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相關(guān)讀物 童心說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
《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相關(guān)讀物 童心說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相關(guān)讀物 童心說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相關(guān)讀物童心說 “童心說”的提出者——李贄 李贄(1527-1602),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初姓林,名載贄,后改姓李,名贄,字卓吾,又字篤吾,號宏甫,又號溫陵居士,是明朝頗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自幼倔強,善于獨立思考,不受程朱理學傳統(tǒng)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tǒng)理念,對當時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程朱理學作了激烈抨擊,他被道學家視為“異端”,自己也以“異端”自居,公然倡導“不以孔子是非為是非”;他肯定人的欲望,提出了“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和“人必有私”的論斷;他重視自我,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說”。李贄的思想在當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因此觸怒了地主階級當權(quán)派,屢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殺于獄中。遺世著作主要有《焚書》《續(xù)焚書》《藏書》《續(xù)藏書》《李氏文集》等。 李贄死后,他的書多次遭到焚毀,但是他的思想?yún)s被廣泛傳播?!拔逅摹鼻昂?,李贄的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精神資源。李贄的思想還傳播到日本,對明治維新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他所倡導的反獨斷、反迷信的懷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會批判精神,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探索現(xiàn)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仍具有重要啟迪和借鑒意義。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學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期,當它被立為官學,取得了學術(shù)思想上的統(tǒng)治地位以后,它就逐漸走向僵化,并成為明朝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讀書議論都不能背離程朱的規(guī)矩。永樂年間,三部《大全》的頒定,一方面標志著程朱理學成為統(tǒng)治思想,同時也表明程朱理學開始走向衰落。明初思想界的沉悶,正是明中后期王學興起的背景。王陽明繼承并進一步發(fā)展了與朱熹同時的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使心學成為理學內(nèi)部與程朱一派相對立的另一主要思潮。其中受王學影響的泰州學派就是明代思想史上一個重要學派,提出了背離正宗儒學的“異端”思想,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和特點。李贄就是泰州后學當中具有“異端”特色的一個著名思想家。 《童心說》是李贄公開討伐假道學、假文學的一篇檄文,有著很大的震撼力。 一、他以“童心說”反對把文學作為闡發(fā)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頭指向孔孟及儒家經(jīng)典,指出他們的說教非“萬世之至論”,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二、他以“童心說”反對復(fù)古主義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理論。他認為文學是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也不是愈古愈好。 三、他以“童心說”改變歷來輕視通俗文學的偏見??隙▊髌妗⒃罕?、雜劇的價值,進而把《西廂記》《水滸傳》列為“古今之至文”。 “童心說”是晚明時期杰出思想家李贄的文學觀點。“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實際上只是表達個體之真實感受與真實愿望的“私心”,是真心與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據(jù)。李贄將認知的是非標準歸結(jié)為童心。他認為文學都必須真實坦率地表露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贄看來,要保持“童心”,使文學存真去假,就必須割斷與道學的聯(lián)系;將那些儒學經(jīng)典大膽斥為與“童心之言”相對立的偽道學的根據(jù),這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自有它的進步性與深刻性。 章節(jié) 主要內(nèi)容 第一段 闡釋童心與真心的關(guān)系 第二段 探究人逐漸失去童心的原因 第三、四段 以“童心說”改變歷來輕視通俗文學的偏見,肯定傳奇、院本、雜劇的價值 對應(yīng)學生用書P63 一、識字注音 1.遽失(j) 2.曷嘗(h) 3.根柢(dǐ) 4.篤實(dǔ) 5.湮滅(yān) 6.褒崇(bāo) 7.懵懂(měnɡ) 8.淵藪(sǒu) 二、通假字 1.龍洞山農(nóng)敘《西廂》 同“序”,作序 2.矮人何辯也 通“辨”,分辨 三、一詞多義 1.絕 2.假 3.安 4.辭 5.以 6.與 7.則 8.而 9.本 四、古今異義 1.夫童心者,絕假純真 純真 2.便失卻真人 真人 3.童心固自在也 自在 4.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 不行 5.決定目之為經(jīng)矣 決定 6.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fā) 有為 7.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 體格 8.隨時處方 處方 五、詞類活用 1.藥醫(yī)假病 (名詞作狀語,用藥) 2.無人不文 (名詞作動詞,寫文章) 3.而事假事 (名詞作動詞,從事,做) 4.決定目之為經(jīng)矣 (名詞作動詞,看,視) 5.文假文乎 (名詞作動詞,寫作) 6.筆之于書 (名詞作動詞,記載) 7.有聞見從耳目而入 (動詞作名詞,所見所聞) 8.道理聞見日以益多 (形容詞作動詞,增多) 六、辨識下列文言句式類型并翻譯 1.童子者,人之初也。 句式:判斷句,以“……者,……也”為標志。 譯文:兒童,是人最初的本真狀態(tài)。 2.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 句式:被動句,以“于”和“見于”為標志。 譯文:它被假人所湮沒而不為后世所看到的?!? 3.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 句式:省略句,動詞“謂”之后省略代詞賓語“其”,代“這些經(jīng)典”。 