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1.1 宋詞二首課件 魯人版必修4.ppt
《高中語文 1.1 宋詞二首課件 魯人版必修4.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1.1 宋詞二首課件 魯人版必修4.ppt(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單元歷史坐標上的沉思 本單元所選文章為詩詞和中外散文中的優(yōu)秀作品 從內容上說 都是從歷史的角度或關注政治 或解讀人生 均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 念奴嬌 赤壁懷古 是蘇軾的一首寫景抒情 懷古傷今的豪放詞 詞人通過對赤壁戰(zhàn)場的描寫和對英雄人物周瑜的塑造 來抒寫自己壯志難酬的郁悶心情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是辛棄疾的一首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情感的豪放詞 詞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來表現(xiàn)詞人對朝廷茍安的憤恨 對主帥急于用兵的憂慮和自己渴望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 六國論 是一篇借古諷今的史論文 通過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來諷諫北宋王朝應以六國為鑒 奮起御侮 不要重蹈覆轍 阿房宮賦 是杜牧的一篇史論文 文章通過描寫阿房宮由興建到被毀的過程 諷諫唐敬宗要汲取歷史教訓 不愛民而愛紛奢必然會亡國 文章采用辭賦體 語言精練 含義豐富 金字塔感言 是一篇游記散文 抒寫自己觀看金字塔后產生的感悟 金字塔的建造體現(xiàn)了人類對生命永存 人生不朽的一種向往與渴望 學習建議1 朗讀 背誦古詩和辭賦 增強語感 領悟意境 把握情感 選讀課文要抓住關鍵句子 細細品味 注意作者組織材料的方式 在自己的習作中模仿運用小標題連綴材料 2 在熟讀的基礎上 疏通語句的含義 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在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 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 然后就作者的思想觀點進行分析 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3 善于歸納整理 鞏固深化 將知識形成體系和網絡 日積月累 要將自己的積累 所學進行整理 讓零散的知識形成體系 1宋詞二首 宋詞是美麗的 她的美麗會讓我們心生感嘆和驕傲 感嘆驕傲于漢字的魅力是如此的神奇 古人先哲竟是如此的慧心巧手 把幾十個漢字就這樣看似不經意間一剪輯 一組合 便織成了歷史走廊里的錦繡 凝成了時間長河里的琥珀 成就了中華民族永恒的經典 令人嘆為觀止 沉浸其中 不必遠足山水 無須恨不逢時 你在寂然凝慮中便可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 對語先哲 學習文本 要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品味詞的意境 把握作品的意蘊 掌握作品寫景 詠史 抒情相結合 景中見情 融情于史 烘托 對比 用典等表現(xiàn)手法 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開闊自己的視野 培養(yǎng)愛國情懷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作者名片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北宋文學家 書畫家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 幼年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 母程氏也曾 親授其書 嘉祐二年與弟弟蘇轍中同榜進士 深受主考官歐陽修賞識 蘇軾一生仕途曲折 入朝任職后 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被貶出京城 曾因 烏臺詩案 入獄 元祐元年 1086 宋哲宗繼位 起用反變法派司馬光為相 蘇軾再次入朝 任中書舍人 翰林學士等職 但又因與司馬光政見不合 再次出任杭州知州 宋哲宗紹圣元年 1094 變法派又得勢 蘇軾再遭打擊 被一貶再貶 從英州 今廣東英德 惠州 今廣東惠州 一直遠放到儋州 今海南儋縣 直到元符三年 1100 才遇赦北還 次年病故于常州 謚號文忠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蘇軾是北宋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的散文 汪洋恣肆 明白暢達 他的詩歌 清新豪健 善用夸張和比喻 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 他的詞 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 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 與辛棄疾合稱為 蘇辛 他在書法 繪畫 音樂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 有詩文集 東坡七集 等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辛棄疾 1140 1207 字幼安 號稼軒 南宋歷城 今山東濟南 人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 1161 參加耿京抗金隊伍 為掌書記 次年南下 歷任承務郎 建康通判及江西 湖南 湖北安撫使 曾多次上書 陳抗金恢復大略 均未被采納 孝宗淳熙八年 1181 罷官 隱居江西上饒 鉛 Y n 山等地達二十余年 其間兩度被起用 但都不長 寧宗嘉泰三年 1203 又被起用 次年被派往鎮(zhèn)江任知府 為北伐作準備 因為反對韓侂胄立即出兵的計劃 又被罷官 開禧元年 1205 回鉛山隱居 兩年后憂憤而死 他在南宋詞壇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是蘇軾后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 稼軒長短句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背景指南 念奴嬌 赤壁懷古 1080年 蘇軾因 烏臺詩案 被貶黃州 由于作者在政治上遭受嚴重的挫折和打擊 心情異常苦悶 于是他便常常在登山臨水和憑吊古人之中尋求解脫 1082年 蘇軾又來到赤壁 