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練案2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練案2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練案2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練案2新人教版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2分) 陳書良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筆名主要有哀時客、飲冰子、飲冰室主人、新民子等。他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學者。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晚清與民國兩個時期;他的業(yè)績,并包了政治和學術(shù)兩個方面。 梁啟超出生于一個半耕半讀的家庭,自幼聰穎,四歲開始學習四書五經(jīng),九歲即能寫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七歲時拜康有為為師,受其影響,開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變法維新之術(shù)。十九歲那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次年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有為、梁啟超聯(lián)合在京參加會試的1300多名舉人,上書皇帝,要求拒簽和約、遷都抗戰(zhàn)、變法圖強。這次著名的“公車上書”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一年,他20歲。 1894年7月,宣傳變法維新的第一個刊物《中外紀聞》在京創(chuàng)刊,梁啟超是主撰稿人。八月,維新團體“強學會”成立,梁任書記,成為康有為進行維新活動的得力助手。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梁任總撰述。梁啟超撰寫了六十多篇文章,這些文章立論新穎,感情充沛,文筆華美,流暢自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一時《時務報》風靡了全中國,數(shù)月之間,銷行達到一萬多份。梁氏自己說:“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舉國趨之,如飲狂泉?!庇终f:“《時務報》實為中國革新之萌蘗?!本瓦B當時反對維新的胡思敬,也在《戊戌履霜錄》中驚呼:“當《時務報》盛行,啟超名重一時,士大夫愛其言語筆札之妙,爭禮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窮陬,無不知有新會梁氏者?!庇纱丝梢娏簡⒊奈恼略谏鐣弦鸬恼饎又畯娏摇?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維新”期間,梁啟超作為維新主帥康有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他致夏曾佑的信中所言:“新政來源,真可謂全出我輩。”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流亡日本。在1898年至1903年五年之間,梁啟超在《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刊物上共發(fā)表80多篇文章和專著,多方面地介紹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理論和思想,猛烈地抨擊了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倫理道德,為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著名詩人黃遵憲稱頌梁啟超的思想言論“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于此者矣。”1903年后,梁啟超在政治上經(jīng)歷了從提倡民權(quán),鼓吹“破壞主義”,到堅持?;?,主張“與革黨死戰(zhàn)”的轉(zhuǎn)變。袁世凱復辟帝制時,他認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便積極策劃并參與了倒袁活動,加速了袁氏洪憲帝制的失敗。1917年,曾任北洋軍閥段祺瑞內(nèi)閣的財政總長,但僅僅三個月便去職,從此結(jié)束了政治生涯。 此后的十多年,梁啟超主要從事于教育和學術(shù)研究,先后在清華、南開等大學任教,是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他在哲學、佛學、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先秦諸子學、文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術(shù)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間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人。梁啟超自稱“夙不喜桐城派古文”,也打破“幼年為文,學晚漢魏晉,頗尚矜煉”的束縛,自求解放,“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當時號稱“新文體”。他的新體散文在中國大地從上到下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波,其影響之大,是舉世無二的。郭沫若在《少年時代》中用詩一樣的語言禮贊梁氏的文筆:“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習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當時的有產(chǎn)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贊成或反對,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笨梢哉f,梁啟超的文章在整個中國近代散文史上都是無人可與倫比的。 