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xué)年高中語文 春江花月夜學(xué)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doc
《2018-2019學(xué)年高中語文 春江花月夜學(xué)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xué)年高中語文 春江花月夜學(xué)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春江花月夜 學(xué)習(xí)目標 1.賞析詩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xué)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yǎng)學(xué)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知識積累 文學(xué)常識 作者介紹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fēng)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工詩,尤擅七言。詩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僅存詩兩首。 解題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nèi)容形式,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抒情幽怨纏綿,言之有物、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對詩歌繼承和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情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覺,后人評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fēng)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 頂峰上的頂峰” 。 字詞匯總 滟滟(ynyn):波光蕩漾的樣子。 霰(xin):雪珠。 扁(piān)舟子:飄蕩江湖的客子。扁舟:小舟。 課文精要 理解主旨 這首詩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反襯出離愁之苦,而離愁又將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表現(xiàn)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清結(jié)構(gòu) 月亮是這首詩的最重要的意象,在本詩之中,月亮可謂是無處不在,按照景、理、情的邏輯順序,月可以分為三種,景中之月,理中之月,情中之月。 景中之月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前兩句寫月出:這月出是作者想象出來的。詩人面對的是春江,看到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 “生”字需要玩味。其實也可以用“升起”的“升”字,但是失去了明月活潑的生命感。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碑惽?。 這兩句開篇,寫一輪明月隨潮涌生,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景象壯闊、氣勢宏偉。初唐、盛唐的詩歌多數(shù)像青壯男子,大有屹立在天地之間,吞吐乾坤之氣。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前句還是繼續(xù)了浩大的場景,后一句則充分顯示了“孤篇壓倒全唐”的氣概。這一句是虛寫,而這個虛寫比前一句想象海上生明月更為令人驚嘆,因為它告訴我們,這首詩不僅僅是寫一己之悲歡,而是寫宇宙天地間的大境界: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何處,便是處處,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土地上,但并沒有站在宇宙間,我們都會發(fā)一些感慨,但發(fā)的僅僅是一己之悲歡,沒有打通世間景、情的能力。張若虛開篇兩句關(guān)于月色的虛寫,便一下子超越了平凡。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眼前的一切都消融在月色之中,天地渾融一體,分不出邊際。這個略顯霸氣的明月將一切都囊括在自己的光輝里,于是宇宙中就只有月光:澄明顫動著的空氣,細密得若有若無的花林,還有蒙蒙眬眬隱約著的沙灘……它們使月光飄動、閃爍,散發(fā)著淡淡的香味?;?、沙灘、自己已經(jīng)不存在,它們只是月光的某種屬性,是月光的一部分。 面對此景,作者輪轉(zhuǎn)了思維,他試圖將我們帶入到另一種意境之中,面對著這樣的景致,讓我們感到一絲隱隱的悵惘。月光籠罩了一切,月光使它們都成為幻象。作者的情緒由熱烈轉(zhuǎn)向虛靜,剛剛那個生命力十足的月亮,完美的月亮,忽然在纖塵不染的一色江天之下,便成了一輪孤月。 理中之月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天問。誰是第一個見到月亮的人?沒有答案,也不好確定答案。因為,見到月亮這個表述是有著雙重含義的。見到月亮,可能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但是一見到月亮,便生出無限的驚喜,豐富的情愫,體驗到與孤月與自己共鳴共生的,那便寥寥無幾了。 江月又在哪一年開始照人呢?這個問句更為孤絕,江月仿佛也成了宇宙中有生命特征的一員。這輪孤月又何嘗不是一直在等待呢? 古人寫月,多是寫花前月下男女之情、天涯共此時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意,少有張若虛這樣的宇宙天問。唐代更是如此。唐詩多是氣象豐厚,包含哲思的詩句并不多見,尤其是初唐盛唐的階段更是絕無僅有。這樣的疑問、哲理是《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孤篇壓倒全唐的最重要理由之一。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月亙古不變,人生卻來去匆匆。人在與月初相見那一剎那應(yīng)該有著無限的驚喜,但人類生命又給月亮帶來什么呢?