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章 實用類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7套]1.zip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章 實用類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7套]1.zip,打包7套,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章,實用類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7套]1,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實用,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
分析手法、探究傳主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翻譯奇人許淵沖
鄧 郁
“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獎,王希季是70年代長征一號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獎,比振寧晚了五十(多)年??!”93歲的許淵沖鶴發(fā)白眉,聲如洪鐘,中氣十足,講到暢快處,還會把袖口往上擼。8月22日,中國翻譯協(xié)會在外文局禮堂為獲得國際翻譯家聯(lián)盟最高榮譽“北極光獎”的他舉行了盛大的授獎儀式。作為和傅雷、錢鐘書同時代的資深翻譯家,許淵沖已出版了120多本譯作,翻譯了《楚辭》《詩經(jīng)》《西廂記》《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經(jīng)典,被譽為“20世紀下半葉中國典籍翻譯歷史上的豐碑”。
與他相伴了半個世紀的夫人照君則對我說:“許先生,是一個奇人啊?!?
許淵沖是翻譯界的“少數(shù)派”。多年來,翻譯界強調譯文要忠實原文。他的翻譯卻不拘泥于原作,講求再創(chuàng)造。他認為翻譯“要發(fā)揮譯語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論”也成為了他在翻譯界備受質疑和詬病的一點。陸谷孫、王佐良、許鈞等翻譯家都曾公開和他唱反調。
率性、張揚的個性,讓他在崇尚低調的翻譯圈子里“獨樹一幟”。不少人讀許淵沖的回憶錄《逝水年華》,既覺得痛快,又感嘆此人毫不自謙。他重視感情,又難說諳熟“人情”??芍^“狂作文章信手書,一章一句真性情”。雖然在學術界備受爭議,但在中國詩詞的翻譯成就上,許淵沖早已得到國內外公認。自1980年起,他開始致力于把唐詩、宋詞、元曲譯為英法韻文。已故賓州大學教授顧毓琇贊譽許譯:“歷代詩、詞、曲譯成英文,且能押韻自然,功力過人,實為有史以來第一!”
但他的成功,卻是從挨批斗開始的。1958年,許淵沖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熱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澤東《沁園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試著將其譯成英文?!罢f來也怪,我一譯詩,什么熱、累、批、斗全都沒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等我把詞譯完,批斗會也結束了?!痹诨貞涗浿?,許淵沖更是不吝筆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聯(lián)大。那時候的聯(lián)大可謂大師云集。聞一多講《詩經(jīng)》,劉文典講《史通》,羅庸講唐詩,蒲江青講宋詞,蕭乾談“創(chuàng)作與譯詩”,卞之琳談“寫詩與譯詩”……這些都奠定了許淵沖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畢生追求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譯準則,則來自朱光潛和錢鐘書的影響,受朱光潛的熏陶,他奠定了詩譯的理論基礎:不但要寫景,還要傳情;不僅存義,而且存音。他屢次寫信向錢鐘書請教詩詞翻譯中的問題,后者都不吝回信點撥,給了許淵沖無窮的動力。
北大暢春園的許家,一套70平米的簡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陳設,莫過于滿滿當當?shù)臅?。那座透明的“北極光”獎杯即被擱在書架的最上層,不踮著腳,幾乎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比起獎杯,許淵沖更親近的是書桌上的綠格白底稿紙、放大鏡,和一臺看不出年代的長城臺式電腦?!胺g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羅米修斯,永遠進行著自己的事業(yè)?!焙驮S淵沖相交甚篤的翻譯家許鈞說,如今他的作息如鐘表一樣規(guī)律:早9點到陽臺做操,早飯后翻譯《莎士比亞集》,午睡后看看報紙,晚7點收看《新聞聯(lián)播》,飯后接著翻譯,直到深夜。有時他會半夜里坐起,打開電燈,把夢里想到的東西寫下,生怕第二天忘記了。
晚年的許淵沖愛讀《參考消息》,常看《海峽兩岸》。早年在西南聯(lián)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現(xiàn)在被包裹在一顆濃烈的愛國心里。他心里時刻懷揣著讓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楊振寧的話:“‘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幫助克服了中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國人的最強項,中國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這也可以長自己的志氣,滅他人的威風了。”許淵沖已年過九旬,但精神矍鑠,正如朱自清的舊詩所云:“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節(jié)選自《人物周刊》,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許淵沖,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2010年,中國翻譯協(xié)會授予他“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8月2日榮獲國際譯聯(lián)最高榮譽“北極光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②楊振寧、王希季都是許淵沖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同窗。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A.許淵沖的“優(yōu)勢論”在翻譯界備受質疑和詬病,這也使得他的翻譯成就直到2014年獲“北極光獎”才被認可,可謂大器晚成的代表。
B.許淵沖引用楊振寧的話“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幫助克服了中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對楊振寧觀點的贊同,也表現(xiàn)了他自己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C.許淵沖把“北極光”獎杯擱在書架的最上層,不踮著腳,幾乎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可見,許淵沖并不在乎這個獎,更關心他的翻譯事業(yè)。
D.許淵沖翻譯成就的取得,離不開西南聯(lián)大老師們的影響。他曾屢次向錢鐘書當面請教翻譯問題,后者更是悉心點撥,給了他無窮的動力。
E.“翻譯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羅米修斯,永遠進行著自己的事業(yè)?!狈g家許鈞的話說明他雖公開和許淵沖唱過反調,但并不影響他對許淵沖的認可。
解析:選B、E。A.“才被認可”有誤,從原文看,許淵沖的成就早已得到公認;C.“許淵沖并不在乎這個獎”說法不嚴謹;D.“他曾屢次向錢鐘書當面請教翻譯問題”不夠準確,是“寫信”請教錢鐘書。
2.“與他相伴了半個世紀的夫人照君則對我說:‘許先生,是一個奇人啊?!闭埥Y合材料簡要概述許淵沖“奇”在何處。
答: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傳主的形象。從文中看,許淵沖的“奇”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段,抓住關鍵信息進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他是翻譯界的“少數(shù)派”。堅持翻譯“優(yōu)勢論”,不拘于原作,講求再創(chuàng)造。②他在翻譯圈里“獨樹一幟”。他個性率直、張揚,重視感情,又難諳人情。③雖在學術界備受爭議,但他在中國詩詞翻譯的成就得到國內外公認。詩詞曲譯成英文,實為第一,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④他的成功,居然是從挨批斗開始的。
3.許淵沖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答: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傳主成就的原因。在這篇傳記中,作者在寫許淵沖取得成就的同時,對其成功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地分析,作答時,要在文中圈畫出這些關鍵語句,再進行梳理整合,然后分點概括。
答案:①有忘我的精神,專注而執(zhí)著。(挨批斗時,再苦再累,一譯詩,眼里只有翻譯。)②良好教育和大師教導,奠定他的文化根基和翻譯準則。(西南聯(lián)大的求學經(jīng)歷和受到朱光潛、錢鐘書的影響。)③淡泊名利,熱愛并執(zhí)著于自己的翻譯事業(yè)。(“北極光”獎杯束之高閣。)④工作投入而有規(guī)律。作息像鐘表一樣。⑤有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感。(關注《參考消息》和《海峽兩岸》,時刻懷揣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慮。)
