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 考綱解讀與熱點難點突破 專題14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xué)案 理(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 考綱解讀與熱點難點突破 專題14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xué)案 理(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 考綱解讀與熱點難點突破 專題14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xué)案 理(含解析).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 【2019年高考考綱解讀】 1.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及線線、線面和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與性質(zhì)定理對命題的真假進行判斷,屬于基礎(chǔ)題. 2.以解答題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對線線、線面與面面平行和垂直關(guān)系的交匯綜合命題,且多以棱柱、棱錐、棱臺或其簡單組合體為載體進行考查,難度中檔. 【重點、難點剖析】 1.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 (1)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2)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a∥α,a?β,α∩β=b?a∥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α∥β,α∩γ=a,β∩γ=b?a∥b. 2.平行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 兩平面平行問題常??梢赞D(zhuǎn)化為直線與平面的平行,而直線與平面平行又可轉(zhuǎn)化為直線與直線平行,所以要注意轉(zhuǎn)化思想的應(yīng)用,以下為三種平行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示意圖. 3.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 (1)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 (2)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α⊥β,α∩β=l,a?α,a⊥l?a⊥β. 4.垂直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 與平行關(guān)系之間的轉(zhuǎn)化類似,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如下示意圖. 在垂直的相關(guān)定理中,要特別注意記憶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兩個平面垂直,在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必垂直于另一個平面,當(dāng)題目中有面面垂直的條件時,一般都要用此定理進行轉(zhuǎn)化. 【題型示例】 題型一 空間中點線面位置關(guān)系的判斷 (1)根據(jù)空間線面平行、垂直關(guān)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逐項判斷來解決問題. (2)必要時可以借助空間幾何模型,如從長方體、四面體等模型中觀察線面位置關(guān)系,并結(jié)合有關(guān)定理來進行判斷. 【例1】[2018全國卷Ⅱ]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1,AA1=,則異面直線AD1與DB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解析】如圖(1),在長方體ABCDA1B1C1D1的一側(cè)補上一個相同的長方體A′B′BAA1′B1′B1A1. 連接B1B′,由長方體性質(zhì)可知,B1B′∥AD1,所以∠DB1B′為異面直線AD1與DB1所成的角或其補角.連接DB′,由題意,得DB′==, B′B1==2, DB1==. 在△DB′B1中,由余弦定理,得 DB′2=B′B1+DB1- 2B′B1DB1cos∠DB1B′, 即5=4+5-22cos∠DB1B′,∴ cos∠DB1B′=. 故選C. 如圖(2),分別以DA,DC,DD1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答案】C 【方法技巧】判斷空間位置關(guān)系的兩種方法 (1)借助空間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進行判斷. (2)借助空間幾何模型,如從長方體模型、四面體模型等模型中觀察線面位置關(guān)系,結(jié)合有關(guān)定理,進行肯定或否定. 【變式探究】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棱所在直線與直線BA1是異面直線的條數(shù)為( ) A.4 B.5 C.6 D.7 解析: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直線CD,C1D1,C1C,D1D,B1C1,AD,共有6條直線與直線BA1是異面直線,故選C. 答案:C 【舉一反三】設(shè)l,m,n為三條不同的直線,α為一個平面,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 ①若l⊥α,則l與α相交;②若m?α,n?