譯文:便說(這些經(jīng)典)都是從圣人之口說出的。 七、名句積累 1.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 2.童心既障,于是發(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 3.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4.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對應(yīng)學生用書P64 1.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 [解讀] 這句話談“讀書”對“童心”的影響。童心,即真心,人最初的心靈質(zhì)樸本真,毫無造作,讀書的目的是保護童心,使之勿失。但傳統(tǒng)理學經(jīng)典,卻使人盲從,失卻了本心。 作者無情地批判了陋儒對經(jīng)書的迷信盲從,食而不化,甚至于文過飾非的丑陋現(xiàn)象。關(guān)于讀書,最重要的是讀什么書的問題。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一些人迷戀內(nèi)容低俗的書,卻置經(jīng)典美文于不顧,長此以往,“童心”盡失,這是他們自己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因此,倡導同學們多讀好書,是教育的當務(wù)之急,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讀書,還要學會思考,能夠明辨是非。不盲從書本,迷信權(quán)威,盲目崇拜。要用自己的大腦,讀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多讀書,才會有益處。 2.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 [解讀] “童心”是與“滿場是假”的社會現(xiàn)實相對立的范疇。李贄認為,封建倫理道德的義理灌輸?shù)迷蕉?,“童心”也就喪失得越多,最終導致“全不復(fù)有初”的人性淪喪,而成為說假話、做假事、作假文的偽君子、假道學,使整個社會“無所不假”“滿場是假”。在李贄看來,儒家倫理的根本弊病就是一個“假”字,它不敢正視人的“童心”——毫不掩飾的現(xiàn)實的人性,反而極力障蔽人的“童心”,把“童心”看成是阻礙人成為圣賢的最大障礙而必欲加以排除,到處充斥著假話、空話、大話,充斥著假人、假事、假文,特別是道學的假文章,充斥文壇。 3.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更說什么六經(jīng),更說什么《語》《孟》乎? [解讀] 從“童心說”出發(fā),他稱頌抒發(fā)真性情的六朝詩、《西廂記》等為“天下之至文”;相反,作為“道學之口實”的“六經(jīng)”、《論語》《孟子》,則不可以為“萬世之至論”。文學作品的體裁和風格是隨時代變化的。因此,“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更不必說什么“六經(jīng)”、《論語》《孟子》,只要“童心”未失,就自然會有體現(xiàn)人的至性至情的作品。 1.什么是“童心”說?李贄認為怎樣才能保持“童心”? [明確] 所謂“童心”就是“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這種“本心”是最純潔的,未受一點兒污染的,因而也是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的可能性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睂崉t是人的個性和主體價值的自覺。如果喪失了這種自覺的“本心”,那么,人就失去了個體價值,人就不再能以一個真實的主體而存在:“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fù)有初矣?!痹诶钯椏磥?,要保持“童心”,使文學和人性存真去假,就必須割斷與道學的聯(lián)系。 2.在文學方面李贄持有怎樣的觀點? [明確] 李贄的童心說,是由讀龍洞山農(nóng)為《西廂記》所寫的序言有感而發(fā)。童心是龍洞山農(nóng)提出的一個概念:“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崩钯椌痛苏J為,在文學上要重自然,重真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管哪一種文學形式,即使是六朝駢文,徒重形式的舉業(yè)八股文,以及不為正統(tǒng)文學家所看重的傳奇、院本、雜劇等,只要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李贄的美學思想,他主張自然為美。他認為,自然的東西出于人的真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在內(nèi)容上是善的,自然的東西,就是真善美的合一。 3.為什么文中說孔孟義理的道理聞見會障泯童心呢? [明確] 由于孔孟的學說已經(jīng)變成了假道學的道理聞見,而假道學的道理聞見的影響,致使人們從小開始就被外界的假人假言假事所左右,不斷地掩飾自己的本真,從而逐步地喪失童心。李贄指出:一旦以聞見道理為心,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而不是童心自出之言,“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李贄諷刺當時社會上滿場盡是矮人,盲目崇拜孔孟,猶如矮子觀場,隨人言說,“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進而明確地揭示了假人假言假事的來源,一針見血地說:“然則六經(jīng)、《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這無疑成為一顆重磅炸彈,轟塌了儒家經(jīng)典及其義理神圣的殿堂,從而把“異端”的思想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然這有李贄的思想局限,完全排除孔孟的有益成分,尤其是注重個人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也是片面的。 4.李贄在《童心說》中呈現(xiàn)出了怎樣的語言風格?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闡釋。 [明確] 一、語言鋒芒畢露,針鋒相對。開頭引用顏山農(nóng)說“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李贄則熱情謳歌“童心”,“若失去童心,便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快言快語,毫無避諱。 二、警語迭出,發(fā)人深省?!爸幻乐沙笠?,而務(wù)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崩钯椗腥藗兲搨?,務(wù)必文過飾非以求虛名,喪失真性情,語言振聾發(fā)聵,驚世駭俗。 三、調(diào)侃逗趣,亦莊亦諧。李贄寫《語》《孟》乃是“迂闊門徒”“懵懂弟子”“得后遺前”,語言風趣,又大膽否定孔孟之道,讓人忍俊不禁又深受其益。-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相關(guān)讀物 童心說講義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2019 高中語文 第七 單元 相關(guān) 讀物 童心 講義 新人 選修 中國文化 經(jīng)典 研讀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627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