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18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教學案

上傳人:彩*** 文檔編號:105848877 上傳時間:2022-06-12 格式:DOC 頁數:21 大?。?16.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江蘇專版)2018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教學案_第1頁
第1頁 / 共21頁
(江蘇專版)2018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教學案_第2頁
第2頁 / 共21頁
(江蘇專版)2018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教學案_第3頁
第3頁 / 共2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3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江蘇專版)2018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教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18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教學案(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專題二 立體幾何 江蘇 新高考 高考對本專題內容的考查一般是“一小一大”,小題主要考查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問題,而大題主要證明線線、線面、面面的平行與垂直問題,其考查形式單一,難度一般. 第1課時立體幾何中的計算(基礎課) [??碱}型突破]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必備知識] 空間幾何體的幾組常用公式 (1)柱體、錐體、臺體的側面積公式: ①S柱側=ch(c為底面周長,h為高); ②S錐側=ch′(c為底面周長,h′為斜高); ③S臺側=(c+c′)h′(c′,c分別為上下底面的周長,h′為斜高). (2)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①V柱體=Sh(S為底

2、面面積,h為高); ②V錐體=Sh(S為底面面積,h為高); ③V臺=(S++S′)h(不要求記憶). (3)球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 ①S球=4πR2(R為球的半徑); ②V球=πR3(R為球的半徑). [題組練透] 1.現(xiàn)有一個底面半徑為3 cm,母線長為5 cm的圓錐狀實心鐵器,將其高溫熔化后鑄成一個實心鐵球(不計損耗),則該鐵球的半徑為________cm. 解析:因為圓錐底面半徑為3 cm,母線長為5 cm,所以圓錐的高為=4 cm,其體積為π×32×4=12π cm3,設鐵球的半徑為r,則πr3=12π,所以該鐵球的半徑是 cm. 答案: 2.(2017·蘇錫常鎮(zhèn)

3、二模)已知直四棱柱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側面對角線的長為2,則該直四棱柱的側面積為________. 解析:由題意得,直四棱柱的側棱長為=2,所以該直四棱柱的側面積為S=cl=4×2×2=16. 答案:16 3.(2017·南通、泰州一調)如圖,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3 cm,AA1=1 cm,則三棱錐D1-A1BD的體積為_______cm3. 解析:三棱錐D1-A1BD的體積等于三棱錐B-A1D1D的體積,因為三棱錐B-A1D1D的高等于AB,△A1D1D的面積為矩形AA1D1D的面積的,所以三棱錐B-A1D1D的體積是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

4、體積的,所以三棱錐D1-A1BD的體積等于×32×1=. 答案: 4.如圖所示是一個直三棱柱(以A1B1C1為底面)被一個平面所截得到的幾何體,截面為ABC,已知A1B1=B1C1=1,∠A1B1C1=90°,A1A=4,B1B=2,C1C=3,則此幾何體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在A1A上取點A2,在C1C上取點C2,使A1A2=C1C2=BB1,連結A2B,BC2,A2C2, ∴V=V +V =×1×1×2+×××=. 答案: 5.設甲,乙兩個圓柱的底面積分別為S1,S2,體積分別為V1,V2.若它們的側面積相等且=,則的值是________. 解析:設甲,乙

5、兩個圓柱的底面半徑分別為r1,r2,高分別為h1,h2,則有2πr1h1=2πr2h2,即r1h1=r2h2,又=,∴=,∴=,則=2=. 答案: [方法歸納] 求幾何體的表面積及體積的解題技巧 (1)求幾何體的表面積及體積問題,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考慮,熟記公式是關鍵所在.求三棱錐的體積,等體積轉化是常用的方法,轉化原則是其高易求,底面放在已知幾何體的某一面上. (2)求不規(guī)則幾何體的體積,常用分割或補形的思想,將不規(guī)則幾何體轉化為規(guī)則幾何體以易于求解. 多面體與球的切接問題 [必備知識] 解決球與其他幾何體的切、接問題 (1)解題的關鍵:仔細觀察、分析,弄清相關元