人的生命太短暫了,太虛幻了,它甚至來不及舉起頭來問候一下那輪明月,就匆匆逝去,淹沒在汩汩的流水中,不留下任何痕跡。人類生命不過是個虛幻的瞬間顯現(xiàn),永恒的只是月亮。 月亮又如何呢?月亮也因自己的永恒而孤寂:只能默默送走流水。明月在歲月中漸漸冷卻,漸漸高高地掛起,它注視著的目光里,應(yīng)該有失望,應(yīng)該有憐憫。 這里,張若虛有沒有惆悵?當(dāng)然有,從個體的角度來看,生命的短暫,抵不上亙古長存的江月,這難道不讓人惆悵嗎? 但是,張若虛并沒有僅僅只看到個體的存在,他說“人生代代無窮已”,個體生命消逝了,可是人類薪盡火傳,依然可以世代守望江月。 這就是大家風(fēng)范,張若虛在這首詩里一直沒有拘泥于一己小我,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鏈條中去張望,去審視,去發(fā)問,去回應(yīng)。這便使詩歌具有了一種穿越古今、跨越時空的大氣與魅力。讓無數(shù)后來者讀到之時都怦然心動,從而念念不忘。 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對無窮宇宙,深深感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時代對人生、宇宙的初醒覺的“自我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視,對這種存在的有限性的無可奈何的感傷、惆悵和留戀。人在十六、七歲或十七、八歲,在將成熟而未成熟,將跨進又尚未跨進獨立的生活程途的時刻,不也常常經(jīng)歷過這種對宇宙無限、人生有限的覺醒式的淡淡哀傷么?……永恒的江山,無限的風(fēng)月給這些詩人們的,是一種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夾著感傷、悵惘的激勵和歡愉。 張若虛的理中之月是如此的新鮮,又如此的感人,既不做作,又不晦澀。他一下子就說到我們的心里去了。我們念叨著這樣的詩句,即使似懂非懂,也覺得余香滿口。而可能恰恰是這似懂非懂,讓我們有著再次咀嚼的愿望。 情中之月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詩歌的第三部分是寫游子思婦的思念之情。在這思念之情中,月又充當(dāng)怎樣的角色呢?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當(dāng)詩人用“誰家”、“何處”來發(fā)問時,他所要描述的實際是一個無家不有、無處不在的生命現(xiàn)象——離別。這是一個永恒的、超越的生命之問。在月明之夜相思,更加讓人無所適從。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相思,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 月光照在鏡子上,鏡子更亮了,思婦面對妝鏡,鏡子里映出姣好的容顏,月光里也映出了自己的容顏,審視自己的容顏,可惜沒有欣賞自己的人。 徘徊,月徘徊,一是因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月徘徊,人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月是有情之月,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我們可以窺測到思婦內(nèi)心的愁悵和迷惘。思婦先是不懂月色,以為這是攪擾人的,但思婦轉(zhuǎn)而理解了月之深情。 其實,那輪古往今來的明月不也在孤獨和期待之中嗎?當(dāng)它如此癡迷地糾纏著那個少婦的時候,當(dāng)少婦沉浸在無邊的思念之中時,月亮和人不再有隔膜,她們交融為一體。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這是一個奇跡:這個微不足道的生命浪花,憑著自己對孤獨的真切體會,憑著自己的一腔深情,在這個寂靜的夜晚,和月光匯而為一。這時,鴻雁翩飛,魚龍潛躍,江水中蕩起美麗的波紋。感情使個體生命絢麗,心中的月光亦是無窮無盡的,這個時候,生命不再虛幻,她和月光一起在飛。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離別不僅是寂寞,離別還催生著溫情。對離別執(zhí)著的人,也就是對溫情執(zhí)著的人。“閑潭落花”是一個清麗的夢境,夢境后,是一顆讓人深深感動的滿懷期待的心。生命就要在落花流水中耗盡了,但沒有悲憤,沒有悔恨,只有無盡的悠悠別情。在一個被濃濃的月光所包裹的夜晚,讓我們一起相思吧,詩人說“碣石瀟湘無限路”,即使愛人永遠不會回來,我們也要緊緊地擁抱這輪月亮。這時,不再有對虛無的恐懼,有的只是此時的歡愉,巨大的幸福像潮水一樣涌來,溫暖了我們。宇宙不再冷寂,片片溫情如花一般,在這春江花月夜里綻放、搖曳。 一般來說,寫游子思婦的思念之情,往往是凄苦冷清,可是張若虛偏卻寫得溫情脈脈。用自己的生命賦予江月以溫情,從宇宙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確證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短暫,人生如逝,但溫情,恰是人類在這宇宙間之所以立足的理由和根據(jù)。 以上是從月的角度,分析了這首詩作。 寫作特色 景、情、理完美結(jié)合 全詩將寫景、抒情、議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寫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種美景,以月為主要描寫對象,在抒情和議論時也緊緊地圍繞著月光來展開。從人之初與自然之初的關(guān)系加以探討,堪稱是宏大的議論,但不空洞生硬,而是由江月生發(fā)。同時,抒發(fā)的是人間最常見的離人思婦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間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這種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來發(fā)揮。 具有韻律美 本詩韻律饒有特色,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以平聲起首,全詩隨著韻腳的轉(zhuǎn)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yīng),既回環(huán)反復(fù),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詩句韻律婉轉(zhuǎn),對仗工整,加上頂針句式的靈活使用,又使語言清新流暢,頓挫悠揚,瑯瑯上口,連綿不絕。 