術意象具有具體的可感性,它以感性的形式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藝術意象中還融合著藝術家的審美思想,體現(xiàn)著藝術家對生活的認識和思考,在形象思維的過程中還有抽象思維的參與和作用。這些深層的理性內容與具體的感性形式統(tǒng)一在一起,才使得藝術意象不僅表現(xiàn)現(xiàn)象、個別,也能反映普遍、一般,體現(xiàn)共性。③藝術意象是思想與情感的統(tǒng)一藝術意象的共性特征源于藝術家對生活的提煉和概括,思考和評價,這使得藝術意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藝術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個藝術活動中,處處離不開情感因素。藝術想象中滲透著藝術家豐富而復雜的情感,是客觀的社會生活、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觀的心靈、情感的融合。故而藝術意象中的情感一方面來自于作品所描繪的形象本身,同時,又源自于藝術家主觀情感的投入和滲透,是藝術家特定情感的寄托。(2)藝術意象的意義①藝術意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藝術意象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并由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成果。它是藝術家依據(jù)客觀現(xiàn)實生活,經過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體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審美性的感性形式。②藝術意象能夠將生活內容和藝術家的情感融入其中藝術意象不僅具有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概括在形象之中。藝術意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藝術意象中融進了藝術家愛憎悲歡的情感,處處滲透著藝術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評價。③藝術意象還具有審美意義,它凝聚著藝術家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閃耀著藝術創(chuàng)造的光輝,能給欣賞者以美的享受。6.簡述藝術風格多樣性的原因藝術風格最為鮮明的特點是具備多樣性的特點,這一特點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源于藝術家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藝術家作為藝術生產的創(chuàng)作主體,他的性格、氣質、稟賦、才能、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特點,都會很自然地投射和熔鑄到他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作品中,通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使主體對象化到精神產品之中。其次,藝術家的個性氣質發(fā)揮最為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成為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藝術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藝術家人格的表現(xiàn)。(2)源于藝術家獨特的人生經驗、生活環(huán)境、閱歷修養(yǎng)和藝術追求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題材的選擇到主題的提煉,從藝術結構到藝術語言,都體現(xiàn)出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也正因為這樣,藝術家從藝術體驗到藝術構思,指導藝術傳達和表現(xiàn),始終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構思方式和表現(xiàn)角度,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3)源于審美需求的多樣化由于欣賞主題存在著社會層次、文化層次的差異,屬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qū),這就造成了審美的千差萬別,這樣的環(huán)境不斷的推動著藝術風格多樣性的形成。7.簡單解釋藝術作品的“意蘊” 、 “意境” 、 “風格” 、 “格調”與“品味” 。(1)意蘊的內涵“意蘊”是指藝術作品的內在含義、意義或意味。英國現(xiàn)代藝術理論家克萊夫?貝爾曾把藝術作品的特性解釋為“有意義的形式” ,從而把藝術作品的“意義”放在了重要的理論層面上。(2)意境意境是藝術作品整體呈現(xiàn)出來給欣賞者的景,真情實意、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中偏重于內容方面所變現(xiàn)出來的藝術效果。意境是情與景的融合,是藝術家的思想、審美觀念及審美理想與客觀景物的融合。(3)風格風格是藝術作品的因于內而符于外的風貌,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其偏重于外在的形態(tài)方面。風格是通過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更為深刻也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民族及藝術家個人精神氣質、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等內在特征和外部印記。(4)格調格調是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家藝術造詣、文化修養(yǎng)、審美理想金額思想品格的總匯體現(xiàn),其藝術作品中的重要屬性,與作品的風格和意境、形式和內容有密切的關系。(5)品位品位原是礦物學上的術語,是指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其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高,品位愈高,在近十年以來,電視、報紙、刊物等傳媒頻繁出現(xiàn)這個詞語,從而將其引入到文藝批評和文藝理論領域。如在繪畫作品中具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等。藝術作品中不同的品味形成是藝術家不同藝術觀念出發(fā)把握生活的結果。評價一件藝術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該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們精神素質文化含量和美學含量的高低。8 簡述藝術作品題材與主題的關系。(1)藝術作品的題材,是指構成藝術作品的內容的基本材料,即藝術作品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客觀生活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和情感等。藝術作品的主題,是透過題材所暗示出來的思想內涵,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情思與題材本身的客觀意義在契合中發(fā)生的具有某種社會意義的思想。(2)藝術作品題材與主題的關系是:題材是主題的基礎,主題是題材的提煉、概括與升華。主題是整個藝術作品的靈魂與統(tǒng)帥,經過主題的凝聚,題材不再是零星的片段,而凝聚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主題并非每個藝術作品所必備的,如單純的團裝飾燈可以沒有主題,但藝術作品不能沒有題材。9.什么是藝術作品的結構?它由哪部分組成?(1)藝術作品的結構是指藝術作品的內部構造和組織形式。