★4.文章結尾援引朱自清的詩句“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來評價年過九旬的許淵沖。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答:
解析:“夕陽無限好”是說年過九旬的許淵沖仍執(zhí)著一念,在自己喜愛的事業(yè)上努力進取。“何須惆悵近黃昏”,是說作者對許淵沖積極樂觀的情懷寄予了充分肯定。作答時,要結合材料具體分析許淵沖的做法。
答案:觀點: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了許淵沖雖年過九旬仍執(zhí)著進取、堅持作為的積極樂觀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許先生的欣賞和肯定。①許淵沖93歲獲獎,雖比同學楊振寧、王希季都晚很多年,但發(fā)言時激情澎湃,聲如洪鐘,中氣十足,體現(xiàn)其老而彌堅的樂觀精神。②許淵沖晚年勤奮譯著,堅持不懈。有時深夜也會坐起,把夢里想到的東西寫下,體現(xiàn)其積極作為的進取精神。③許淵沖晚年??础秴⒖枷ⅰ贰逗{兩岸》,關注時事。這種心系天下的愛國情懷,充分體現(xiàn)其耄耋之年仍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紀念常書鴻先生
樊錦詩
早在1927年,常書鴻先生就留學法國,學習油畫。1932年從國立里昂美術??茖W校畢業(yè)后,不斷參加里昂和巴黎的沙龍展,并連年榮獲各種榮譽獎,常書鴻以他對西方繪畫的獨特領悟,在油畫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如《懷鄉(xiāng)曲》《G夫人肖像》等作品,在當時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稇燕l(xiāng)曲》和《畫家家庭》等作品中還體現(xiàn)出常書鴻藝術中特有的一種中國情調。
20世紀30年代的常書鴻先生和很多在國外留學的畫家一樣,懷抱著振興中國藝術的大志,努力探索革新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道路。常先生在1933年至1935年間和幾位藝術家共同發(fā)起了“中國留法藝術家學會”,常常在一起探討中國美術發(fā)展的前途問題。他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對中國繪畫的發(fā)展及當時的畫壇進行了坦率的評論。他通過留學歐洲的藝術實踐,深刻地看到了當時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弊端,認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的藝術是沒有出路的。這些看法至今仍然令人深思。
1936年,常書鴻在巴黎看到了敦煌石窟圖錄,看到了吉美博物館所藏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正是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以非法手段獲取的。這些優(yōu)秀的祖國傳統(tǒng)藝術使他感到十分震驚。他感到有責任回到祖國研究、繼承和發(fā)揚這些偉大的藝術。憑著一種強烈的愛國熱忱,他毅然回到了多災多難的祖國。
學習敦煌藝術,繼承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藝術,可以說是常書鴻最初投身到敦煌藝術事業(yè)的初衷。在敦煌藝術研究所和文物研究所的長期艱苦工作中,常書鴻堅持研究臨摹敦煌壁畫。他臨繪了不少高質量的壁畫摹本,體現(xiàn)了他對敦煌壁畫色彩表現(xiàn)的深刻認識,以及對裝飾造型的把握,代表了敦煌研究院早期臨摹工作的成就。
作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長。常書鴻領導著全所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因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臨摹和藝術創(chuàng)作。盡管如此,他始終沒有丟下畫筆,總在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進行著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畫了很多敦煌及西北地區(qū)的風景和人物寫生,表現(xiàn)了畫家豐富的生活情趣,對敦煌和西北地區(qū)的深厚感情,及其極高的藝術造詣。直到晚年,他移居北京。仍然創(chuàng)作不息,并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些大型繪畫作品,有的還被國外收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對敦煌藝術的探索和研究始終貫穿在常書鴻先生的敦煌工作之中。他以一個藝術家敏銳的眼光看到了敦煌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敦煌壁畫以其內容的無限豐富性、強烈的時代性以及廣泛的人民性,代表著中國古代藝術的精髓。但這樣一種偉大的藝術卻由于出自無名畫工之手,而得不到文人畫家的重視。為此,常書鴻先生發(fā)表了很多文章,介紹敦煌藝術的風格和特點,強調它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四十至六十年代,在國內對敦煌藝術的研究還非常不足,參考資料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常先生以他豐富的學識和藝術洞察力,對敦煌藝術的總結和概述,在當時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為后來的美術研究奠定了基礎,一些觀點和看法至今仍然具有啟發(fā)性。
常書鴻先生的理論修養(yǎng)是多方面的,他雖長期受到西方藝術的熏陶。但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他對敦煌藝術研究體現(xiàn)著角度多、視野廣的特點。能夠從世界藝術的互動與發(fā)展中,看到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神。常先生在工作之余寫下許多動人的散文與小品,如《喜鵲的故事》《敦煌抒懷》等,反映出他對敦煌的無限熱愛,表現(xiàn)了一個藝術家豐富的生活情趣。晚年所著自傳《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全面地回顧了他的人生歷程,更表現(xiàn)出他對敦煌的無限眷戀之情。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1944年2月1日國立敦煌研究所在莫高窟成立,常書鴻被任命為第一任所長,他先后又從重慶、成都聘請了史巖、董希史等各方面的專家,在殘破荒涼、人跡罕至的莫高窟,住破廟,喝苦水,開展保護研究工作。(段文杰《悼念敦煌文物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常書鴻先生》)
②(莫高窟)千佛洞,實際上不是一千個,除去已經(jīng)廢圮的,他們共整理出四百八十六個。這些壁畫如果按一定寬度排起來,約有二十華里,可謂天下第一藝術長廊!這樣的壁畫,包括古代傳說、神話故事、佛經(jīng)故事、古代人民生活寫照,甚至有天象圖、地理圖。所以要想對每一組或每一幅進行識別和注釋,就要閱讀大量書籍。包括哲學、歷史、宗教史、佛經(jīng)、美術史等等。(穆靜《敦煌之戀》)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A.作為一名中國人,常書鴻的很多油畫作品融入了一些中國情調,這源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令他在當時的畫壇獲得較高的聲譽。
B.常書鴻在留學期間,結合藝術實踐,逐漸意識到當時的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要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須擺脫形式方面的要求,緊密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
C.常書鴻熱愛繪畫,進入敦煌后他也沒有丟下畫筆,不僅臨繪了高質量的壁畫摹本,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表現(xiàn)西北地區(qū)風物的作品。
D.常書鴻在法國看到敦煌藝術的圖錄及作品后毅然回國,立即投身于敦煌莫高窟的石窟保護、壁畫臨摹及研究工作,為保護民族瑰寶做出重要貢獻。
E.本文通過記敘常書鴻在藝術創(chuàng)作與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內容,表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藝術家熱愛藝術、熱愛敦煌、熱愛祖國的偉大情懷。
解析:選C、E。A項,“這源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于文中無依據(jù);B項,“就必須擺脫形式方面的要求”有誤,原文表述為“認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的藝術是沒有出路的”;D項,“立即投身于……”表述不準確,原文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臨摹和藝術創(chuàng)作”。
6.在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過程中,常書鴻需要面對哪些困難?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答:
解析:從原文中看,常書鴻在敦煌文化保護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除了在第五、六段外,還應關注“相關鏈接”中的部分內容。作答時,先概括后分析,不要遺漏要點。