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嚴謹完美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善于烘托和鋪墊 第一段由春江引出明月,漸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將“春江花月夜”組合成一個優(yōu)美完整的畫面,譜寫了一首春的頌歌,這首春的頌歌又反襯著青春的哀愁。接著詩人面對春江明月,抒發(fā)了宇宙永恒、時空久遠的感悟,從中寄寓著對人生短暫的深沉慨嘆! 然后,推出游子、思婦“相望不相聞”的情思哀愁。這是詩的精華、高潮部分。然而,它的形成與詩人層層鋪墊、步步烘托有關(guān)。匯細流而成江海。讀者的欣賞正好沿波討源,漸入佳境,隨步步烘托而達高潮。 知識遷移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小題。 野泊對月有感① 周莘 可憐江月亂中明,應(yīng)識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闌干洞庭野,角聲凄斷岳陽城。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 欲問行朝③舊消息,眼中盜賊尚縱橫。 注:①本詩約作于北宋滅亡、南宋初建之際。②逋逃,此處意為逃避戰(zhàn)亂。③行朝,指朝廷遷移不定。 1.詩的頷聯(lián)是怎樣描寫“野泊”所見之景的?請簡要分析。 2.詩的最后兩聯(lián)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1.①動靜結(jié)合(或視聽結(jié)合)。②前一句寫靜景(視覺),詩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橫斜;后一句寫動景(聽覺),耳畔傳來岳陽城凄涼的角聲,暗指兵荒馬亂。動靜結(jié)合,渲染了空茫凄涼的意境。 2.①漂泊思歸之情?!熬铺砜蜏I”寫出了詩人身在客中,不由傷感落淚,想要借酒澆愁,依舊愁心難抑,“歸心”則透露了詩人的思歸之情。②憂國傷時之情。“欲問行朝舊消息”一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朝廷的關(guān)切,“眼中盜賊尚縱橫”一句則勾勒了遍地兵荒馬亂的景象。 拓展閱讀 月之拓展 月亮,在中國人心里一直是深情的,略舉幾首詩,對月的意象做一點拓展: 纏綿之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蘇軾《赤壁賦》 面對明月,蘇軾唱起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指什么?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 月光皎潔,月光徘徊,溫潤,月如窈窕美人,羞羞澀澀,遷延顧步,纏綿多情。人亦如月般柔美,多情。襯出月下美人也是如此。這就是所謂的花前月下。月光不但襯出美人,也給美人以朦朧的意蘊,更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這就是為什么月能生發(fā)出純美、纏綿的情感的原因。 相思之月:月意象探源 羿射十日,萬民皆喜。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姮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 ——《淮南子》,有刪節(jié) 姮娥就是嫦娥,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漢朝皇帝叫劉恒,姮娥則必須改字,叫嫦娥。嫦娥被迫吞下不死之藥,思念家人,欲返人間。這就是月亮為什么能代表思念的最初記載。當(dāng)然,也有對嫦娥的飛升原因持相反意見的,認為她為了成仙,偷吃仙藥。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嫦娥》 長夜漫漫,嫦娥久不成寐。但她后悔了,孤寂吞噬了之前飛升時的快樂。但不論嫦娥是何原因飛升到月亮上的,都表明了嫦娥奔月故事是相思主題的淵源。 最深情的詩句:月是故鄉(xiāng)明 以月來表達相思懷人的詩句有很多,最深情的一句: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的亮度是一樣的,不會因為這是故鄉(xiāng),便更加明亮。如果我們以物理學(xué)的角度來讀詩的話,便失之機械了。其實,這種錯覺恰恰表達了思鄉(xiāng)之切的最真實的心理。 補充一首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幾道《鷓鴣天》 分手后相思,做夢也想和戀人在一起,可是見面后,卻覺得這是在夢中了。久憶成夢,幾回以夢為真,而今重逢,又不免疑真為夢,往昔只盼夢中相逢,今宵唯恐相逢是夢。這種真實與虛幻的交錯,恰恰寫出相思成災(zāi)時的真實的心理感受。 理想、愿望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就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泵妹谜f。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賈平凹《月跡》 月代表了纏綿之情,相思之意,人生苦短的哲理,很少有人跳出這樣的窠臼。賈平凹另辟蹊徑,以孩童的心態(tài)與孩童的目光來展示、描繪出中秋之月跡,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作品中的“月”已經(jīng)成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正如文中“三妹”所言“月亮是個好”。孩童對它的熱切的盼望、尋找、爭執(zhí)的過程也正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不斷探尋、追求、領(lǐng)悟的過程。 月光溫潤,人皎潔如玉,月映出愛美之柔情; 月色清冷,人長夜不眠,月勾起相思之情意; 月出永恒,人生忽如寄,月帶來苦短之哲思; …… 這多情的月亮啊!-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 2018-2019學(xué)年高中語文 春江花月夜學(xué)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 2018 2019 學(xué)年 高中語文 春江花月夜 解析 新人 選修 中國古代 散文 欣賞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631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