結構的作用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和安排結構,將藝術作品中的各個部分結合成有機統(tǒng)一的藝術整體。(2)結構主要由剪裁、布局和銜接三部分組成。①裁剪是指對素材的選取和詳略的安排。即根據(jù)作品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選擇與主題密切相關的部分,并由此決定它的詳略多寡。②布局是對于藝術作品各個部分的通盤考慮,既有全局性的整體安排,也有局部性的具體構想,布局在造型藝術中尤為重要。③銜接是指部分和部分之間的有序連接、巧妙安排。銜接恰當可以給人以流暢自如、水到渠成的愉悅感,銜接巧妙則能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感。10.講述藝術作品中感性與理性的關系。(1)在藝術作品中,感性是指蘊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理性是指通過作品的形象、情境及已經所凸現(xiàn)出的理性內涵。(2)在藝術作品中,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具有兩重含義。一方面藝術作品表現(xiàn)為感性形式和理性內容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藝術作品還表現(xiàn)為情感因素和理性精神的統(tǒng)一。11.藝術語言主要分為哪幾種類型?按照藝術創(chuàng)造的媒介和形式,可將藝術語言分為純藝術語言、文學性藝術語言和綜合性語言三大類。(1)純藝術語言主要用于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中,所采用的媒介材料只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使用。(2)文學性語言主要是在文學作品中使用的以文字符號所表達的語言。這種語言文字符號是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文學藝術以之來塑造形象、表情達意。在各種媒介材料中,文學性語言比較特殊,是唯一的非物質性的材料,所描繪的藝術形象要在想象中完成。(3)綜合性語言主要用于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中,可以是不同的純藝術語言的綜合,也可以是文學性語言和純藝術語言的綜合等。12.概述藝術形象的特征。(1)藝術形象是個性和共性的統(tǒng)一,這是藝術形象最基本的特征。作為藝術形象,首先應是個別的、特殊的,應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同時它又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能夠體現(xiàn)出一定范圍的共性。(2)藝術新鄉(xiāng)市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即是感性形式和理性內容的統(tǒng)一。藝術形象有具體可感性,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然而,在藝術形象中還融合著藝術家的審美思想,體現(xiàn)這藝術家對生活的思考和認識,在形象思維的過程中還有抽象思維的參與。這些深層理性內容與具體的感性形式統(tǒng)一在一起,才使得藝術形象不僅表現(xiàn)現(xiàn)象與個別,也能反映普遍與一般。(3)藝術想象是思想與情感的統(tǒng)一。藝術形象的共性特征和理性內容源于藝術家對生活的提煉和概括、思考和評價,這使得藝術形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藝術不是以理服人的,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個藝術活動中處處離不開情感因素,在藝術形象中也總是滲透著藝術家豐富而復雜的主觀情感。由此,理性的內容融化在情感的波浪之中,情感與思想有機地融合到一起,使得藝術形象更具感染力。13.藝術形象大致分為哪幾種類型?依據(jù)藝術形象的感性形式,可將藝術形象大致分為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文學形象與綜合形象四大類。(1)視覺形象是指由人的視覺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藝術形象,包括繪畫、雕塑、舞蹈、書法、攝影、建筑、實用工藝等藝術中的形象。視覺形象具有再現(xiàn)性、直觀性、生動性等特點。(2)聽覺形象是指由人的聽覺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藝術形象,主要指音樂作品中的形象。它具有時間性、多義性和朦朧性等特點。(3)文學形象是指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在想象中構成的形象,主要指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它的特點是間接性和不確定性。(4)綜合形象是指直接由人的視、聽等感官共同感受到的藝術形象,主要指戲劇、影視等綜合藝術中的形象。它具有視聽統(tǒng)一性、失控統(tǒng)一性和生動性的特點。14.簡述典型人物的主要特點。(1)典型人物具有高度的概括共性。這種共性表現(xiàn)在階級性方面,是指有一類典型人物主要作為某個階段或社會集團的代表而出現(xiàn),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某種階級特征;表現(xiàn)在社會性方面,是指有些典型人物的共性主要體現(xiàn)了社會生活中某些本質特征,往往成為某種品德、理想的象征。(2)典型人物具有鮮明突出的個性。①獨特性。典型人物的個性中要有與眾不同、不可重復的特征,即使是同種類型也要區(qū)分出他們的細微差別。②鮮明性。典型人物的個性應當是強烈的、突出的,甚至是帶有一定的夸張意味,從而能夠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并且在豐富復雜的性格當中還應有一種主導性格貫穿始終,③豐滿性。優(yōu)秀的典型人物大多是性格豐富、復雜、充滿矛盾且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因而是多層次、多側面的立體化形象。典型人物的共性和個性是辯證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體現(xiàn)于人物的言行舉止中。(3)典型人物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由于典型人物揭示了人性與人生受制于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是通過個性鮮明的具體形象把這種共性、規(guī)律顯示出來的,它傾注了藝術家杰出的創(chuàng)造心血,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從而使人們在典型人物身上可以獲得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15.簡述藝術意境的審美特征。藝術意境已經是指藝術形象或情景中呈現(xiàn)出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能蘊含、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意義的至高境界。意境的審美特征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1)情景交融,韻味悠長。意境是情思與景物的統(tǒng)一。在藝術境界中,藝術家所描繪的景物、事物是情感的載體,因此成為情感化的景物、事物,即“化景物為情思” 。同時,藝術家在表現(xiàn)情感是,又必須滲透、融化在具體的景物和事物之中,即“化情思為景物” 。已經就是“化情思為景物”以及“化景物為情思”的有機統(tǒng)一。(2)虛實相生,象外有象。虛與實是藝術辯證法中最重要的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虛實對比、虛實相生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作常采用的藝術手法。在富有意境的藝術作品中,藝術形象往往是虛實結合,相互轉換,化虛為實,以實為虛,構成一種虛虛實實、引人聯(lián)想的藝術境界。