答案:①工作環(huán)境艱苦:莫高窟人跡罕至,殘破荒涼,生活條件差。②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大量的壁畫需要臨摹、識別與注釋,需要閱讀大量書籍。③基礎條件差:國內參考資料匱乏,相關研究非常不足,人們對敦煌藝術的重視程度不夠等。
7.常書鴻的一生反映了一位畫家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革新與探索,這在材料中有哪些體現(xiàn)?請簡要分析。
答:
解析:抓住題干中的“革新與探索”,準確篩選相關信息,然后分條作答即可。
答案:①探討中國美術發(fā)展的前途問題,并發(fā)表一些坦率的評論。②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藝術,對敦煌壁畫色彩表現(xiàn)有深刻認識,也有對裝飾造型的把握。③看到了敦煌藝術的價值,對敦煌藝術做出在當時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總結和概述,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④用世界藝術的互動與發(fā)展的視角,對敦煌藝術的研究角度多、視野廣。
★8.常書鴻先生身上有著老一輩藝術家杰出的素養(yǎng)與品格。結合原文談談你的理解。
答:
解析:先對常書鴻“素養(yǎng)與品格”進行篩選和整合,再抓住這些要點進行分析。要做到觀點鮮明,辯證說理,言必有據(jù)。
答案:①熱愛祖國,甘于奉獻。他對祖國藝術瑰寶充滿熱愛,毅然回國,耗盡畢生心血,為敦煌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做出杰出的貢獻。②深厚的繪畫功底和理論素養(yǎng)。他留學西方,學習油畫,對西方藝術及中國傳統(tǒng)藝術都有自己的認識,能夠多角度、大視野地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神。③眼光敏銳,善于發(fā)現(xiàn)。在留學期間就認識到敦煌石窟的藝術價值,回國后又能憑借自己的學識與藝術洞察力深入開展敦煌研究。④矢志不移,堅持不懈。在敦煌石窟的保護與研究中,能夠面對各種困難,從未放棄,為之后的敦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6
比較報道的角度,探究新聞的價值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材料一:
提到當代的人文學術出版,人們對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耳熟能詳,但對這套“經(jīng)典與解釋”叢書卻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覺中,這套由著名學者劉小楓、甘陽教授策劃并主編的叢書已運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種圖書。如此規(guī)模,“漢譯名著”之外,恐怕絕無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學術源流”的學術主張也愈益獲得認同,在教育界和學術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日前,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華夏出版社主辦的“從古典重新開始——‘經(jīng)典與解釋’叢書15年350余種出版紀念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大家對“經(jīng)典與解釋”叢書在漢語學界發(fā)揮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針對當今時代的思想狀況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其中,趙汀陽、楊立華兩位教授關于“今天,我們如何對待經(jīng)典”的討論在與會者中引起廣泛興趣。
(選自《中華讀書報》,有刪改)
材料二:
繼續(xù)生長,經(jīng)典才能不死
趙汀陽
經(jīng)過了這一百多年,中國已是一個跨文化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經(jīng)典是中國的,西方的經(jīng)典也是中國的,這已是一個事實,不管喜歡不喜歡,我們都沒有辦法否定。
西方有位學者在題為《何為經(jīng)典》的一篇文章中討論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師,但是在巴赫那個時代,對于當時的新古典主義來說,巴赫是太老太過時了,所以不被人們注意,巴赫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死后也默默無聞,一直過了80年,由于門德爾松對巴赫的解釋和推廣,才使巴赫成為巴赫,否則他頂多就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小角色而已。我們一般認為經(jīng)典是沒有時間性的,經(jīng)典具有某種內在品質或者是某種內在價值,故能超越時間,超越一切界限,這篇文章認為不是的,而是認為經(jīng)典恰恰是歷史的產(chǎn)物。具體到巴赫,我們會覺得,雖然是門德爾松將巴赫重新發(fā)掘出來的,但是總有某種理由使其能夠被接受為經(jīng)典,而這個學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樂成了一項偉大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事業(yè)就是德國的民族統(tǒng)一和清教運動。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那柏拉圖呢?那孔子呢?假如沒有董仲舒為首的漢儒的努力,孔子會成為經(jīng)典嗎?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的區(qū)分和關系問題。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是不太一樣的東西。經(jīng)典是經(jīng)常不在場的,有人說,所謂經(jīng)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書架上永遠不看的那些書。但是傳統(tǒng)不一樣,傳統(tǒng)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傳統(tǒng)是在場的。傳統(tǒng)不是存在于遺物當中,而是作為遺產(chǎn)的存在。遺物是什么東西,遺物是死的東西,就是我們擱在博物館、圖書館或者景點被供奉被參觀偶爾也被懷念的東西,它存而不活。所以當我們把一個古代的東西給對象化了,變成外在于我們生活的東西,那它就是一個遺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讓他閃亮登場。遺產(chǎn)和遺物不一樣,遺產(chǎn)是始終在場的東西,是我們繼續(xù)在使用的東西。傳統(tǒng)是活的遺產(chǎn),而不是死的遺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經(jīng)典目前其實處在危險當中。中國的經(jīng)典雖然被我們所尊敬,但和當下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太多關系了。這些經(jīng)典不再塑造我們的生活,不再塑造我們的人格,不再和偉大的事業(yè)相關,這個時候它就很容易變成擺設,或者變成了電視上的表演。我們可以問一句,哪些傳統(tǒng)是現(xiàn)代中國人堅決不愿舍棄的呢?我們可能會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很難說哪樣傳統(tǒng)是大家拼命要維護的,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國的文明是很堅韌的,今天的斷裂不是完全的斷裂,既有斷裂又有連接,有相連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續(xù)的機會。其實我也是非常熱愛中國文化的,我也認為我是在做中學,但是我要實事求是地說,作為禮樂的中國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國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種方法論的存在,是在我們思維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國叫作方法論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傳統(tǒng)要活下去,就必須活在不斷的建構和創(chuàng)作中,我的意思是說,必須讓古老的觀念能夠活在當代,能夠以當代的方式生長,或者說能夠給經(jīng)典開發(fā)出當代性,讓經(jīng)典增值,有可能跟經(jīng)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許有些變化,但是我認為這種變化是增值的。
(選自《中華讀書報》,有刪改)
材料三 :
沒有經(jīng)典的滋養(yǎng),不會有心智的高度
楊立華
趙汀陽先生的見解對我有很多啟發(fā)。但趙汀陽的觀點有一個我同意,有一個我不同意。趙汀陽說西學已經(jīng)是中國內部的存在,這點我非常同意。我們今天討論經(jīng)典,一方面是中國本土固有的經(jīng)典,另一方面就是過去這一百多年來西方來的經(jīng)典,這沒有問題。
但是有一點我不太同意,按照趙汀陽的意見,經(jīng)典是要經(jīng)過經(jīng)典化的過程才能成為經(jīng)典的。趙汀陽舉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沒有王弼,老子的哲學是不是就不會這樣流傳下來?在這個意義上,我也同意趙汀陽的觀點。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強調的,那就是,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經(jīng)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經(jīng)典必有可經(jīng)典化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談不上經(jīng)典化。《論語》的經(jīng)典化就是《論語》不斷得到闡釋的過程。