α,l⊥m,l⊥n,則l⊥α;③若l∥m,m∥n,l⊥α,則n⊥α;④若l∥m,m⊥α,n⊥α,則l∥n. A.1 B.2 C.3 D.4 解析:對于①,若l⊥α,則l與α不可能平行,l也不可能在α內(nèi),所以l與α相交,①正確;對于②,若m?α,n?α,l⊥m,l⊥n,則有可能是l?α,故②錯誤;對于③,若l∥m,m∥n,則l∥n,又l⊥α,所以n⊥α,故③正確;對于④,因為m⊥α,n⊥α,所以m∥n,又l∥m,所以l∥n,故④正確,選C. 答案:C 【變式探究】【2017江蘇,15】 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AB⊥AD, BC⊥BD, 平面ABD⊥平面BCD, 點E,F(xiàn)(E與A,D不重合)分別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證:(1)EF∥平面ABC; (2)AD⊥AC. (第15題) A D B C E F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解析】證明:(1)在平面內(nèi),因為AB⊥AD, ,所以. 又因為平面ABC, 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變式探究】【2016高考江蘇卷】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cè)棱B1B上,且 ,. 求證:(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答案】(1)詳見解析(2)詳見解析 【解析】證明:(1)在直三棱柱中, 在三角形ABC中,因為D,E分別為AB,BC的中點. 所以,于是 又因為DE平面平面 所以直線DE//平面 (2)在直三棱柱中, 因為平面,所以 又因為 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所以 又因為 所以 因為直線,所以 【舉一反三】已知m,n是兩條不同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平面,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則α與β平行 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則m與n平行 C.若α,β不平行,則在α內(nèi)不存在與β平行的直線 D.若m,n不平行,則m與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 對于A,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α,β關(guān)系不確定,A錯;對于B,m,n平行于同一平面,m,n關(guān)系不確定,可平行、相交、異面,故B錯;對于C,α,β不平行,但α內(nèi)能找出平行于β的直線,如α中平行于α,β交線的直線平行于β,故C錯;對于D,若假設(shè)m,n垂直于同一平面,則m∥n,其逆否命題即為D選項,故D正確. 答案 D 【變式探究】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B′C′中,AB=AA′=AC=2,∠BAC=,點D,E分別是BC,A′B′的中點. (1)求證:DE∥平面ACC′A′; (2)求二面角B′-AD-C′的余弦值. 【解析】(1)證明:取AC的中點F,連接DF,A′F, 則DF∥AB,又A′E∥AB, 所以DF∥A′E, 又因為DF=AB,A′E=AB, 所以DF=AE,所以四邊形DFA′E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ED∥A′F,又A′F?平面ACC′A′, 所以ED∥平面ACC′A′. (2)在平面ABC中,以過點A且垂直于AC的直線為x軸,直線AC為y軸,AA′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A(chǔ)-xyz. 所以點A(0,0,0),B(,-1,0),C(0,2,0),B′(,-1,2),C′(0,2,2),D. 所以=,=(,-1,2),=(0,2,2). 設(shè)平面B′AD的法向量為m=(x,y,z), 則由m=0和m=0,得 取m=(1,-,-). 同理,可取平面C′AD的法向量n=(1,-,). 設(shè)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為θ,易知0<θ<,則cos θ==. 【變式探究】設(shè)α,β,γ是三個不重合的平面,l是直線,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①若α⊥β,l⊥β,則l∥α;②若l⊥α,l∥β,則α⊥β; ③若l上有兩點到α的距離相等,則l∥α;④若α⊥β,α∥γ,則γ⊥β. 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 【解析】由線線、線面、面面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定理逐個判斷,真命題為②④. 【答案】②④ 【規(guī)律方法】這類題為高考??碱}型,其實質(zhì)為多項選擇.主要考查空間中線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要求熟悉有關(guān)公理、定理及推論,并具備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做到不漏選、多選、錯選. 【變式探究】如圖,三棱錐A-BCD中,AB=AC=BD=CD=3,AD=BC=2,點M,N分別是AD,BC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 解析 連接DN,作DN的中點O,連接MO,OC.在△AND中.M為AD的中點,則OM綉AN.所以異面直線AN,CM所成角為∠CMO,在△ABC中,AB=AC=3,BC=2,則AN=2,∴OM=.在△ACD中,同理可知CM=2,在△BCD中,DN=2,在Rt△ONC中,ON=,CN=1∴OC=.在△CMO中,由余弦定理cos∠CMO===. 答案 【變式探究】(1)已知直線l,m與平面α,β,l?α,m?β,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若l∥m,則必有α∥β B.