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 3.1.1 乙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課件.ppt
《高二化學 3.1.1 乙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二化學 3.1.1 乙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課件.ppt(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五章烴的含氧衍生物 3 1 1乙醇的組成 結構和性質 必修二曾經(jīng)學習了乙醇的性質 則下列有關乙醇敘述正確的是 A 具有酸的通性B 不能在空氣中燃燒C 能夠和Na反應生成氫氣D 能夠和NaOH溶液反應 乙醇屬于非電解質 是中性溶液 故A D錯誤 乙醇具有還原性 可在氧氣中燃燒或與Na反應 故B錯誤 C正確 故選C C 答案 解析 點擊觀看酒駕危險視頻 乙醇有哪些性質 如何檢驗駕駛員飲酒了 學習重點 學習難點 第一節(jié)醇酚 第一課時 1 乙醇的結構特點2 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學性質 理解乙醇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一 乙醇的組成和結構乙醇是極性分子 官能團是 分子式為 結構簡式 分子中含有2種類型的氫原子 OH C2H6O CH3CH2OH 二 乙醇的性質和用途1 物理性質乙醇是 色 有 的 體 密度比水 俗稱 易揮發(fā) 能夠溶解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 能跟水以 互溶 無 特殊香味 液 小 酒精 任意比例 2 化學性質 1 取代反應2CH3CH2OH 2Na C2H5OH HBr 2C2H5OH 2CH3CH2ONa H2 C2H5Br H2O CH3CH2 O CH2CH3 H2O 二 乙醇的性質和用途 2 氧化反應C2H5OH 3O2 2CH3CH2OH O2 3 消去反應CH3CH2OH 2CO2 3H2O 2CH3CHO 2H2O CH2 CH2 H2O 二 乙醇的性質和用途 2 化學性質 3 用途用作燃料 飲料 化工原料 常用的溶劑 用于醫(yī)療消毒 乙醇溶液的體積分數(shù)是 4 工業(yè)用酒精約含乙醇 質量分數(shù) 含乙醇 質量分數(shù) 以上的酒精叫做無水酒精 1 乙醇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加而減小 與氨水類似 2 在工業(yè)酒精中加入 然后 便得到無水乙醇 可用 來檢驗是否含水 75 96 99 5 新制生石灰 蒸餾 無水CuSO4粉末 二 乙醇的性質和用途 為了檢驗無水乙醇中是否含水的試劑是 A 金屬鈉B 溴水C 無水硫酸銅粉末D 濃硫酸 檢驗一種物質中是否含水的試劑 一般是選擇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 若變藍則有水 例題一 答案 解析 C 下列關于乙醇物理性質的敘述 錯誤的是 A 乙醇易揮發(fā)B 是無色透明 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C 密度比水小 沸點比水高D 乙醇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乙醇密度比水小 沸點也比水低 例題二 C 答案 解析 一 乙醇的消去反應實驗1 實驗裝置 2 實驗步驟 將濃硫酸與乙醇按體積比3 1混合 即將15mL濃硫酸緩緩加入到盛5mL95 乙醇的燒杯中 再倒入長頸圓底燒瓶中 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加熱混合溶液 迅速升溫到170 將氣體通入KMnO4酸性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觀察 點擊觀看乙醇的消去反應實驗視頻 3 實驗現(xiàn)象KMnO4酸性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 實驗結論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 加熱到170 發(fā)生了消去反應 生成乙烯 5 注意事項 濃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劑和脫水劑 為保證有足夠的脫水性 硫酸要用98 的濃硫酸 酒精要用無水酒精 濃硫酸和無水酒精的體積比以3 1為宜 將濃硫酸與無水酒精混合時 將濃硫酸沿容器內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內的無水酒精中 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無水酒精和濃硫酸的混合物 由于反應物都是液體而無固體 所以要向燒瓶中加入碎瓷片 以防液體受熱時暴沸 溫度計要置于混合溶液的中央位置 測量反應物的溫度 量程在200 300 之間為宜 加熱混合物時要迅速升高溫度并穩(wěn)定在170 左右 溫度在140 時主要產物是乙醚 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2 SO2等雜質 如圖是一套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乙烯具有還原性的實驗裝置 例題三 請回答 1 實驗步驟 在各裝置中注入相應的試劑 如圖所示 實驗時 燒瓶中液體混合物逐漸變黑 2 能夠說明乙烯具有還原性的現(xiàn)象是 裝置甲的作用是 若無甲裝置 是否也能檢驗乙烯具有還原性 簡述其理由 例題三 1 制取氣體的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良好 實驗前需要檢驗 實驗室制乙烯的反應條件是使反應混合物的溫度迅速升至170 而減少乙醚的生成 2 乙烯具有還原性是根據(jù)酸性KMnO4溶液褪色來判斷的 由于燒瓶中混合物變黑 則說明生成了碳 聯(lián)想濃H2SO4具有強氧化性 