今天參加“經(jīng)典與解釋”這套書的座談會,我也是被震驚到了。這套古典學的叢書承載了很多東西,比如文明的傳承,文明的復興,又比如對教育、對社會的關注,還有對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觸最深的是,劉小楓老師和甘陽老師對古典學的倡導,特別關注的是讀書人的心智的養(yǎng)成。我對這個“養(yǎng)”字有特別深的感觸。讀書人的心智,在于一個“養(yǎng)”字,經(jīng)典能夠提供這樣一種滋養(yǎng)。你閱讀《論語》,閱讀《老子》,閱讀《孟子》《莊子》《周易》這樣一些經(jīng)典,或者是閱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康德,閱讀這些偉大的經(jīng)典,你的心智會慢慢達到足夠理解這些偉大人物偉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對于讀書人,心智的養(yǎng)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說它指向另外一個目的。我們看《論語》,全書第一個字就是“學”——當然你跟我強調是“子”我也認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心智的喜悅不是其他任何快樂能代替的。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我們的學者都變成了學術生產(chǎn)者,而不再是讀書人,不再喜歡“學”字帶來的心智的養(yǎng)成、心智的快樂,那是十分遺憾的。那樣的學術的意義到底在哪兒呢?我不能說那樣的學術就沒有意義了,但是我至少覺得,少了“養(yǎng)”這個字,少了讀書人從容不迫的那樣一種淡定,少了對事態(tài)了然于心的那樣一種態(tài)度,少了那種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藥的孤芳自賞,這些都沒有了,那我們學問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閱讀經(jīng)典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我們是在不斷地提升自己,我們是在“養(yǎng)”字當中成長,我覺得這是更可取的態(tài)度,而不是用今天的習慣去簡單地解讀他們。從“經(jīng)典與解釋”這套書,我看到了向偉大的心智致敬這樣的努力,我覺得這種努力應該不斷傳承下去。田余慶先生去世以后,我去拜別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書拿出來再讀,真是非常感慨,從書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我想,我們今天討論古今之變,或者中西之變,各種各樣所謂的斷裂,而最大的斷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斷裂。如果將來我們心智的高度能夠得到提升的話,我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斷裂還是有價值的。
(選自《中華讀書報》,有刪改)
1.下列內容是對“經(jīng)典與解釋”叢書主要特點的表述,請結合三則材料選出表述錯誤的兩項是( )
A. 這套叢書從策劃到出版歷時時間長,規(guī)模大,已運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種圖書。
B.編者在叢書中最為關注的一點是經(jīng)典的滋養(yǎng),認為沒有經(jīng)典的滋養(yǎng),就不會有心智的高度。
C.這套叢書內涵十分豐富,它承載了很多東西,如文明的傳承、文明的復興,對教育、對社會的關注,對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在書中,趙汀陽指出中國的經(jīng)典目前其實處在危險當中,中國的經(jīng)典雖然被我們所尊敬,但和當下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太多關系了。
E.這套叢書的學術主張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學術源流”,這一主張愈益獲得認同,在教育界和學術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解析:選B、D。B項編者在叢書中更關注培養(yǎng)讀書人的心智,不是經(jīng)典的滋養(yǎng);D項原文中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前提不能忽視。
2.閱讀材料二,概括說明第二段在文本中的作用。
答: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重要語段的作用。答題時要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去考慮,另外也要兼顧引用的作用。
答案:①內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經(jīng)過,概括說明了《何為經(jīng)典》這篇文章的觀點:經(jīng)典恰恰是歷史的產(chǎn)物。②引用事例,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觀點更容易讓人理解。③段末只問不答,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3.比較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要說明趙汀陽和楊立華談論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答: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兩個材料,將兩個材料的主要內容概述出來即可。
答案:①趙汀陽主要側重于談論他眼中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的區(qū)別和關系,中國經(jīng)典的困境,如何突破這種困境等。②楊立華主要側重于談論他對趙汀陽先生的觀點的看法,對“經(jīng)典與解釋”叢書的看法,如何解讀經(jīng)典等。
★4.材料三強調“讀書人的心智,在于一個‘養(yǎng)’字”,請結合文本談談具體的做法。
答: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先找到“讀書人的心智,在于一個‘養(yǎng)’字”這句話的位置,明確答題區(qū)間,從這句話的上下文中去篩選整合答案。注意作答時一定要分點分條,且每點都有側重的角度。
答案:①要多閱讀經(jīng)典。閱讀《論語》、《周易》等經(jīng)典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會慢慢達到足夠理解這些偉大人物偉大作品的高度。②讀書人要把心智的養(yǎng)成當成讀書的目的,而不要簡單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為讀書人,不要僅僅是學術生產(chǎn)者,要更喜歡“學”字帶來的心智的養(yǎng)成、心智的快樂。④做學問時,讀書人要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種對事態(tài)了然于心的態(tài)度,要有一種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藥的孤芳自賞,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培養(yǎng)心智。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材料一:
新華社長沙電(記者劉良恒) 在3歲幼童周周即將被渣土車卷入車輪下的那一剎那,年僅12歲的小女孩周美玲奮不顧身地飛奔過去,從車輪下救出了他,自己卻因此身負重傷。
在雷鋒家鄉(xiāng)長沙市,“小雷鋒”周美玲的這一事跡被人們爭相傳頌。
5月22日傍晚,長沙市望城區(qū)茶亭鎮(zhèn)戴公橋村,美玲吃完晚飯陪媽媽胡金華出門散步。
當走到一個丁字路口時,美玲看到小男孩周周正橫過馬路。不巧的是,一輛滿載砂石的大貨車正由西往東疾馳過來。周周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還在一個勁兒地往前跑,眼看就要被大貨車撞上。
就在這危急時刻,美玲飛快地沖向路中間,奮力將周周往回扯。兩個人摔在一起,她緊接著用力將周周推向路邊。周周被推到安全地帶,躲過了一劫。
此時,渣土車司機已經(jīng)緊急剎車,可巨大的慣性讓車子停不下來,撞上了來不及爬起來的美玲。
當晚7時許,美玲被緊急送到了中南大學湘雅附一醫(yī)院。晚上12時,進入手術室。經(jīng)檢查,美玲的左腿部分肌肉與骨頭基本脫落,神經(jīng)、血管、肌腱嚴重受損。
美玲媽媽和在痛苦中呻吟的美玲都堅決不同意截肢。于是,美玲開始接受一次次漫長而又極其痛苦的“煉獄之旅”。一直守護在旁的美玲爸爸周炬表示,每一次手術都會伴隨著劇烈的疼痛,但是這個堅強的孩子都挺過來了。
經(jīng)過精心治療和護理,美玲的腿終于保住了。回憶起那驚魂一刻,她說:“我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當時根本來不及多想。我不去救,小朋友就沒命了啊。”
很多長輩、鄰居、同學都說,美玲救人不是一時沖動,這孩子平時一直尊老愛幼、關心同學,有一顆美好的良善之心。
美玲家條件一般,媽媽無業(yè),爸爸在外打工,一家人擠在兩間很小的平房里,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但在美玲房間的墻壁上,整齊地貼著的26張獎狀,清楚地記錄了美玲刻苦努力、奮發(fā)向上的成長軌跡。
村民周正鑫說:“美玲的母親胡金華雖然讀書不多,大道理不會講,但是她是出了名的熱心腸。美玲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他勤勞能干,開過飯店,搞過裝修,做過司機,不管村里哪家有事,只要一個電話,他二話不說就趕去幫忙?!?