意境的虛實結合的特征,給欣賞者提供了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余地,欣賞者可以在想象與聯(lián)想中進一步補充、豐富作品的整體意境。(3)含蓄蘊藉,意蘊深厚。我國古典文藝一向重視含蓄美,強調作品中所蘊涵的那種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韻致、情趣和滋味,提倡藝術作品應韻味無窮,耐人尋味。這一特點在意境中體現(xiàn)出最為突出,它是避免直抒胸臆、直白表現(xiàn)的一個重要途徑。16.簡述藝術作品的格調與風格的關系(1)格調是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家藝術造詣、文化修養(yǎng)、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總匯體現(xiàn)。風格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2)格調與風格,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范疇。二者都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藝術個性的集中體現(xiàn)。風格更多地體現(xiàn)在藝術家基于個人的生活感受和藝術氣質,在運用富于個性的藝術語言時所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藝術風貌。格調則是這種個人藝術風貌所具有的美學品格,多指滲透在作品中的意蘊和情調。獨特的藝術風格只有與崇高的格調統(tǒng)一起來,才能夠產生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17.簡析藝術美的特征。藝術美是指藝術作品的美,它是由藝術家的審美意識而產生、藝術家按照美的規(guī)律并為著美的目的而創(chuàng)造的作品的美。藝術美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1)藝術美高于現(xiàn)實美。藝術美不是復制現(xiàn)實的原本狀態(tài),而是在藝術美中注入了藝術家的理想和愿望,從而使它在思想上具有導向性,在情感上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藝術美是現(xiàn)實美的反映、深化和升華,是美的高級形態(tài),具有比現(xiàn)實美更高的審美價值。(2)藝術美具有創(chuàng)造性?,F(xiàn)實生活的美就是它自己自身,而藝術作品的美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生活以及現(xiàn)實美進行觀察、體驗、思考、創(chuàng)造的結果。藝術家的特殊個性、理想和對生活的洞察力,能夠改造生活的原生狀態(tài),從而使藝術作品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總之,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具有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永恒性、統(tǒng)一性與普遍性、廣泛的傳播性、導向性與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獨創(chuàng)性等特征。18.以具體作品為例,試述藝術作品的層次。藝術作品是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媒介和藝術語言,通過藝術構思和藝術創(chuàng)作,將藝術家頭腦中形成的主客體統(tǒng)一的審美意象物態(tài)化,創(chuàng)造出來的審美鑒賞對象。任何藝術作品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又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1)藝術語言藝術語言是創(chuàng)造主體在特定藝術種類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運用獨特的物質材料和媒介,按照審美法則,進行藝術表現(xiàn)的手段和方式。藝術語言是滲透了藝術家獨特個性的特殊語言,藝術家應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不斷地進行錘煉語言,追求藝術形式的表現(xiàn)手段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藝術語言是在藝術活動中使用的構成形象、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工具。藝術語言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塑造藝術形象,傳達藝術內容;二是審美的功能。(2)藝術形象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由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成果。它是藝術家依據(jù)客觀現(xiàn)實生活,經過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體可感、富于情感色彩和審美性的感性形式。藝術形象既包括鮮明生動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審美特征的情境、畫面或意境。藝術形象不僅具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性,而且還具有概括性,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概括在形象之中。藝術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藝術形象中融入了藝術家愛憎悲歡的情感,處處滲透著藝術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評價。藝術形象還具有審美意義,它凝聚著藝術家的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閃耀著藝術創(chuàng)造的光輝,能給欣賞者以美的享受。(3)藝術意蘊藝術醫(yī)院是指在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層的人生哲理、詩情畫意或精神內涵,它是藝術主體對藝術典型或意境深刻領悟和創(chuàng)造的結果,是藝術作品的深層層面。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中,特別是在典型或意境中,藝術意蘊往往能夠得到較為充分的體現(xiàn)。藝術意蘊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的特點,經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欣賞者反復領會、細心感悟,用全部心靈去探索和領悟。藝術意蘊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作品具有不朽魅力的原因??偟膩碚f,藝術語言、藝術形象、藝術意蘊這三個層次具有相對獨立的意義,其中每一個層次都有著自身的審美價值,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是都會感覺到。當然,在有的藝術作品中或許只有其中某個層次比較突出,或是具獨創(chuàng)的藝術語言,或是有感人的藝術形象,或是有發(fā)人深省的藝術意蘊。但是,真正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總在這個三個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將這三個層次完美地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作品才是傳世不朽之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藝術 概論 筆記 藝術作品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3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