此時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赤鼻磯頭 望著滾滾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也付諸東流 不禁俯仰古今 感慨萬千 寫下了名作 念奴嬌 赤壁懷古 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 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 寫下了前后 赤壁賦 這兩篇賦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此詞是辛棄疾登臨鎮(zhèn)江北固亭所作 當時韓侂胄把持朝政 企圖用北伐中原來提高自己的聲譽 起用閑居二十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棄疾 韓侂胄伐金的主張符合辛棄疾復國雪恥的一貫志愿 但是 辛棄疾認為伐金一定要充分準備 不能草率行事 否則會重蹈覆轍 使北伐陷于失敗 在任時 他制甲胄 派遣間諜搜集情報 招壯丁并進行訓練 為伐金作準備 可是韓侂胄一伙 政治腐敗 奢靡淫樂 辛棄疾對于這種政治局面憂心忡忡 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 登高眺望 懷古憶昔 心潮澎湃 感慨萬千 于是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杰作 寫這首詞的半年以后 辛棄疾就受到誣陷 先是降職 后又奉詔閑居終老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2 識通假 早生華發(fā) 華 通 花 花白 一尊還酹江月 尊 通 樽 酒杯3 解多義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4 辨活用 1 名詞用作動詞羽扇綸巾 手搖羽扇 頭戴綸巾 尚能飯否 吃飯 2 名詞作狀語大江東去 向東 檣櫓灰飛煙滅 像灰一樣 像煙一樣 贏得倉皇北顧 向北 5 分古今 大江東去古義 專指長江 今義 泛指河流 包括長江 千古風流人物古義 指杰出的 英俊的 今義 指跟男女間情愛有關的 輕浮放蕩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6 明句式 1 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 賓語前置句 2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賓語前置句 3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被動句 7 積名句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2011天津高考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2011福建高考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2011浙江高考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11山東高考 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2011江蘇高考 新課助讀 自主梳理 8 記常識詞 又稱曲子詞 長短句 詩余 萌芽于南朝 形成于唐 盛行于宋 詞原本是配樂歌唱的 所以每首詞都有詞調 也就是詞牌 詞牌規(guī)定了詞的形式 如字數 平仄 用韻等 按字數多少 詞可以分為小令 58字以內 中調 59字 90字 長調 91字以上 按作家流派風格 詞又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豪放派詞內容豐富 氣象宏大 意境雄渾 代表作家有蘇軾 辛棄疾 婉約派詞語言清麗含蓄 感情纏綿 代表作家有柳永 李清照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1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點評 大江東去 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點出 懷古 的主題 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的所見所感 是全詞起興之筆 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 把江水 浪花 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 創(chuàng)造了一個曠渺 深沉的意境 為 周郎 出場造勢 2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點評 這三句是正面描寫赤壁雄偉奇險的景色 從描寫的角度來看 亂石穿空 是向上看到的山峰高聳入云的形象 驚濤拍岸 是向下看到的波濤江岸吞吐搏擊的形象 卷起千堆雪 是平視看到的江濤洶涌奔流的形象 從描繪的重點來看 亂石 句著重寫姿勢 驚濤 句著重寫聲音 卷起 句著重寫色彩 使讀者如臨其境 感到赤壁近在眼前 浪花就在腳下 濤聲就在耳邊 這幾句氣勢雄偉 意境開闊的景物描寫 描繪了作者游覽赤壁欣賞如畫的江山美景時激蕩的心情 同時也為下片追懷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背景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3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點評 舞榭歌臺 是太平氣象的象征 孫權處在群雄紛爭的時代 而吳國能出現(xiàn)太平氣象 是因為他能確保自己的國家不受外敵侵犯 風流 指孫權的雄才大略及建樹 雨打風吹 指的是歷史的風雨 自孫權以后 京口一帶屢遭兵燹 到辛棄疾時已將近千年 詞人慨嘆眼前的景象 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孫權 又為當前的時局擔憂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1 蘇軾刻畫了周瑜怎樣的形象 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 這首詞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 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喬初嫁了 美人襯英雄 寫盡周瑜的俊偉風姿 羽扇綸巾 描寫周瑜儒將的裝束 手搖羽扇 頭戴綸巾 從容嫻雅 一派儒將風度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 蔑視強敵的氣概 蘇軾刻畫周瑜的形象 抒發(fā)了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之情 