這樣的家風熏陶,讓周美玲養(yǎng)成了良好品性?!八龔男【秃芏拢刻鞄透改缸黾覄?。她成績很好,經(jīng)常輔導鄰居家小伙伴做功課,小孩子都喜歡黏著她。”鄰居周燕說。
班主任老師左利輝說,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美玲從沒申請過助學金,她說要把有限的指標讓給其他更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愛心募捐,她還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體勞動,她總是扛下臟活累活。有個女生從外地轉學過來,跟不上課,美玲用課余時間幫同學補課?,F(xiàn)在,那個同學不但跟上了學習進度,前不久數(shù)學考試還得了100分。
“就在她救人3天前,她還被學校申報為茶亭鎮(zhèn)‘學雷鋒標兵’,全鎮(zhèn)只有2名教師、3名學生獲得這個榮譽?!弊罄x說。
(選自人民網(wǎng),有刪改)
材料二:
長沙晚報網(wǎng)(記者 朱敏) 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色彩明艷的造型、1分51秒的時長……記者昨日獲悉,由市文明辦全程指導、雷風俠工作室精心創(chuàng)作的《“雷鋒家鄉(xiāng)小英雄”美德少年周美玲》動畫短片日前新鮮出爐,生動還原小美玲救人事件的始末。
“湖南長沙是雷鋒的家鄉(xiāng),在這里,雷鋒精神滋養(yǎng)著萬千成長中的青少年兒童。12歲的周美玲就是這萬千美德少年中的一位?!倍唐婚_始,這位身穿紅裙子、頭扎雙馬尾、佩戴鮮艷頭花、撲閃著水汪汪大眼睛的小姑娘,腳步輕快、笑容可掬地為抱小孩的媽媽讓座,給老人捶背,課堂上踴躍回答提問,老師、家長們都向她豎起大拇指。
隨后,音樂節(jié)奏變得時而深沉,時而急促,5月22日的救人故事開始了。小美玲和媽媽走在路邊,忽然身后轟隆隆地疾馳而來一輛渣土車,美玲和媽媽趕緊避讓,而這時,小美玲卻看見馬路中間有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渾然不知危險來臨!此時,渣土車已經(jīng)剎不住車了,千鈞一發(fā)之際,小美玲沖向路中間,用力將小孩往回拉,倉促之間,兩人摔倒在地上,小男孩壓在了小美玲身上。小美玲用力一推,小男孩滾到路邊的安全地帶,而小美玲卻來不及爬起,被渣土車撞傷。
短片的最后,小美玲對孩子們說:“其實我也是在沒有更好的辦法的情況下才沖上前去的。我們應該學會遠離危險,這樣才能更好地成長,將來為社會做貢獻?!?
(選自長沙晚報網(wǎng),有刪改)
材料三:
紅網(wǎng)長沙訊(瀟湘晨報記者 劉少龍 通訊員 黃辣 羅聞)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卻只能透過窗戶看到一個小小的角落,而且唯一能看到的小角落每天呈現(xiàn)的都是同樣的景象?!币娏x勇為的“小英雄”周美玲在湘雅醫(yī)院骨科5病室度過了52個日夜,經(jīng)歷了5次大手術之后,7月14日,瀟湘晨報記者從湘雅醫(yī)院獲悉,小美玲終于能夠轉入康復科病房,開始下一階段的康復訓練。
與剛入院時的境況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小美玲精神漸好,氣色紅潤,并且已經(jīng)能夠坐起來,同時還可以進行抬腿運動了,而她也迫不及待地等著同學們來接她出院的那一天。
獲悉“小英雄”即將轉入康復科,湘雅醫(yī)院院長孫虹教授第一時間來到骨科病房看望小美玲。面對院長伯伯再次帶來的問候,小美玲在感動之余,也將一大早寫下的感謝信親手交給了孫虹院長。
(有刪改)
材料四:
美玲的事跡經(jīng)媒體報道后,來自各個方面的慰問和捐助如雪片般飛來。有的市民專程趕到醫(yī)院,只為遠遠看上美玲一眼;有的市民怕打擾美玲休息,把善款交給護士就離開了,連姓名都來不及留下來。
善款數(shù)額越來越大,美玲一家開始拒絕一些捐款,但善良人們的心意卻無法阻擋。美玲爸爸說,等美玲康復以后,他們一家將把多出的愛心善款交給望城雷鋒慈善會茶亭分會,把愛的力量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選自新華網(wǎng),有刪改)
5.材料一第一段是新聞導語,請分析其語言特點。
答: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了解新聞導語的特點,即用簡明生動的語言,把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提煉概括和展示在開端部分,起到開門見山、畫龍點睛的作用。然后據(jù)此分析材料一中新聞導語的語言特點。
答案:第一段用簡要的文字概述了新聞的基本事實,即周美玲救幼童,而自己卻因此身負重傷。從而吸引讀者閱讀全文的消息。另外,第一段又用“在……的那一剎那”和“奮不顧身地”這兩個狀語,突出了3歲幼童周周所面臨的險境,和年僅12歲的周美玲奮不顧身救人的情景。
★6.材料一的新聞報道和材料二中的動畫短片都敘述了周美玲的優(yōu)秀事跡及相關信息,概括說明它們敘述重要信息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答:
解析:解答本題,先找相同點。材料一的第三段至第六段,材料二的第三段都是敘述周美玲奮不顧身救人的事實;材料一的第十段和第十三、十四、十五段,材料二的第二段都是敘述周美玲平時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再找不同點。材料一的第八段和第十一、十二段,敘述了周美玲治傷中的堅強、她的家庭情況以及良好家風對她的影響;材料二的最后一段,借周美玲之口,表達了小孩應該學會遠離危險的道理。
答案:相同點:都敘述了周美玲奮不顧身救人的事實,和她平時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不同點:材料一還敘述了周美玲治傷中的堅強、她的家庭情況以及良好家風對她的影響。材料二則借周美玲之口,表達了小孩應該學會遠離危險的道理。
★7.從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可看出周美玲美好品德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請簡要概括。
答:
解析:周美玲奮不顧身救人,表現(xiàn)出見義勇為的美德;每一次手術都會伴隨著劇烈的疼痛,但是美玲都挺過來了,這表現(xiàn)出她的堅強;材料一的第十段借長輩、鄰居、同學之口,并聯(lián)系第十三、十四段中“經(jīng)常輔導鄰居家小伙伴做功課”“美玲用課余時間幫同學補課”的敘述,表現(xiàn)出她尊老愛幼、關心同學的美德;第十一、十三段中的“整齊地貼著的26張獎狀”“她成績很好”等內容表現(xiàn)出她學習刻苦努力、奮發(fā)向上;她從沒申請過助學金,但在愛心募捐時,她還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體勞動,她總是扛下臟活累活,這表現(xiàn)出她關心他人、社會、集體的美德;材料三第三段寫她將寫下的感謝信親手交給了孫虹院長,這表現(xiàn)出她懂得感恩。據(jù)此組織答案即可。