若l⊥m,則必有α⊥β C.若l⊥β,則必有α⊥β D.若α⊥β,則必有m⊥α 答案 C 解析 對于選項A,平面α和平面β還有可能相交,所以選項A錯誤;對于選項B,平面α和平面β還有可能相交且不垂直或平行,所以選項B錯誤;對于選項C,因為l?α,l⊥β,所以α⊥β,所以選項C正確;對于選項D,直線m可能和平面α平行或相交,所以選項D錯誤. (2)如圖,平面α⊥平面β,α∩β=l,A,C是α內(nèi)不同的兩點,B,D是β內(nèi)不同的兩點,且A,B,C,D?直線l,M,N分別是線段AB,CD的中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當(dāng)CD=2AB時,M,N兩點不可能重合 B.M,N兩點可能重合,但此時直線AC與l不可能相交 C.當(dāng)AB與CD相交,直線AC平行于l時,直線BD可以與l相交 D.當(dāng)AB,CD是異面直線時,直線MN可能與l平行 答案 B 解析 由于直線CD的兩個端點都可以動,所以M,N兩點可能重合,此時兩條直線AB,CD共面,由于兩條線段互相平分,所以四邊形ACBD是平行四邊形,因此AC∥BD,而BD?β,AC?B,所以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AC∥β,又因為AC?α,α∩β=l,所以由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可得AC∥l,故選B. 【感悟提升】解決空間點、線、面位置關(guān)系的組合判斷題,主要是根據(jù)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空間位置關(guān)系的各種情況,以及空間線面垂直、平行關(guān)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進行判斷,必要時可以利用正方體、長方體、棱錐等幾何模型輔助判斷,同時要注意平面幾何中的結(jié)論不能完全引用到立體幾何中. 【變式探究】(1)已知直線a,b,平面α,β,γ,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若α⊥γ,β⊥γ,α∩β=a,則a⊥γ B.若α∩β=a,α∩γ=b,β∩γ=c,則a∥b∥c C.若α∩β=a,b∥a,則b∥α D.若α⊥β,α∩β=a,b∥α,則b∥a 答案 A 解析 A中,若α⊥γ,β⊥γ,α∩β=a,則a⊥γ,該說法正確; B中,若α∩β=a,α∩γ=b,β∩γ=c, 在三棱錐P-ABC中,令平面α,β,γ分別為平面PAB,PAC,PBC, 交線a,b,c為PA,PB,PC,不滿足a∥b∥c,該說法錯誤; C中,若α∩β=a,b∥a,有可能b?α,不滿足b∥α,該說法錯誤; D中,若α⊥β,α∩β=a,b∥α, 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取平面α,β為平面ABCD,ADD1A1, 直線b為A1C1,滿足b∥α,不滿足b∥a,該說法錯誤. (2)若直線l1和l2是異面直線,l1在平面α內(nèi),l2在平面β內(nèi),l是平面α與平面β的交線,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l與l1,l2都相交 B.l與l1,l2都不相交 C.l至少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 D.l至多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 如圖1,l1與l2是異面直線,l1與l平行,l2與l相交,故A,B不正確;如圖2,l1與l2是異面直線,l1,l2都與l相交,故D不正確,故選C. 方法二 因為l分別與l1,l2共面,故l與l1,l2要么都不相交,要么至少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若l與l1,l2都不相交,則l∥l1,l∥l2,從而l1∥l2,與l1,l2是異面直線矛盾,故l至少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故選C. 題型二 空間平行、垂直關(guān)系的證明 空間平行、垂直關(guān)系證明的主要思想是轉(zhuǎn)化,即通過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將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平行、垂直關(guān)系相互轉(zhuǎn)化. 【例2】[2018北京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分別為AD,PB的中點. (1)求證:PE⊥BC; (2)求證:平面PAB⊥平面PCD; (3)求證:EF∥平面PCD. 證明:(1)因為PA=PD,E為AD的中點, 所以PE⊥AD. 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 所以BC∥AD.所以PE⊥BC. (2)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 所以AB⊥AD. 又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AB⊥平面PAD, 所以AB⊥PD. 又因為PA⊥PD, 所以PD⊥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3)如圖,取PC的中點G,連接FG,DG. 因為F,G分別為PB,PC的中點, 所以FG∥BC,F(xiàn)G=BC. 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且E為AD的中點, 所以DE∥BC,DE=BC.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邊形DEFG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F∥DG. 又因為EF?平面PCD,D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方法技巧】 1.