引發(fā)自己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感傷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2 如何理解蘇軾在 念奴嬌 赤壁懷古 這首詞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提示 這首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 蘇軾深受儒 道 釋三家思想影響 他一方面仰慕屈原 諸葛亮等經時濟世的人物 希望尊主憂國 渴望建功立業(yè) 一方面又酷愛陶潛 追慕老莊 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 又跟和尚親密往來 精通禪學 儒 道 釋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 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qū)別對待 采用 外儒內道 的形式 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 從而使蘇軾的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 又交織著齊生死 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 這首詞中壯麗江山 英雄業(yè)績 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 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 使他產生 人生如夢 的感慨 這使得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 蘇軾的感傷是由建功立業(yè)的急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 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 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而不是傷感 人生如夢 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 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3 有人說辛棄疾的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有 掉書袋 的毛病 你如何認為 提示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 讀者若不知典故內涵則無法理解 用典的好處是概括而含蓄 但用典若過多而冷 那就是存心不讓人看懂 所以難怪人們批評辛詞有 掉書袋 的毛病 這首詞用典多不能說是毛病 它所用的除了結尾廉頗一事之外 都是有關鎮(zhèn)江的史實 眼前風光 是 京口懷古 這個題目應有的內容 和一般辭章家用典不同 況且他用的這些典故 都和這首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lián)系 就藝術手法論 環(huán)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使用許多典故 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 辛詞大量用典是在當時政治環(huán)境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曲折委轉的表現(xiàn)方法 否則難保不會再現(xiàn)像蘇軾 烏臺詩案 的悲劇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烘托映襯用典對比1 念奴嬌 赤壁懷古 中的烘托和映襯烘托就是以乙托甲 使甲的特質或特點更加突出 例如這首詞中詞人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卻從 千古風流人物 說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 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 突出了周瑜在詞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映襯是烘托中的一種 一方面是以乙托甲 但反過來甲也具有托乙的作用 詞中有兩種映襯 一種是實景和虛景的相互映襯 實景是赤壁的險要形勢 是詞人親眼所見 虛景則是火燒曹營 是詞人的想象 二者虛實相濟 相互襯托 另一種是周瑜的 雄姿英發(fā) 和詞人的 早生華發(fā) 相互映襯 句段點評 多維探究 結構圖解 審美鑒賞 2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中的用典和對比 1 用典 借歷史人物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例如 借孫權 劉裕的英雄事跡來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表現(xiàn)自己恢復中原的抱負 寫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兵 遭到慘敗 意在勸誡當朝統(tǒng)治者吸取教訓 不打無準備之仗 寫廉頗思趙一事表達了詞人的悲憤之情 2 對比 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 例如 用古代英雄偉業(yè)與南宋政權相比 用以針砭南宋統(tǒng)治者的茍且偷安 用劉裕與其子劉義隆相比 指出了北伐的基本方針 用四十三年前的 烽火揚州路 與眼下的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相比 抒發(fā)了憂國傷時的感慨 感嘆由于統(tǒng)治者的長期投降媚敵 把人們的民族感情都沖淡了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把欄桿拍遍梁衡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 以武起事 而最終以文為業(yè) 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 這就是辛棄疾 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 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 他天生孔武高大 從小苦修劍法 他又生于金宋亂世 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 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千人的義軍 