嚴復在《與熊純?nèi)鐣分姓f得好:“梁任公筆下大有魔力,而實有左右社會之能。”梁啟超一生勤奮,各種著述達一千四百萬字,在不到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動又占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他每年平均寫作達三十九萬字之多,這體現(xiàn)了多么驚人的勤奮和才華?。? 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因病溘然長逝,終年56歲,他最后寫下的一行字,是:“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如生?!?有刪改) 1.下列關于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梁啟超作為一名著名學者,筆下大有魔力,他做記者,創(chuàng)辦的報紙成為中國革新的萌芽,寫的文章震動了社會。 B.梁啟超有左右社會之能,他做政治家,發(fā)表文章與專著,傳播了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加速了清政府的覆滅進程。 C.梁啟超寫散文,之所以能夠打破束縛,蕩滌舊文風,開創(chuàng)了“新文體”,是因為有著愛國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D.梁啟超取得政治與學術(shù)上眾多業(yè)績的原因很多,其中就有才華出眾,大膽改革,接受新思想,筆耕不輟,適應社會。 【解析】 因果不當。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shù)膬身検?4分)( AE ) A.梁啟超56年的人生,以1917年辭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為界,前期積極“從政”,后期潛心“治學”,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B.小傳用反對維新的胡思敬對《時務報》和梁氏的贊語,直接表明梁啟超創(chuàng)辦報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震動,動搖了保守思想。 C.作為維新主帥康有為最重要的助手,梁啟超做了大量工作,產(chǎn)生了炫耀自滿的心理,在給夏曾佑的信中說自己擬定了全部新政。 D.由于敢于打破自身束縛,梁啟超憑借新興氣銳的“新文體”完全掃蕩了文學上的舊思想舊風氣,成為無人可比的散文家。 E.主要從事學術(shù)研究的十多年里,梁啟超成為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人,在多個領域的學術(shù)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解析】 B應該是“側(cè)面表現(xiàn)”,并沒有表現(xiàn)“動搖了保守思想”。C“產(chǎn)生炫耀自滿的心理”錯誤,“自己擬定了全部新政”錯誤。D項“完全掃蕩”錯,原文是“差不多”;他寫的文章“無人可以倫比”,非“無與倫比的散文家”。答對一項給2分。 3.梁啟超去世后,時人評價他前半生是“長彗燭天,瓊花照世”,暮年卻是“光(光彩)沉響(聲音)絕”,你同意這一評價嗎?請結(jié)合本文以及課內(nèi)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5分) 答:示例:①不完全同意(不同意)。這一評價雖充分肯定了梁啟超早年在新聞、政治兩個方面的杰出成就,但否定了其晚年在教育、文學和學術(shù)研究上的過人成就,有失偏頗。從本文來看,晚年的梁啟超從事學校教育,一直在名校任教,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從文學上看,他提倡并創(chuàng)建的“新文體”打破了八股文的束縛,他的新體散文在中國近代散文史上無人可與倫比;從學術(shù)研究上看,在多個領域成果豐碩,是近百年間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人。從我們學過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可以看出梁啟超在教育與中國文學方面給一代青年學生深刻啟迪,影響深遠。 ②同意。梁啟超先生早年在當時的中國宣傳了革新理論;啟迪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踐行維新變法活動,推翻了中國近代封建王朝;參與舊民主主義革命,加速了袁氏帝制的覆滅。這些新聞和政治活動,對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著及其重要的影響,左右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確實是一個時代閃光的人物。而他晚年,遠離政治,研究學術(shù),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盡管學術(shù)與文學兩個方面也有所成就,但就其影響而言,及其有限,失去了早年縱橫天下大事,對國家民族時代前途強大的影響力,確實是光彩不再,回聲全無。 【解析】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首先要闡明自己的觀點,是同意題干中的說法,還是不同意,如果選擇同意,則可以列舉梁啟超早年間的貢獻,晚年的作為來分析;如果選擇不同意,也要聯(lián)系他早年的貢獻,晚年在教育上的作為來談,教育、文學、學術(shù)研究、課內(nèi)知識幾方面都要涉及,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 最具中國性的文人——梁實秋 提起梁實秋,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走狗”“與抗戰(zhàn)無關論”之類的名稱,想到他與魯迅,與左翼文人之間的爭論和恩怨。