答案:周美玲的美好品德表現(xiàn)在六個方面:①見義勇為,奮不顧身救小孩。②意志堅強,接受痛苦治療的“煉獄之旅”。③尊老愛幼、關心同學,輔導鄰居家小伙伴和同學做功課。④學習刻苦努力、奮發(fā)向上,成績很好。⑤關心他人、社會、集體,家庭條件并不好,但從沒申請過助學金,要把有限的指標讓給其他更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愛心募捐,她還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體勞動,她總是扛下臟活累活。⑥懂得感恩,寫感謝信感謝來病房看望她的孫虹院長。
★8.從四則材料來看,周美玲的救人是一種本能的反應,這種本能的反應是怎樣形成的呢?請簡要分析。
答:
解析:解答本題,應從主客觀兩方面分析。材料一中的第十一、十二段和材料四中的第二段,寫周美玲父母的美德,表現(xiàn)良好家風對其的影響;材料二中的“湖南長沙是雷鋒的家鄉(xiāng),在這里,雷鋒精神滋養(yǎng)著萬千成長中的青少年兒童。12歲的周美玲就是這萬千美德少年中的一位”,這是寫雷鋒精神對其的影響。這些是客觀原因。材料一中“很多長輩、鄰居、同學都說,美玲救人不是一時沖動,這是孩子平時一直尊老愛幼、關心同學,有一顆美好的善良之心”,這是表現(xiàn)周美玲的美好品質和善良本性。答題時,可采用“總—分”的結構。
答案:這種本能反應的形成有兩方面的因素。從客觀因素看,她的母親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她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在這樣的家風熏陶下,周美玲養(yǎng)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周美玲生長在雷鋒的家鄉(xiāng),雷鋒精神滋養(yǎng)著她成長。從主觀方面看,美玲平時一直尊老愛幼、關心同學,有一顆美好的善良之心。
8
準確分析傳主形象,評價傳主事跡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建筑設計大師張錦秋
張國寧
“在西部的漫長歲月中,我像一名埋頭耕耘的農夫,一名專注登攀的行者,從來也沒有想到在這垂老之年會獲得如此殊榮。”
2010年10月20日,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設計大師、中國中建設計集團總建筑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張錦秋作為本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唯一獲得者,何梁何利基金歷史上第一位獲得“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女性,發(fā)表獲獎感言。
中學時期的張錦秋,受文學書籍的熏陶,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填報大學志愿時,父親分析張錦秋適合當建筑師。張錦秋的兄長當時在學習造船技術,父親希望兩個孩子一個造海上的房子,一個造陸地上的房子?!案赣H說得很浪漫,讓我覺得當建筑師和當作家一樣浪漫,我就應下了?!彼母赣H學土木工程出身;母親曾就讀于當時南京中央大學建筑系;大舅父留德學習建筑設計;而姑媽張玉泉更讓她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建筑設計的美妙:張錦秋至今記得,她姑媽家里放著大幅的圖紙板,高高的繪圖桌,櫥柜中擺放著許多建筑雜志……在張錦秋幼年的印象里,建筑設計是一個崇高而美好的職業(yè)。
1954年,張錦秋進入清華大學建筑系。1961年,她留校攻讀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yè)研究生,導師是中國建筑學泰斗梁思成先生。當時他準備全力研究宋代《營造法式》這本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術書籍,打算讓張錦秋參與。她卻選擇研究中國古典園林,梁先生當即指派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擔任張錦秋的論文導師。莫宗江對古典園林研究很深,領著張錦秋一干學生,對中國園林進行考察活動。張錦秋回憶說:“每到一處,他邊走、邊看、邊講,揭示了許多我們看不出或不懂的美景和典故,特別是點評規(guī)劃設計的成敗,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入情入理。從他那里得來的關于古建筑的系統(tǒng)知識,讓我受用終生?!?
1966年春,張錦秋告別清華園,來到西安西北建筑設計院,開始了她的建筑設計生涯。
華清池大門是張錦秋設計的第一個作品。古色唐韻的設計風格,讓陜西建筑界人士眼前一亮,也使張錦秋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魅力。
大雁塔附近建設的“三唐”工程是張錦秋另一得意之作。通過查閱資料與反復比對,她的設計思路漸漸清晰:大雁塔是唐代建筑,新建工程的風格要與古塔相協(xié)調,在高度和色彩上只能起陪襯作用,要具備傳統(tǒng)的形式,更要符合現(xiàn)代功能的要求。工程完成后,雁塔剛健、唐華幽深,剛柔相濟、虛實相生,成為西安一景。
上世紀80年代,博物館建設工程被列為國家“七五”計劃重點項目開始啟動,設計任務交給了西北設計研究院,張錦秋被委任為項目負責人。到底要把新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建成什么樣子? 任務書上只有一句話:博物館建筑本身,應該成為陜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最終,張錦秋設計的是一組唐代風格的宮殿,這個方案獲得了認可。
張錦秋說:“唐代最具代表的應該是宮殿。傳統(tǒng)宮殿的要素和基本特征概括為:中軸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這是中國古代宮殿的基本格局,因為它體現(xiàn)了古代人民的宇宙觀,天子就代表宇宙最高,所以它是一個宇宙模型的體現(xiàn)?!毙碌年兾鳉v史博物館建成后成為了西安和陜西的標志性建筑,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chuàng)作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一流博物館。
張錦秋說:“我的建筑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在追求一種‘和諧建筑’。在國際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勇于吸取來自國際的先進科技手段、現(xiàn)代化的功能需求、全新的審美意識,一方面善于繼承發(fā)揚本民族優(yōu)秀的建筑傳統(tǒng),突顯本土文化特色,努力通過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外來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的途徑,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文化、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和諧建筑。”
中國建筑界泰斗、兩院院士吳良鏞評價張錦秋的建筑成就說:“她的文化根基來自傳統(tǒng),但用于實踐不拘泥于傳統(tǒng),繼續(xù)創(chuàng)新,走向未來。重要之點在于走向未來?!?