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 并兼任書記長 掌管印信 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 將印信偷走 準備投金 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 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 為了光復大業(yè) 他又說服耿京南歸 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 不想就這幾天之內又變生肘腋 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 部將叛變 耿京被殺 辛大怒 躍馬橫刀 只率數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 又奔突千里 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 并率萬人南下歸宋 說來 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 正血氣方剛 欲為朝廷痛殺賊寇 收復失地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歸之后 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 他再也沒有機會奔走沙場 血濺戰(zhàn)袍 而只能筆走龍蛇 淚灑宣紙 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 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該說 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 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 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 時隔千年 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 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 比如這首著名的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我敢大膽說一句 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 滿江紅 可與之媲美外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 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 雖然杜甫也寫過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 抒情和描述 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歷 列艦層樓 投鞭飛渡 劍指三秦 西風塞馬 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 他本來是以身許國 準備血灑大漠 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 再無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 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 他臨江水 望長安 登危樓 拍欄桿 只能熱淚橫流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 獻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 斷鴻聲里 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 欄桿拍遍 無人會 登臨意 水龍吟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 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 這是他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 此亭遙對古秦淮河 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 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 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年的拍刀催馬 馳騁沙場 但今天空有一身力 一腔志 又能向何處使呢 我曾專門到南京尋找過這個辛公拍欄桿處 但人去樓毀 早已了無痕跡 唯有江水悠悠 似詞人的長嘆 東流不息 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 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 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 我們今天讀其詞 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 一遍一遍地哭訴 一次一次地表白 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 望眼欲穿的形象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我常想 要是為辛棄疾造像 最貼切的題目就是 把欄桿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 當權者不使為官 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huán)境 他被九蒸九曬 水煮油炸 千錘百煉 歷史的風云 民族的仇恨 正與邪的搏擊 愛與恨的糾纏 知識的積累 感情的澆鑄 藝術的升華 文字的錘打 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 他的腦海 翻騰 激蕩 如地殼內巖漿的滾動鼓脹 沖擊積聚 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 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 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 化作詩詞 他并不想當詞人 但武途政路不通 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 