6、素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 (2)選準最佳角度作出截面:要使這個截面盡可能多地包含球、幾何體的各種元素以及體現(xiàn)這些元素之間的關系,達到空間問題平面化的目的. (3)認識球與正方體組合的3種特殊截面: (4)熟記2個結論: ①設小圓O1半徑為r,OO1=d,則d2+r2=R2; ②若A,B是圓O1上兩點,則AB=2rsin=2Rsin. [題組練透] 1.(2017·江蘇高考)如圖,在圓柱O1O2內有一個球O,該球與圓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線均相切.記圓柱O1O2的體積為V1,球O的體積為V2,則的值是________. 解析:設球O的半徑為R,因為球O與圓柱O1O2的上、下底面及

7、母線均相切,所以圓柱的底面半徑為R、高為2R,所以==. 答案: 2.(2017·全國卷Ⅲ改編)已知圓柱的高為1,它的兩個底面的圓周在直徑為2的同一個球的球面上,則該圓柱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設圓柱的底面半徑為r,則r2=12-2=,所以圓柱的體積V=×π×1=. 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頂點都在半徑為2的球O的球面上,且AB=3,BC=,過點D作DE垂直于平面ABCD,交球O于E,則棱錐E-ABCD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如圖所示,BE過球心O, ∴DE= =2, ∴VE -ABCD=×3××2=2. 答案:2 4.(2017·南京、鹽城一模)

8、將矩形ABCD繞邊AB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AB=3,BC=2,圓柱上底面圓心為O,△EFG為下底面圓的一個內接直角三角形,則三棱錐O-EFG體積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因為將矩形ABCD繞邊AB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AB=3,BC=2, 圓柱上底面圓心為O,△EFG為下底面圓的一個內接直角三角形, 所以三棱錐O-EFG的高為圓柱的高,即高為AB, 所以當三棱錐O-EFG體積取最大值時,△EFG的面積最大, 當EF為直徑,且G在EF的垂直平分線上時,(S△EFG)max=×4×2=4, 所以三棱錐O-EFG體積的最大值(VO-EFG)max=×(S△EFG)max×A

9、B=×4×3=4. 答案:4 [方法歸納] 多面體與球的切接問題的解題技巧 方法 解讀 適合題型 截面法 解答時首先要找準切點,通過作截面來解決.如果內切的是多面體,則作截面時主要抓住多面體過球心的對角面來作 球內切多面體或旋轉體 構造直角三角形法 首先確定球心位置,借助外接的性質——球心到多面體的頂點的距離等于球的半徑,尋求球心到底面中心的距離、半徑、頂點到底面中心的距離構造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半徑 正棱錐、正棱柱的外接球 補形法 因正方體、長方體的外接球半徑易求得,故將一些特殊的幾何體補形為正方體或長方體,便可借助外接球為同一個的特點求解 三條側棱兩兩

10、垂直的三棱錐,從正方體或長方體的八個頂點中選取點作為頂點組成的三棱錐、四棱錐等 平面圖形的翻折問題 [必備知識] 將平面圖形沿其中一條或幾條線段折起,使其成為空間圖形,把這類問題稱為平面圖形的翻折問題.平面圖形經過翻折成為空間圖形后,原有的性質有的發(fā)生了變化,有的沒有發(fā)生變化,弄清它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地,翻折后還在同一個平面上的性質不發(fā)生變化,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的性質發(fā)生變化.解決這類問題就是要據此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間圖形中的線面關系和幾何量的度量值,這是化解翻折問題難點的主要方法. [題組練透] 1.(2017·南通三模)已知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半徑為3,圓心角為的扇形

11、,則這個圓錐的高為________. 解析:因為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半徑為3,圓心角為的扇形,所以圓錐的母線長l=3,設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則底面周長2πr=3×,所以r=1,所以圓錐的高為=2. 答案:2 2.(2017·南京考前模擬)如圖,正△ABC的邊長為2,CD是AB邊上的高,E,F(xiàn)分別為邊AC與BC的中點,現(xiàn)將△ABC沿CD翻折,使平面ADC⊥平面DCB,則棱錐E-DFC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S△DFC=S△ABC=×=,E到平面DFC的距離h等于AD=. VE-DFC=×S△DFC×h=. 答案: 3.(2017·全國卷Ⅰ)如圖,圓形紙片的圓心為O,半