張錦秋說,一個城市的建筑師要對歷史承擔責任。
1991年,張錦秋接受了改造鐘鼓樓廣場的任務。建成后的鐘鼓樓廣場,被西安人親切地稱為“城市客廳”。在這里,不僅保留了晨鐘暮鼓的風格,廣場下面還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檔商業(yè)區(qū)。同時,由于地下空間的經(jīng)營,又使得原來擁擠在破舊平房中的西安老字號煥然一新。對于張錦秋的設計,有人認為太平凡不夠震撼,而張錦秋恰恰是把自己的建筑作為古建筑的背景。她說:“凡是破壞西安風貌的建筑張錦秋一律不做。”
她設計的大唐芙蓉園是一座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因其整體規(guī)劃嚴整、傳統(tǒng)風格濃郁而成為西安新地標之一。有其他城市的領導帶著誠意找到張錦秋,希望她在自己的城市也設計一座這樣的公園。張錦秋毫不猶豫地加以拒絕:“你們的城市跟唐朝有什么關系?風馬牛不相及!”
張錦秋的創(chuàng)作成果得到了國際建筑界的普遍認可。張錦秋的多部作品被世界權威的建筑史專著《弗萊丘世界建筑史》收錄;日本、韓國建筑雜志為張錦秋專門出版?zhèn)€人專輯。她多次出國講學并參加國際建筑展覽。
哈佛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著名建筑歷史教授彼得羅在其《“體用”中國傳統(tǒng)的承續(xù)與發(fā)展》一書中指出:“中國建筑師開始探討中國傳統(tǒng)建筑設計語言在當代表達的可能性,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是張錦秋,她是中國第三代建筑師的領頭人?!?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在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頒獎大會上,張錦秋真誠地說:“獲獎以后,我將更加努力和年青人在一起,在祖國的沃土上為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諧建筑開拓、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
[相關鏈接]
張錦秋代表作:西安大雁塔景區(qū)三唐工程、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群賢莊小區(qū)、西安鐘鼓樓廣場、陜西省圖書館、美術館群體建筑、黃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園、曲江遺址公園等。陜西歷史博物館與新落成的延安革命紀念館被選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百項經(jīng)典工程。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基金是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梁鯨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國偉先生之偉倫基金有限公司出于崇尚科學、振興中華的熱忱,各捐資1億港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冊成立的社會公益性慈善基金,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對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進一步在全社會倡導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激勵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加速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A.中學時代的張錦秋受到文學書籍的影響和熏陶,立志做一名作家,但是由于父親的阻撓,不得不放棄文學夢想,選擇當了建筑師。
B.家人和親人的影響讓張錦秋逐漸喜歡上了建筑設計,其中她的姑媽張玉泉更是教導她說“建筑設計是一個崇高而美好的職業(yè)”。
C.在選擇研究方向的時候,張錦秋舍《營造法式》而選擇了研究中國古典園林,是她遵從內心、遵從自己興趣的選擇。
D.她設計的華清池大門是她的第一個作品,古色唐韻的設計風格讓人眼前一亮,也讓她意識到建筑作品應該尊重當?shù)氐臍v史文化。
E.她的設計既具有全新的審美意識,又突顯本土文化特色,是一種“和諧建筑”,所以她的建筑設計作品不能給人震撼的感覺。
解析:選C、D。A項“但是由于父親的阻撓”不正確,父親只是提出了一個建議;B項張冠李戴,“建筑設計是一個崇高而美好的職業(yè)”不是她姑媽的教導,是張錦秋自己的認識;E項“她的建筑設計作品不能給人震撼的感覺”不準確,原文是她的建筑以“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文化、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和諧建筑”為最高準則。
★2.請結合材料,試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分析張錦秋能成為一代杰出建筑大師的原因。
答:
解析:答題時要從原文進行提煉概括,一定要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進行提煉,提取概括時,要全面地綜合提煉,不能遺漏要點。
答案:客觀原因:家庭氛圍的影響,名師的指導,當今城市建筑規(guī)劃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主觀原因:遵從內心和興趣;善于思考鉆研;尊重傳統(tǒng)文化,恪守歷史責任。
3.張錦秋設計的眾多建筑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
答: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題干要求簡要說明張錦秋設計的眾多建筑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問題有較強的概括性,需要將語言組織的很準確。
答案:①建筑作品與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周圍環(huán)境的搭配、協(xié)調和融合,凸顯本土文化特色;②善于將現(xiàn)代化功能和審美意識與本民族優(yōu)秀的建筑傳統(tǒng)結合。
4.吳良鏞評價張錦秋的建筑成就說:“她的文化根基來自傳統(tǒng),但用于實踐不拘泥于傳統(tǒng),繼續(xù)創(chuàng)新,走向未來。重要之點在于走向未來?!闭埥Y合材料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答:
解析:對吳良鏞評價張錦秋的建筑成就的這句話的理解要從文本主旨的角度去挖掘。不僅需要提煉概括,還要能言之成理。
答案:①她的建筑設計立足文化傳統(tǒng),能夠深刻領會和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涵;②她在建筑設計的實踐中又能夠做到不拘泥于傳統(tǒng);③她的建筑設計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不忘創(chuàng)新,不忘融合現(xiàn)代元素,放眼未來;④她的建筑設計最重要的是在于面向未來,創(chuàng)造面向未來的嶄新建筑文化。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較真的呂叔湘
葉兆言
呂叔湘先生是丹陽人,不知道他在公眾場合說不說普通話,幾次見他和祖父聊天,腔調都接近蘇州話。或許因為他曾在蘇州生活過,或許因為他治語言學,有很強的語言能力,我一直以為他是蘇州人。