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 也是一首好詞了 他的成名 要有時代的運動 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 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 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 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 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 有刪改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蘇軾與辛棄疾都是豪放派宋詞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們的作品大多體現(xiàn)出視野遼遠廣闊 氣象恢弘雄放的特點 殊不知 這種豪放與曠達的生命態(tài)度卻是孕育在多舛的遭遇中的 蘇東坡的仕途可謂坎坷 歷經多次流放 且在 烏臺詩案 中險些丟掉性命 辛棄疾一生懷抱收復失地 報效國家的愿望 但他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zhí)著北伐的熱情 卻使他難以在畏縮而圓滑 又嫉賢妒能的官場上立足 始終不能完成夙愿 在許多詩詞中流露出壯志未酬的慨嘆 但是這種坎坷的遭遇并沒有讓他們在命運中沉淪 而是讓智慧在歲月的洗禮中沉淀升華 他們將或曠達超脫或豪邁奔放的思想訴諸筆端 終成文壇上舉足輕重的大師級人物 面對逆境 是消極退避還是樂觀迎接 決定了我們的生命質量 當我們劃過了一道最艱難的河道之后 我們必感到一種放舟千里的喜悅 請圍繞 面對逆境 這一中心 儲備寫作素材 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 拜倫 人生布滿了荊棘 我們知道的唯一方法就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踏過 伏爾泰 美文品讀 素材積累 一群大學生相約去登山 不幸遇到暴風雨 引發(fā)山洪暴發(fā) 滾滾而來的泥石流把他們鮮活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悲劇 很多人不禁要問 如果我們在半山腰 突然遇到暴風雨 應該怎么辦 登山專家說 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么不往山下跑呢 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 往山頂走 固然風雨可能更大 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 至于往山下跑 看來風雨小些 似乎比較安全 但卻可能遇到暴發(fā)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專家嚴肅地說 對于風雨 逃避它 你只有被卷入洪流 迎向它 你卻獲得了生存 力學橋梁專家李國豪教授 在 文革 期間身居 隔離室 沒有紙張 沒有資料 報紙的白邊 中縫成了他的演算 天地 妻子的發(fā)夾 孩子的乒乓球網成了他的實驗工具 他還經常受審訊 寫檢查 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里 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 終于寫出了10萬字的專著 桁梁扭轉理論 桁梁橋的扭轉 穩(wěn)定和振動 填補了一項世界上橋梁建筑學上的空白 一樣懷古兩樣情蘇軾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和辛棄疾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都是膾炙人口的不朽名篇 一樣懷古兩樣情 兩個詞人不同的思想 處境是造成兩首詞差別的最重要的原因 念奴嬌 一詞的開頭頗為壯觀 詞人望著滔滔長江 想起了三國時代周郎建立的功勛 思緒像那驚濤一樣不平靜 看看壯美如畫的江山 想到當年的周郎曾在這里大破曹軍 而自己頭發(fā)已斑白 卻郁郁不得志 又怎能不使詞人發(fā)出 人生如夢 的慨嘆 相比之下 永遇樂 里所表達的感情深沉多了 詞人在開頭就嘆息偌大江山卻找不到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 劉寄奴 氣吞萬里如虎 的當年氣概也一去不復返了 詞人這樣懷念孫 劉 也正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 茍且偷生的不滿與批評 接著 他引用了 元嘉草草 贏得倉皇北顧 的歷史教訓 警告南宋當權者韓侂胄不要好大喜功 草率從事 以免造成半壁山河被敵人踐踏的令人痛心的情景 僅僅 可堪回首 四個字就把詞人的悲憤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結尾以廉頗自比 進一步批評了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 當時的廉頗還有人問 尚能飯否 可是有誰能起用詞人呢 人老雄心在 報國卻無門 這是多么令人悲哀與難堪啊 從以上的分析 大致可以看出二詞的異同 兩個詞人都是面對浩瀚的長江懷古傷今 但懷古傷今的感情卻是截然不同的 蘇軾抒發(fā)的感情是自己年邁 遠不及 公瑾當年 只得把酒酹月 消極慨嘆命運無常 辛棄疾的景況近似蘇軾 年老而不被重用 但他并未因此而灰心喪氣 悲傷的情調里 蘊藏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被起用 當報國雪恥的愛國思想 由此看來 永遇樂 要比 念奴嬌 積極得多 一樣懷古 為什么懷出了兩樣感情 仔細分析 造成這種差別也是很自然的 這是因為蘇 辛二人的生活時代與個人處境是完全不同的 蘇軾有一定的政治抱負 當然也有為國為民的良好愿望 但更多的是追求個人的功名事業(yè) 因此 他在政治上失意被貶之后 便感到個人前途茫茫 于是借酒澆愁 自我安慰 產生了 人生如夢 的虛無思想 而辛棄疾則不同于蘇軾 他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英雄 這樣 他的境界就要比蘇軾開闊得多 他的心情也是沉重的 但他的不平不是由于個人不得志產生的 而是在國土淪喪 報國無門 眼見自己年華付之流水的情況下而悲憤地喊出的 他并未被悲憤壓垮 仍有抗敵的雄心 因此 他的這首詞要比蘇軾的 念奴嬌 具有更加動人的情感 傷國 而非 傷己 正是辛棄疾的 永遇樂 與蘇軾的 念奴嬌 的最大的不同 也正是前者勝后者一籌的地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語文 1.1 宋詞二首課件 魯人版必修4 宋詞 課件 魯人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55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