12、徑為5 cm,該紙片上的等邊三角形ABC的中心為O.D,E,F(xiàn)為圓O上的點,△DBC,△ECA,△FAB分別是以BC,CA,AB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沿虛線剪開后,分別以BC,CA,AB為折痕折起△DBC,△ECA,△FAB,使得D,E,F(xiàn)重合,得到三棱錐.當△ABC的邊長變化時,所得三棱錐體積(單位:cm3)的最大值為________. 解析:法一:由題意可知,折起后所得三棱錐為正三棱錐,當△ABC的邊長變化時, 設△ABC的邊長為a(a>0)cm, 則△ABC的面積為a2,△DBC的高為5-a, 則正三棱錐的高為=, ∴25-a>0, ∴0

13、2× =× . 令t=25a4-a5, 則t′=100a3-a4, 由t′=0,得a=4, 此時所得三棱錐的體積最大,為4 cm3. 法二:如圖,連接OD交BC于點G,由題意知,OD⊥BC.易得OG=BC, 設OG=x,則BC=2x,DG=5-x,S△ABC=×2x×3x=3x2, 故所得三棱錐的體積V=×3x2×=x2×=×. 令f(x)=25x4-10x5,x∈, 則f′(x)=100x3-50x4, 令f′(x)>0,即x4-2x3<0,得0

14、法歸納] 解決翻折問題需要把握的兩個關鍵點 (1)解決與翻折有關的問題的關鍵是搞清翻折前后的變化量和不變量.一般情況下,折線同一側的,線段的長度是不變量,位置關系可能會發(fā)生變化,抓住兩個“不變性”. ①與折線垂直的線段,翻折前后垂直關系不改變; ②與折線平行的線段,翻折前后平行關系不改變. (2)解決問題時,要綜合考慮翻折前后的圖形,既要分析翻折后的圖形,也要分析翻折前的圖形. [課時達標訓練] 1.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點E是棱B1B的中點,則三棱錐B1-ADE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VB1-ADE=VD-AEB1=S△AEB1·DA=

15、×××1×1=. 答案: 2.若兩球表面積之比是4∶9,則其體積之比為________. 解析:設兩球半徑分別為r1,r2,因為4πr∶4πr=4∶9, 所以r1∶r2=2∶3,所以兩球體積之比為πr∶πr=3=3=8∶27. 答案:8∶27 3.(2017·天津高考)已知一個正方體的所有頂點在一個球面上,若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為18,則這個球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設正方體的棱長為a,則6a2=18,得a=,設該正方體外接球的半徑為R,則2R=a=3,得R=,所以該球的體積為πR3=×=π. 答案:π 4.已知圓錐的母線長為10 cm,側面積為60π cm2,則此圓

16、錐的體積為________cm3. 解析:設圓錐底面圓的半徑為r,母線長為l,則側面積為πrl=10πr=60π,解得r=6,則圓錐的高h==8,則此圓錐的體積為πr2h=π×36×8=96π. 答案:96π 5.(2017·揚州期末)若正四棱錐的底面邊長為2(單位:cm),側面積為8(單位:cm2),則它的體積為________(單位:cm3). 解析:因為正四棱錐的底面邊長為2,側面積為8,所以底面周長c=8,ch′=8,所以斜高h′=2,正四棱錐的高為h=,所以正四棱錐的體積為×22×=. 答案: 6.設棱長為a的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分別為V1,S1,底面半徑和高均為r的

17、圓錐的體積和側面積分別為V2,S2,若=,則的值為________. 解析:由題意知,V1=a3,S1=6a2,V2=πr3,S2=πr2,由=得,=,得a=r,從而==. 答案: 7.(2017·蘇北三市三模)如圖,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A1=3,點P在棱CC1上,則三棱錐P-ABA1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三棱錐的底面積S△ABA1=×3×3=,點P到底面的距離為△ABC的高h==,故三棱錐的體積VP-ABA1=S△ABA1×h=. 答案: 8.(2017·無錫期末)已知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為一個圓心角為,且面積為3π的扇形,則該圓錐的體積等于__