如果我們拋開這些,而以一個客觀的立場來衡量他,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與我們的成見不一樣的梁實秋。 魯迅、梁實秋都是現(xiàn)代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家,他們一個深刻,一個通達;一個銳敏,一個溫煦;一個憂郁沉痛,一個曠達瀟灑;一個終生與現(xiàn)實苦斗而身心疲憊,一個與現(xiàn)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兩人區(qū)別甚大,然又各具風采。梁實秋晚年曾云:“曳杖街頭人不識,綠窗前營自家生計,富與貴,浮云耳。”誠如此言,梁實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灑脫,對人生,他總是保持著一種充滿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錫華在《一葉知秋》中評論他說:“他有胡適先生的溫厚親切,聞一多先生的嚴肅認真,徐志摩先生的隨和風趣?!倍喙庵袑λ挠∠笫牵骸八恼勍?,風趣中不失仁藹,諧謔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國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機智,近于他散文的風格?!? 梁實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國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tài)度等都具有傳統(tǒng)中國的影子。他出生、成長于北京,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很深,對古老中國在情感上具有一種親切感。因而盡管他在清華學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學,但他骨子里卻還是中國化的。 然而,恰是這個最具“中國性”的作家后半生卻是飄零孤島,遠離故土,飽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實秋病逝于臺北,遵照他“覓地埋葬,選臺北近郊墳山高地為宜,地勢要高”的遺囑,被安葬在臺灣淡水北新莊北海公園墓地。梁夫人透露說:“為的是讓他能夠隔海遙望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贝藭r,讓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奔认冶?,唏噓不已。 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軍的鐵蹄之下,作為一個最具中國性的文人,梁實秋內(nèi)心無比沉痛,他涕泣著對大女兒梁文茜說:“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了?!? 北京淪陷后,梁實秋面臨著走或留的兩難選擇。走,意味著要拋妻別子,遠離年邁的父母,任由他們在日軍的鐵蹄下浮沉;留,則意味著要忍受亡國奴的恥辱,甘當日軍鐵蹄下的順民??紤]再三,他最終決定只身逃離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轉(zhuǎn)道濟南奔赴南京。在濟南車站,梁實秋遇到他從前的一位學生。兩人之間的對話耐人尋味:“老師到哪里去?”“到南京去?!薄叭プ鍪裁??”“赴國難,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師母呢?”“我顧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 輾轉(zhuǎn)抵達南京后,情況并不像他所預期的那樣樂觀:“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敵機轟炸之下,人心浮動”,“各方面的情形很亂”。南京政府對于梁實秋等知識分子如何安置遲遲沒有著落,他油然生出“報國有心、投效無門之感”。周旋兩天后,梁實秋接到的命令是 “急速離開南京,在長沙待命”。在開往長沙的船上,面對“傷兵難民擠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實秋“精神陷入極度痛苦”。三天后,邸達岳陽,洞庭湖煙波浩淼,岳陽樓巍然高聳。于此地,梁實秋想起了飄泊一生、有家難歸的杜甫,感慨萬端,心頭涌起杜甫的詩句:“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眮y世羈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實秋此時對杜甫這首詩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1938年夏,梁實秋以參議員身份來到重慶,幾經(jīng)周折,定居于重慶北碚。他與吳景超、龔業(yè)雅夫婦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過是一所標準的四川鄉(xiāng)下的低級茅舍,“窗戶要糊紙,墻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顫悠悠的吱吱作響”。 居重慶期間,梁實秋受邀出任教科書編委會主任一職?!翱箲?zhàn)期間我有機會參加了這一項工作,私心竊慰,因為這是特為抗戰(zhàn)時期需要而作的”。盡管任編委會一職全天工作,他卻拒絕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認為自己作參政員已領了一份津貼。當時他并不寬裕,以至于家人來到重慶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頓之中,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拒絕接受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梁實秋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學基礎,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顯真誠,于小節(jié)處蘊含哲理,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diào),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能讓人體會人生,參悟智慧。