證明線線平行的4種常用方法 (1)利用平行公理,即證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 (2)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平行轉(zhuǎn)換; (3)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線線平行; (4)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進行平行轉(zhuǎn)換. 2.證明線線垂直的3種常用方法 (1)利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中線即高線的性質(zhì); (2)勾股定理; (3)若M是PC的中點,求三棱錐M ACD的體積. (1)證明 ∵AB∥DC,且AB?平面PCD,CD?平面PCD. ∴AB∥平面PCD. (2)證明 在直角梯形ABCD中,過C作CE⊥AB于點E,則四邊形ADCE為矩形 ∴AE=DC=1,又AB=2,∴BE=1,在Rt△BEC中,∠ABC=45, ∴CE=BE=1,CB=, ∴AD=CE=1,則AC==, ∴AC2+BC2=AB2,∴BC⊥AC, 又∵PA⊥平面ABCD,∴PA⊥BC PA∩AC=A,∴BC⊥平面PAC (3)解 ∵M是PC中點, ∴M到面ADC的距離是P到面ADC距離的一半 VM ACD=S△ACDPA==. 【變式探究】(1)如圖,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長均為2,AA1⊥平面ABC,E,F(xiàn)分別為棱A1B1,BC的中點. ①求證:直線BE∥平面A1FC1; ②平面A1FC1與直線AB交于點M,指出點M的位置,說明理由,并求三棱錐B-EFM的體積. ①證明 取A1C1的中點G,連接EG,F(xiàn)G, ∵點E為A1B1的中點, ∴EG∥B1C1 且EG=B1C1, ∵F為BC中點, ∴BF∥B1C1且BF=B1C1, 所以BF∥EG且BF=EG. 所以四邊形BFGE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BE∥FG, 又BE?平面A1FC1,F(xiàn)G?平面A1FC1, 所以直線BE∥平面A1FC1. ②解 M為棱AB的中點. 理由如下: 因為AC∥A1C1,AC?平面A1FC1,A1C1?平面A1FC1, 所以直線AC∥平面A1FC1, 又平面A1FC1∩平面ABC=FM, 所以AC∥FM. 又F為棱BC的中點, 所以M為棱AB的中點. △BFM的面積S△BFM=S△ABC =22sin 60=, 所以三棱錐B-EFM的體積VB-EFM=VE-BFM =2=. (2)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a的菱形,PD⊥平面ABCD,∠BAD=60,PD=2a,O為AC與BD的交點,E為棱PB上一點. ①證明:平面EAC⊥平面PBD; ②若PD∥平面EAC,三棱錐P-EAD的體積為18,求a的值. ①證明 因為PD⊥平面ABCD,AC?平面ABCD, 所以PD⊥AC. 又四邊形ABCD為菱形,所以AC⊥BD, 又PD∩BD=D,PD,BD?平面PBD, 所以AC⊥平面PBD. 又AC?平面EAC, 所以平面EAC⊥平面PBD. ②解 連接OE. 因為PD∥平面EAC,平面EAC∩平面PBD=OE, 所以PD∥OE. 又AC∩BD=O, 所以O(shè)是BD的中點,所以E是PB的中點. 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且∠BAD=60, 所以取AD的中點H,連接BH, 可知BH⊥AD, 又因為PD⊥平面ABCD,BH?平面ABCD, 所以PD⊥BH. 又PD∩AD=D,PD,AD?平面PAD, 所以BH⊥平面PAD. 由于AB=a,所以BH=a. 因此點E到平面PAD的距離 d=BH=a=a, 所以VP-EAD=VE-PAD=S△PADd=a2aa=a3=18. 解得a=6. 【感悟提升】垂直、平行關(guān)系的基礎(chǔ)是線線垂直和線線平行,常用方法如下: (1)證明線線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證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平行轉(zhuǎn)換;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明線線平行;四是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進行平行轉(zhuǎn)換. (2)證明線線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中線即高線的性質(zhì);②勾股定理;③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即要證線線垂直,只需證明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條直線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 【變式探究】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DB=90,CB=CD,點E為棱PB的中點. (1)若PB=PD,求證:PC⊥BD; (2)求證:CE∥平面PAD. 證明 (1)取BD的中點O,連接CO,PO, 因為CD=CB, 所以△CBD為等腰三角形, 所以BD⊥CO. 因為PB=PD, 所以△PBD為等腰三角形,所以BD⊥PO. 又PO∩CO=O,PO,CO?平面PCO, 所以BD⊥平面PCO. 因為PC?平面PCO,所以PC⊥BD. (2)由E為PB的中點,連接EO,則EO∥PD, 又EO?平面PAD,PD?平面PAD, 所以EO∥平面PAD. 由∠ADB=90及BD⊥CO,可得CO∥AD, 又CO?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O∥平面PAD. 又CO∩EO=O,CO,EO?平面COE, 所以平面CEO∥平面PAD, 而CE?平面CEO,所以CE∥平面PAD. 題型三 平面圖形的翻折問題 1.畫好兩圖:翻折之前的平面圖形與翻折之后形成的幾何體的直觀圖. 2.