18、______. 解析:設圓錐的母線為l,底面半徑為r, 因為3π=πl(wèi)2,所以l=3,所以πr×3=3π, 所以r=1,所以圓錐的高是=2,所以圓錐的體積是×π×12×2=. 答案: 9.(2017·徐州古邳中學摸底)表面積為24π的圓柱,當其體積最大時,該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的比為________. 解析:設圓柱的高為h,底面半徑為r, 則圓柱的表面積S=2πr2+2πrh=24π, 即r2+rh=12,得rh=12-r2, ∴V=πr2h=πr(12-r2)=π(12r-r3), 令V′=π(12-3r2)=0,得r=2, ∴函數V=πr2h在區(qū)間(0,2]上單調遞增,

19、在區(qū)間[2,+∞)上單調遞減,∴r=2時,V最大, 此時2h=12-4=8,即h=4,=. 答案: 10.三棱錐P-ABC中,PA⊥平面ABC,AC⊥BC,AC=BC=1,PA=,則該三棱錐外接球的表面積為________. 解析:把三棱錐P-ABC看作由平面截一個長、寬、高分別為1、1、的長方體所得的一部分(如圖).易知該三棱錐的外接球就是對應長方體的外接球.又長方體的體對角線長為=,故外接球半徑為,表面積為4π×2=5π. 答案:5π 11.已知正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底面邊長為2,則側棱PA的長為________. 解析:設底面正三角形ABC的中心為O,又底面邊長為2,

20、故OA=,由VP-ABC=PO·S△ABC,得=PO××22,PO=,所以PA==2. 答案:2 12.(2017·蘇州期末)一個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分別為3,8,9,若在該長方體上面鉆一個圓柱形的孔后其表面積沒有變化,則圓孔的半徑為________. 解析:圓柱兩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孔的打法有三種,所以有三種情況:①孔高為3,則2πr2=2πr×3,解得r=3;②孔高為8,則r=8;③孔高為9,則r=9.而實際情況是,當r=8,r=9時,因為長方體有個棱長為3,所以受限制不能打,所以只有①符合. 答案:3 13.如圖所示,在體積為9的長方體ABCD-A1B1C1D1中,對角線B1D

21、與平面A1BC1交于點E,則四棱錐E-A1B1C1D1的體積V=________. 解析:連結B1D1交A1C1于點F,連結BD,BF,則平面A1BC1∩平面BDD1B1=BF,因為E∈平面A1BC1,E∈平面BDD1B1,所以E∈BF.因為F是A1C1的中點,所以BF是中線,又B1F綊BD,所以=,故點E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是BB1的,所以四棱錐E-A1B1C1D1的體積V=×S四邊形A1B1C1D1×BB1=V長方體ABCD-A1B1C1D1=1. 答案:1 14.半徑為2的球O中有一內接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側棱垂直底面).當該正四棱柱的側面積最大時,球的表面積與該正四棱

22、柱的側面積之差是________. 解析:依題意,設球的內接正四棱柱的底面邊長為a、高為h,則有16=2a2+h2≥2ah,即4ah≤16,該正四棱柱的側面積S=4ah≤16,當且僅當h=a=2時取等號.因此,當該正四棱柱的側面積最大時,球的表面積與該正四棱柱的側面積之差是4π×22-16=16(π-). 答案:16(π-) 1.已知三棱錐S-ABC所在頂點都在球O的球面上,且SC⊥平面ABC,若SC=AB=AC=1,∠BAC=120°,則球O的表面積為________. 解析:∵AB=AC=1,∠BAC=120°, ∴BC==, ∴三角形ABC的外接圓直徑2r==2, ∴r