梁實秋精研西洋文學,但下筆卻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絕無生硬歐化的痕跡。同時,我們也該看到他由家國之痛所引發(fā)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跳躍的筆鋒,轉(zhuǎn)折的語意,清晰地傳送出梁實秋內(nèi)心的飄泊感和憂患感。 4.下列對材料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 ) A.第二自然段中引用梁錫華、余光中等的話,從正面表現(xiàn)梁實秋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具體豐滿,真實感人。 B.梁實秋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很深,有深厚的中國文學基礎,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tài)度等都具有傳統(tǒng)中國的影子。 C.北京淪陷,梁實秋無比沉痛,他拋家棄子,勇赴國難,投效政府,為國做事,生活困頓,堅持拒絕接受編委會薪俸。 D.梁實秋雖然精研西洋文學,但他的《雅舍小品》卻是最道地的中文,絕無歐化的痕跡,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diào)。 【解析】 “從正面表現(xiàn)梁實秋的性格特征”分析不當,應為從側(cè)而表現(xiàn)梁實秋的性格特征。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4分)( DE ) A.提起梁實秋的名字,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走狗”之類的名稱,可見人們對梁實秋的成見頗深。 B.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梁實秋是飽含著深深敬意與贊美之情的,相較于魯迅,作者更喜愛梁實秋。 C.梁實秋因深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tài)度等都具有傳統(tǒng)中國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國性”的作家之一。 D.面對“傷兵難民擠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梁實秋“精神陷入極度痛苦”。這其中既有國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E.全文主題鮮明,思路清晰,語言暢美,運用敘述、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為讀者客觀地呈現(xiàn)了梁實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風貌。 【解析】 A“可見人們對梁實秋的成見頗深”說法錯,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錯在“相較于魯迅作者更喜愛梁實秋”,屬主觀臆斷、無中生有,C錯在“是迄今最具有‘中國性’的作家之一”,據(jù)原文“梁實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國性’的作家之一”可知,屬無視限定、擴大范圍。 6.文章說“魯迅、梁實秋都是現(xiàn)代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家”“兩人區(qū)別甚大,然又各具風采”,二者你更喜歡哪一位,請簡述理由。(5分) 答:示例:(1)我更喜歡魯迅。①魯迅深刻、銳敏、憂郁沉痛、終生與現(xiàn)實苦斗,是勇猛的戰(zhàn)士。如:他的《阿Q正傳》揶揄了“精神勝利法”,《藥》揭示了國民的愚昧。國難當頭,他的文章引領了民族的方向。國難當頭之際,魯迅的作品更能拯救民族,他不愧為“民族魂”。②梁實秋通達、溫煦、曠達瀟灑,與現(xiàn)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是中國式的文人。他的身上雖然有種種美德,但和魯迅先生相比,他的做法對于抗戰(zhàn)無更大的實質(zhì)性幫助。 (2)我更喜歡梁實秋。①梁實秋具有中國文人的種種美德,他通達、溫煦、曠達瀟灑,與現(xiàn)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不僅如此,他熱愛自己的國家,熱心為國家效力。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顯真誠,于小節(jié)處蘊含哲理,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能讓人體會人生,參悟智慧,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②魯迅深刻、銳敏、憂郁沉痛、終生與現(xiàn)實苦斗,是令人尊敬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風格和梁實秋不同,但不因此而影響我對梁實秋的喜歡。 【解析】 5分,觀點1分,材料與分析4分。這是一道探究的題目,題目是“魯迅”和“梁實秋”更喜歡哪一個,答題時一定要結(jié)合他們各自的經(jīng)歷,不能拋開原文隨意拓展,最好答“梁實秋”因為文本就在眼前;不必舍近求遠。答題時可以是兩個方向,第一,就某一點作深入的探究,這種方式要求文中關于這方面列舉的事例比較充分,另一種方式多個角度列舉,適用于文中敘述的較寬泛,但每點都不深入。本題適用第二種方式,結(jié)合原文列舉事例,答題時注意自圓其說,有理有據(jù)。本題答案可以豐富多彩,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記梁任公 先生 一次 演講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50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