把握關(guān)系:即比較翻折前后的圖形,準(zhǔn)確把握平面圖形翻折前后的線線關(guān)系,哪些平行與垂直的關(guān)系不變,哪些平行與垂直的關(guān)系發(fā)生變化,這是準(zhǔn)確把握幾何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進行空間線面關(guān)系邏輯推理的基礎(chǔ). 3.準(zhǔn)確定量:即根據(jù)平面圖形翻折的要求,把平面圖形中的相關(guān)數(shù)量轉(zhuǎn)化為空間幾何體的數(shù)字特征,這是準(zhǔn)確進行計算的基礎(chǔ). 例3、[2018全國卷Ⅰ]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為折痕將△ACM折起,使點M到達點D的位置,且AB⊥DA. (1)證明:平面ACD⊥平面ABC; (2)Q為線段AD上一點,P為線段BC上一點,且BP=DQ=DA,求三棱錐Q ABP的體積. 【解析】(1)證明:由已知可得,∠BAC=90,即BA⊥AC. 又BA⊥AD,所以AB⊥平面ACD. 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 (2)解: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又BP=DQ=DA, 所以BP=2. 如圖,過點Q作QE⊥AC, 垂足為E,則QE綊DC.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 所以QE⊥平面ABC,QE=1. 因此,三棱錐Q ABP的體積為 VQ ABP=S△ABPQE=32sin 451=1. 【方法技巧】 平面圖形翻折問題的求解方法 (1)解決與折疊有關(guān)的問題的關(guān)鍵是搞清折疊前后的變化量和不變量,一般情況下,線段的長度是不變量,而位置關(guān)系往往會發(fā)生變化,抓住不變量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在解決問題時,要綜合考慮折疊前后的圖形,既要分析折疊后的圖形,也要分析折疊前的圖形. 【變式探究】如圖1,已知菱形AECD的對角線AC,DE交于點F,點E為AB中點.將△ADE沿線段DE折起到△PDE的位置,如圖2所示. (1)求證:DE⊥平面PCF; (2)求證:平面PBC⊥平面PCF; (3)在線段PD,BC上是否分別存在點M,N,使得平面CFM∥平面PEN?若存在,請指出點M,N的位置,并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證明 折疊前,因為四邊形AECD為菱形, 所以AC⊥DE, 所以折疊后,DE⊥PF,DE⊥CF, 又PF∩CF=F,PF,CF?平面PCF, 所以DE⊥平面PCF. (2)證明 因為四邊形AECD為菱形, 所以DC∥AE,DC=AE. 又點E為AB的中點, 所以DC∥EB,DC=EB, 所以四邊形DEBC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CB∥DE. 又由(1)得,DE⊥平面PCF, 所以CB⊥平面PCF. 因為CB?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平面PCF. (3)解 存在滿足條件的點M,N, 且M,N分別是PD和BC的中點. 如圖,分別取PD和BC的中點M,N. 連接EN,PN,MF,CM. 因為四邊形DEBC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F∥CN,EF=BC=CN, 所以四邊形ENCF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FC∥EN. 在△PDE中,M,F(xiàn)分別為PD,DE的中點, 所以MF∥PE. 又EN,PE?平面PEN,PE∩EN=E,MF,CF?平面CFM,MF∩CF=F, 所以平面CFM∥平面PEN. 【感悟提升】(1)折疊問題中不變的數(shù)量和位置關(guān)系是解題的突破口. (2)存在探索性問題可先假設(shè)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進行邏輯推理,得出矛盾則否定假設(shè),否則給出肯定結(jié)論. 【變式探究】如圖,在△PBE中,AB⊥PE,D是AE的中點,C是線段BE上的一點,且AC=,AB=AP=AE=2,將△PBA沿AB折起使得二面角P-AB-E是直二面角. (1)求證:CD∥平面PAB; (2)求三棱錐E-PAC的體積. (1)證明 因為AE=2,所以AE=4, 又AB=2,AB⊥PE, 所以BE===2, 又因為AC==BE, 所以AC是Rt△ABE的斜邊BE上的中線, 所以C是BE的中點, 又因為D是AE的中點, 所以CD是Rt△ABE的中位線, 所以CD∥AB, 又因為CD?平面PAB,AB?平面PAB, 所以CD∥平面PAB. 【變式探究】如圖1,矩形ABCD中,AB=12,AD=6,E、F分別為CD、AB邊上的點,且DE=3,BF=4,將△BCE沿BE折起至△PBE的位置(如圖2 所示),連接AP、PF,其中PF=2. (1)求證:PF⊥平面ABED; (2)求點A到平面PBE的距離. 解析:(1)證明:由翻折不變性可知PB=BC=6,PE=CE=9,在△PBF中,PF2+BF2=20+16=36=PB2,所以PF⊥BF. 在題圖1中,利用勾股定理,得 EF==, 在△PEF中,EF2+PF2=61+20=81=PE2, ∴PF⊥EF. 又∵BF∩EF=F,BF?平面ABED,EF?平面ABED, ∴PF⊥平面ABED. (2)由(1)知PF⊥平面ABED, ∴PF為三棱錐P-ABE的高. 設(shè)點A到平面PBE的距離為h, VA-PBE=Vp-ABE, 即69h=1262, ∴h=, 即點A到平面PBE的距離為.-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年高考數(shù)學(xué) 考綱解讀與熱點難點突破 專題14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xué)案 理含解析 2019 年高 數(shù)學(xué) 解讀 熱點 難點 突破 專題 14 空間 中的 平行 垂直 教學(xué) 解析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614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