23、=1. ∵SC⊥平面ABC,SC=1, ∴該三棱錐的外接球半徑R==, ∴球O的表面積S=4πR2=5π. 答案:5π 2.(2017·南京三模)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BC=2,BB1=3,∠ABC=90°,點D為側棱BB1上的動點.當AD+DC1最小時,三棱錐D-ABC1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所以BB1⊥AB,又因為∠ABC=90°,即BC⊥AB,又BC∩BB1=B,所以AB⊥平面BB1C1C, 因為AB=1,BC=2,點D為側棱BB1上的動點,所以側面展開,當AD+DC1最小時,BD=

24、1,所以S△BDC1=×BD×B1C1=1,所以三棱錐D-ABC1的體積為×S△BDC1×AB=. 答案: 3.設四面體的六條棱的長分別為1,1,1,1,和a,且長為a的棱與長為的棱異面,則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析:如圖所示,AB=,CD=a,設點E為AB的中點,則ED⊥AB,EC⊥AB,則ED==,同理EC=.由構成三角形的條件知0<a<ED+EC=,所以0<a<. 答案:(0,) 4.如圖,已知AB為圓O的直徑,C為圓上一動點,PA⊥圓O所在的平面,且PA=AB=2,過點A作平面α⊥PB,分別交PB,PC于E,F(xiàn),當三棱錐P-AEF的體積最大時,tan∠BAC=__

25、______. 解析:∵PB⊥平面AEF, ∴AF⊥PB. 又AC⊥BC,AP⊥BC, ∴BC⊥平面PAC, ∴AF⊥BC,∴AF⊥平面PBC,∴∠AFE=90°. 設∠BAC=θ,在Rt△PAC中, AF===, 在Rt△PAB中,AE=PE=, ∴EF=, ∴VP-AEF=AF·EF·PE=AF·· =·=·≤,∴當AF=1時,VP-AEF取得最大值,此時AF==1,∴cos θ=,sin θ=,∴tan θ=. 答案: 第2課時平行與垂直(能力課) [??碱}型突破] 線線、線面位置關系的證明 [例1] (2017·江蘇高考)如圖,在三棱錐A-BCD

26、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點E,F(xiàn)(E與A,D不重合)分別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證:(1)EF∥平面ABC; (2)AD⊥AC. [證明] (1)在平面ABD內,因為AB⊥AD,EF⊥AD, 所以EF∥AB. 又因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因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 BC?平面BCD,BC⊥BD, 所以BC⊥平面ABD. 因為AD?平面ABD, 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

27、. 又因為AC?平面ABC, 所以AD⊥AC. [方法歸納] 立體幾何證明問題的注意點 (1)證明立體幾何問題的主要方法是定理法,解題時必須按照定理成立的條件進行推理.如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要求其中一條直線在平面內,另一條直線必須說明它在平面外;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要求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須是相交直線等,如果定理的條件不完整,則結論不一定正確. (2)證明立體幾何問題,要緊密結合圖形,有時要利用平面幾何的相關知識,因此需要多畫出一些圖形輔助使用. [變式訓練] 1.(2017·蘇錫常鎮(zhèn)一模)如圖,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側面AA1C1C是菱形,AC1與A1C交于點O,

28、E是棱AB上一點,且OE∥平面BCC1B1. (1)求證:E是AB的中點; (2)若AC1⊥A1B,求證:AC1⊥BC. 證明:(1)連結BC1,因為OE∥平面BCC1B1,OE?平面ABC1,平面BCC1B1∩平面ABC1=BC1,所以OE∥BC1 . 因為側面AA1C1C是菱形,AC1∩A1C=O, 所以O是AC1中點, 所以==1,E是AB的中點. (2)因為側面AA1C1C是菱形,所以AC1⊥A1C, 又AC1⊥A1B,A1C∩A1B=A1,A1C?平面A1BC,A1B?平面A1BC,所以AC1⊥平面A1BC, 因為BC?平面A1BC,所以AC1⊥BC.