推出在乙烯中含還原性氣體SO2 由于SO2也會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會干擾驗證乙烯的還原性 所以檢驗乙烯的還原性前必須除凈SO2 則裝置甲的作用是除去SO2 例題三 解析 1 組裝儀器 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熱 使溫度迅速升到170 2 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 CO2等酸性氣體不能 SO2具有還原性 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例題三 答案 醇的化學性質主要由羥基官能團決定 C O鍵和O H鍵容易斷裂 這是由于在醇分子中 氧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比氫原子和碳原子強 O H鍵和C O鍵的電子對都向氧原子偏移 因而醇在起反應時 O H鍵和C O鍵容易斷裂 如圖所示 乙醇分子中有五種不同的共價鍵 在發(fā)生不同反應時斷裂的化學鍵不同 二 乙醇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1 與金屬鈉反應斷裂d鍵 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2 乙醇在發(fā)生消去反應時斷裂a c鍵 化學方程式為CH3 CH2OHCH2 CH2 H2O 點擊觀看乙醇消去反應鍵的斷裂動畫 二 乙醇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3 乙醇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時斷裂b d鍵 化學方程式為4 乙醇在發(fā)生酯化反應時斷裂d鍵 化學方程式為CH3COOH C2H5OHCH3COOC2H5 H2O 點擊觀看乙醇氧化動畫 點擊觀看乙醇酯化動畫 二 乙醇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5 乙醇與濃氫溴酸混合加熱發(fā)生取代反應時 斷裂c鍵 化學方程式為C2H5 OH HBrC2H5 Br H2O 6 乙醇分子間脫水成醚時 斷裂d鍵或c鍵 化學方程式為 2CH3CH2OHCH3CH2OCH2CH3 H2O 點擊視頻觀看乙醚的動畫 二 乙醇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學鍵如圖所示 對乙醇在各種反應中應斷裂的鍵說明不正確的是 A 和金屬鈉作用時 鍵 斷裂B 和濃硫酸共熱至170 時 鍵 和 斷裂C 和乙酸 濃硫酸共熱時 鍵 斷裂D 在銀催化下和O2作用時 鍵 和 斷裂 例題四 C 掌握乙醇發(fā)生的各類化學反應時的斷鍵位置 C選項是酯化反應 反應機理是酸脫羥基 醇脫羥基上的氫原子 即醇斷鍵位置是氧氫鍵 也就是 號位置 例題四 答案 解析 現(xiàn)象 溶液變成綠色 氧化過程 利用重鉻酸鉀酸性溶液測酒駕 點擊視頻觀看乙醇與重鉻酸鉀酸性溶液反應 將等質量的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 分別插入下列溶液中 放置片刻 銅片最終質量增加的是 A 硝酸B 無水乙醇C 石灰水D 鹽酸 例題五 銅片灼燒后生成CuO 硝酸 鹽酸使生成的CuO溶解 銅片質量減小 乙醇可實現(xiàn)CuO到Cu的轉變 銅片的質量不變 CH3CH2OH CuOCH3CHO Cu H2O 石灰水不能與CuO反應 銅片質量比原來增加 例題五 C 答案 解析 取代反應 氧化反應 消去反應 取代反應 取代反應 取代反應 乙醇化學性質小結 乙醇可以發(fā)生以下化學反應 在反應里乙醇分子斷裂C O鍵而失去羥基的是 A 乙醇跟金屬鈉反應B 乙醇跟氫鹵酸的作用C 乙醇跟濃硫酸反應制乙醚D 乙醇的燃燒反應 A選項斷裂的是氧氫鍵 D選項是所有鍵都斷裂 BC 答案 解析 習題一 能證明乙醇分子中有一個羥基的事實是 A 乙醇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B 0 1mol乙醇與足量鈉反應生成0 05mol氫氣C 乙醇能溶于水D 乙醇能脫水 乙醇與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 1 0 05 2 1 說明乙醇分子中有一個活潑的氫原子可被金屬鈉取代 置換 即乙醇分子中有一個羥基 故選B 習題二 答案 解析 B 乙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新興起的車用乙醇汽油就是摻加一定比例乙醇的汽油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相同情況下 同體積的乙醇氣體和乙烯氣體都完全燃燒 耗氧量相同B 在相同情況下 同體積的乙醇氣體和乙烯氣體都完全燃燒 放熱量相同C 用乙醇作燃料不會導致溫室效應D 用乙醇作燃料可以有效地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習題三 乙烯分子式為C2H4 乙醇分子式可以看作C2H4 H2O 因而它們等物質的量 氣體為等體積 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量相等 但產生的熱量不等 因為乙醇燃燒也生成二氧化碳 同樣可以產生溫室效應 用一定量的乙醇和汽油混合作燃料 由于改變了跟空氣的壓縮比 可以有效地減少汽車尾氣NO和CO的排放 這樣就減少了空氣污染 AD 習題三 答案 解析 1 完成教材P55習題22 完成補充作業(yè)3 整理教學案 請同學們認真完成課后強化作業(yè) 再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二化學 3.1.1 乙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課件 化學 3.1 乙醇 組成 結構 性質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56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