29、2.(2017·蘇州模擬)在如圖所示的空間幾何體ABCDPE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PA⊥平面ABCD,PA∥EB,且PA=AD=4,EB=2. (1)若點Q是PD的中點,求證:AQ⊥平面PCD; (2)證明:BD∥平面PEC. 證明:(1)因為PA=AD,Q是PD的中點,所以AQ⊥PD. 又PA⊥平面ABCD, 所以CD⊥PA. 又CD⊥DA,PA∩DA=A, 所以CD⊥平面ADP. 又因為AQ?平面ADP, 所以CD⊥AQ, 又PD∩CD=D, 所以AQ⊥平面PCD. (2)取PC的中點M,連結AC交BD于點N,連結MN,ME, 在△PAC中,易知MN

30、=PA,MN∥PA, 又PA∥EB,EB=PA, 所以MN=EB,MN∥EB, 所以四邊形BEMN是平行四邊形,所以EM∥BN. 又EM?平面PEC,BN?平面PEC, 所以BN∥平面PEC,即BD∥平面PEC. 兩平面之間位置關系的證明 [例2] (2017·南京模擬)如圖,直線PA垂直于圓O所在的平面,△ABC內接于圓O,且AB為圓O的直徑,M為線段PB的中點,N為線段BC的中點. 求證:(1)平面MON∥平面PAC; (2)平面PBC⊥平面MON. [證明] (1)因為M,O,N分別是PB,AB,BC的中點, 所以MO∥PA,NO∥AC, 又MO∩NO=O

31、,PA∩AC=A, 所以平面MON∥平面PAC. (2)因為PA⊥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PA⊥BC. 由(1)知,MO∥PA, 所以MO⊥BC. 連結OC,則OC=OB,因為N為BC的中點, 所以ON⊥BC. 又MO∩ON=O,MO?平面MON,ON?平面MON, 所以BC⊥平面MON. 又BC?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平面MON. [方法歸納] 1.證明面面平行依據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個面內兩條相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即可,從而將證明面面平行轉化為證明線面平行,再轉化為證明線線平行. 2.證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證明一個面過另一個

32、面的一條垂線,將證明面面垂直轉化為證明線面垂直,一般先從現(xiàn)有直線中尋找,若圖中不存在這樣的直線,則借助中線、高線或添加輔助線解決. [變式訓練] 1.(2017·無錫期末)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AP⊥平面PCD,E,F(xiàn)分別為PC,AB的中點.求證: (1)平面PAD⊥平面ABCD; (2)EF∥平面PAD. 證明:(1)因為AP⊥平面PCD,CD?平面PCD, 所以AP⊥CD, 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所以AD⊥CD, 又因為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因為CD?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D⊥

33、平面ABCD. (2)連結AC,BD交于點O,連結OE,OF, 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所以O點為AC的中點, 因為E為PC的中點, 所以OE∥PA, 因為OE?平面PAD,PA?平面PAD, 所以OE∥平面PAD, 同理可得:OF∥平面PAD, 又因為OE∩OF=O,所以平面OEF∥平面PAD, 因為EF?平面OEF,所以EF∥平面PAD. 2.(2016·江蘇高考)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證:(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

34、C1F. 證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 在△ABC中,因為D,E分別為AB,BC的中點, 所以DE∥AC,于是DE∥A1C1. 又因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所以直線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 因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 又因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 所以A1C1⊥平面ABB1A1. 因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 又因為B1

35、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 因為直線B1D?平面B1DE, 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空間線面位置關系的綜合問題 [例3] (2017·蘇北三市模擬)如圖,AB為圓O的直徑,點E,F(xiàn)在圓O上,且AB∥EF,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圓O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1)求證:平面AFC⊥平面CBF. (2)在線段CF上是否存在一點M,使得OM∥平面ADF?并說明理由. [解] (1)證明:∵平面ABCD⊥平面ABEF,CB⊥AB,平面ABCD∩平面ABEF=AB, ∴CB⊥平面ABEF

36、. ∵AF?平面ABEF, ∴AF⊥CB.又AB為圓O的直徑, ∴AF⊥BF.又BF∩CB=B, ∴AF⊥平面CBF. ∵AF?平面AFC,∴平面AFC⊥平面CBF. (2)當M為CF的中點時,OM∥平面ADF. 證明如下: 取CF中點M,設DF的中點為N,連結AN,MN, 則MN綊CD,又AO綊CD,則MN綊AO, ∴四邊形MNAO為平行四邊形, ∴OM∥AN,又AN?平面DAF,OM?平面DAF, ∴OM∥平面DAF. [方法歸納] 與平行、垂直有關的存在性問題的解題步驟 [變式訓練] 1.如圖,四邊形ABCD是矩形,平面ABCD⊥平面BCE,BE⊥EC

37、. (1)求證:平面AEC⊥平面ABE; (2)點F在BE上,若DE∥平面ACF,求的值. 解:(1)證明:∵四邊形ABCD為矩形,∴AB⊥BC, ∵平面ABCD⊥平面BCE, ∴AB⊥平面BCE,∴CE⊥AB. 又∵CE⊥BE,AB∩BE=B, ∴CE⊥平面ABE, 又∵CE?平面AEC,∴平面AEC⊥平面ABE. (2)連結BD交AC于點O,連結OF. ∵DE∥平面ACF,DE?平面BDE,平面ACF∩平面BDE=OF. ∴DE∥OF,又在矩形ABCD中,O為BD中點, ∴F為BE中點,即=. 2.如圖,在矩形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DA的中點.將矩形ABC

38、D沿線段EF折起,使得∠DFA=60°.設G為AF上的點. (1)試確定點G的位置,使得CF∥平面BDG; (2)在(1)的條件下,證明:DG⊥AE. 解:(1)當點G為AF的中點時,CF∥平面BDG. 證明如下: 因為E,F(xiàn)分別為BC,DA的中點, 所以EF∥AB∥CD. 連結AC交BD于點O,連結OG,則AO=CO. 又G為AF的中點, 所以CF∥OG. 因為CF?平面BDG,OG?平面BDG. 所以CF∥平面BDG. (2)因為E,F(xiàn)分別為BC,DA的中點,所以EF⊥FD,EF⊥FA. 又FD∩FA=F, 所以EF⊥平面ADF, 因為DG?平面ADF,

39、 所以EF⊥DG. 因為FD=FA,∠DFA=60°, 所以△ADF是等邊三角形,DG⊥AF, 又AF∩EF=F, 所以DG⊥平面ABEF. 因為AE?平面ABEF, 所以DG⊥AE. [課時達標訓練] 1.如圖,在三棱錐V-ABC中,O,M分別為AB,VA的中點,平面VAB⊥平面ABC,△VAB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AC⊥BC且AC=BC. (1)求證:VB∥平面MOC; (2)求線段VC的長. 解:(1)證明:因為點O,M分別為AB,VA的中點, 所以MO∥VB. 又MO?平面MOC,VB?平面MOC, 所以VB∥平面MOC. (2)因為AC=BC,O為AB

40、的中點,AC⊥BC,AB=2,所以OC⊥AB,且CO=1. 連結VO,因為△VAB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所以VO=.又平面VAB⊥平面ABC,OC⊥AB,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 所以OC⊥平面VAB,所以OC⊥VO, 所以VC==2. 2.(2017·南通二調)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1B與AB1交于點D,A1C與AC1交于點E. 求證:(1)DE∥平面B1BCC1; (2)平面A1BC⊥平面A1ACC1. 證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四邊形A1ACC1為平行四邊形. 又E為A1C與AC1的交點, 所

41、以E為A1C的中點. 同理,D為A1B的中點,所以DE∥BC. 又BC?平面B1BCC1,DE?平面B1BCC1, 所以DE∥平面B1BCC1.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 又BC?平面ABC,所以AA1⊥BC. 又AC⊥BC,AC∩AA1=A,AC?平面A1ACC1,AA1?平面A1ACC1,所以BC⊥平面A1ACC1. 因為BC?平面A1BC,所以平面A1BC⊥平面A1ACC1. 3.(2017·南京三模)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E,F(xiàn)分別為棱BC,CD上的點,且BD∥平面AEF. (1)求證:EF∥平面ABD; (2)若

42、BD⊥CD,AE⊥平面BCD,求證:平面AEF⊥平面ACD. 證明:(1)因為BD∥平面AEF, BD?平面BCD,平面AEF∩平面BCD=EF, 所以 BD∥EF. 因為BD?平面ABD,EF?平面ABD, 所以 EF∥平面ABD. (2)因為AE⊥平面BCD,CD?平面BCD, 所以AE⊥CD. 因為BD⊥CD,BD∥EF,所以 CD⊥EF, 又AE∩EF=E,AE?平面AEF,EF?平面AEF, 所以CD⊥平面AEF. 又CD?平面ACD,所以平面AEF⊥平面ACD. 4.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B∥CD,AB⊥BC,AB=BC=1,DC=2

43、,點E在PB上. (1)求證:平面AEC⊥平面PAD; (2)當PD∥平面AEC時,求PE∶EB的值. 解:(1)證明:在平面ABCD中,過A作AF⊥DC于F,則CF=DF=AF=1, ∴∠DAC=∠DAF+∠FAC=45°+45°=90°, 即AC⊥DA. 又PA⊥平面ABCD,AC?平面ABCD,∴AC⊥PA. ∵PA?平面PAD,AD?平面PAD,且PA∩AD=A, ∴AC⊥平面PAD. 又AC?平面AEC,∴平面AEC⊥平面PAD. (2)連結BD交AC于O,連結EO. ∵PD∥平面AEC,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EC=EO, ∴PD∥EO, 則P

44、E∶EB=DO∶OB. 又△DOC∽△BOA, ∴DO∶OB=DC∶AB=2∶1, ∴PE∶EB的值為2. 5.(2017·揚州考前調研)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梯形,CD∥AB,AB=2CD,AC交BD于O,銳角△PAD所在平面⊥底面ABCD,PA⊥BD,點Q在側棱PC上,且PQ=2QC. 求證:(1)PA∥平面QBD; (2)BD⊥AD. 證明:(1)連結OQ, 因為AB∥CD,AB=2CD, 所以AO=2OC,又PQ=2QC, 所以PA∥OQ, 因為OQ?平面QBD,PA?平面QBD, 所以PA∥平面QBD. (2)在平面PAD內

45、過P作PH⊥AD于H, 因為側面PAD⊥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H?平面PAD, 所以PH⊥平面ABCD, 又BD?平面ABCD,所以PH⊥BD. 又PA⊥BD,且PA∩PH=P,PA?平面PAD,PH?平面PAD, 所以BD⊥平面PAD, 又AD?平面PAD,所以BD⊥AD. 6.如圖,在多面體ABCDFE中,四邊形ABCD是矩形,四邊形ABEF為等腰梯形,且AB∥EF,AF=2,EF=2AB=4,平面ABCD⊥平面ABEF. (1)求證:BE⊥DF; (2)若P為BD的中點,試問:在線段AE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PQ∥平面BCE?若存在,找出點Q的位

46、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證明:如圖,取EF的中點G,連結AG, 因為EF=2AB,所以AB=EG, 又AB∥EG,所以四邊形ABEG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G∥BE,且AG=BE=AF=2. 在△AGF中,GF=EF=2,AG=AF=2, 所以AG2+AF2=GF2,所以AG⊥AF. 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所以AD⊥AB, 又平面ABCD⊥平面ABEF,且平面ABCD∩平面ABEF=AB,AD?平面ABCD, 所以AD⊥平面ABEF, 又AG?平面ABEF,所以AD⊥AG. 因為AD∩AF=A,所以AG⊥平面ADF. 因為AG∥BE,所以BE⊥平面ADF. 因為DF?平面ADF,所以BE⊥DF. (2)存在點Q,且點Q為AE的中點,使得PQ∥平面BCE. 證明如下:連結AC,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 所以P為AC的中點. 在△ACE中,因為點P,Q分別為AC,AE的中點, 所以PQ∥CE. 又PQ?平面BCE,CE?平面BCE, 所以PQ∥平面BCE. 2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