呂叔湘和俞平伯都比祖父小又為祖父所敬重和欽佩。俞平伯是名士,兩耳不聞窗外事,晚年喜讀林譯小說,突然有了興趣,就找出來讀,純粹為解悶。俞平伯才華橫溢,童心未泯,不算十分認真。呂叔湘正好相反,在做學問的路子上,俞是出世的,呂是入世的。俞活得像個藝術家,呂更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文學者。俞平伯身上多少有些遺老遺少的脾氣,呂叔湘絕對沒有。以俗名論,他沒有俞平伯家喻戶曉的影響,但在漢語言學這個范圍內,尤其是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尊他為一代宗師絕不過分。我想說的是,呂叔湘具有人文關懷色彩,祖父就經(jīng)常教導我向他學習。他是我見到的人中間,最講究認真做人的。
我們家無論是誰,看到文章里的錯字病句,就會說:“要是呂先生看到了,肯定氣得夠嗆!”呂叔湘一生都在維護漢語的純潔。80年代中期,呂叔湘發(fā)現(xiàn)《人民文學》上錯誤實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寫信一一訂正,雜志于是發(fā)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經(jīng)地向呂叔湘表示謝意。可是這封短短的感謝信,竟也是錯誤不斷,甚至把呂叔湘寫成了“呂淑相”。我們全家捧著那期《人民文學》哈哈大笑,因為想象不出呂叔湘會氣成什么模樣。文章里有些錯誤是免不了的,可是這次錯得太離譜了。記得當時《人民文學》正因為某篇文章的“思想問題”吃批評,我父親想寫信勸呂叔湘在這種特定時刻放人一馬,最終沒敢寫,因為以呂叔湘的認真態(tài)度,打招呼只會讓他更生氣。
成天和語法打交道的人,難免給人一種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錯覺。我覺得,語法有時候像一副錚錚發(fā)亮的手銬,鎖住了寫作者的手腳,而語言學家常常扮演惡婆婆的角色,動不動挑小媳婦的刺兒。呂叔湘的過人之處,在于他竟然把一門最枯燥的學問,做得繪聲繪色津津有味,從不讓讀者感覺到無味和可憎。呂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譯的民俗學著作,譯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漢語教材。我父親總說,自己最初的文筆是受了呂叔湘譯文的影響——在父親的文學少年時代,呂叔湘翻譯的薩洛揚的《我叫阿拉木》風行一時。70年代后期,呂叔湘的《文言虛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萬冊,可見他著作的受歡迎程度。他的強項是深入淺出。深,指達到了許多前人未有的高度;淺,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給別人。
呂叔湘在語文教學的圈子里,是振聾發(fā)聵的人物。對于學術界來說,呂叔湘最重要的兩部書是《漢語語法論文集》和《近代漢語指代詞》;對于學術之外的人來說,他的民俗學翻譯著作和《文言虛字》的影響更大。呂叔湘還把許多精力放在中學教育上,把學術的象牙之塔與文化普及聯(lián)系起來。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學語文教師,竟未讀過他的《開明文言讀本導言》。
9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偉在《讀書》上吹捧《夜泊秦淮》,呂叔湘看到文章,寫信給父親,讓我寄一本小說給他。父親受寵若驚,沒想到他會關心自己兒子的習作。父親與伯父一樣,一生中寫了文章,常寄呂叔湘指正。寫信就稱“先生”,因為只低了一輩,用不著太客氣,畢竟他比祖父小10歲。輪到我,稱呼就有些麻煩。父親先還覺得怎樣都行,可是很快發(fā)現(xiàn)怎樣都不太合適:稱“先生”太不恭敬,畢竟隔了兩代;稱“丈人”或者“大人”又過于老派,一股酸腐氣,這是現(xiàn)代漢語必須反對的。討論半天,父親說,刪繁就簡,寫“呂公公教正”吧,因為平時就這么叫的。于是這么寫了。不過仍然覺得不是很好,因為嘴上喊和寫出來,感覺不一樣。而且,當時電視上熱播武俠連續(xù)劇,“呂公公”聽上去,仿佛反面人物一樣。
當時寄贈的是臺灣版本,裝幀比大陸的好得多,用紙也講究。書是夠漂亮,只怕內容和扉頁上的題款,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既希望能提些意見,又害怕挑出一大堆毛病。結果是沒有反應。呂叔湘當時近90歲,能承他惦記,已非常感激。
(有刪節(jié))
[相關鏈接]
①呂叔湘(1904~1998),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校長。他是我國語言學界的一代宗師。(摘編自“百度百科”)
②呂先生講到語文文字的運用是一種技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會得到鞏固和提高。他主張“把語法教活”。教師教語法要有很好的設計,先整理問題,然后決定講哪些內容,再設計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觀察和分析語言現(xiàn)象的習慣。(摘自田小琳《呂叔湘先生和教學語法》)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A.呂叔湘影響不大,而在漢語言學范圍內,尤其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研究及文字功力一流,可謂一代宗師。
B.《人民文學》發(fā)表信件向呂叔湘表達謝意,信很短,錯誤卻很多,甚至把呂叔湘寫成“呂淑相”,可見對呂叔湘意見的輕視。
C.作者父親最終沒敢寫信勸呂叔湘在《人民文學》正吃批評的情況下放人一馬,側面反映了呂叔湘在治學方面的認真程度。
D.呂叔湘翻譯的民俗學作品和編寫的語言學著作,都體現(xiàn)了較高的學術水平,在國內也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E.作者把自己寫的《夜泊秦淮》寄贈呂叔湘,希望能提些意見,但又怕他挑一大堆毛病,對方?jīng)]做出反應,讓作者非常感激。
解析:選C、D。A項“呂叔湘影響不大”不妥,后文有“呂叔湘在語文教學的圈子里,是振聾發(fā)聵的人物”;B項“對呂叔湘意見的輕視”說得過于絕對;E項作者所感激的是近90歲高齡的呂叔湘還在惦記、關心自己,而不是對方?jīng)]有挑自己的毛病。
★6.文中“呂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試分析他的“第一流”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
答:
解析:抓住“文字功力”,在文中找出哪些材料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最后加以歸納概括即可。
答案:①他發(fā)現(xiàn)《人民文學》上很多錯誤,并一一訂正。②他翻譯的民俗學著作,譯文就是很好的漢語教材。③他撰寫《漢語語法論文集》和《近代漢語指代詞》和《文言虛字》等,影響很大。
★7.呂叔湘在治學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回答。
答:
解析:有關呂叔湘治學的材料在文中散見于好幾段,作答時,可先進行梳理,找出關鍵信息,再進行歸納概括。
答案:①治學嚴謹認真,社會責任感強。對《人民文學》中的錯誤忿忿不平,寫信一一訂正。②治學生動,做學問深入淺出。把枯燥的語法教活,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給別人。③研究領域廣泛。涉及翻譯、文言及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中學教育(或語文教學)等方面。
8.文章中說,“語法有時候像一副錚錚發(fā)亮的手銬,鎖住了寫作者的手腳,而語言學家常常扮演惡婆婆的角色,動不動挑小媳婦的刺兒?!睂τ谥袑W生是否應該學習一點語法,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答:
解析:先對中學生“學習一點語法”的觀點給予肯定,然后結合文本談看法,要重點落實學習語法的重要意義。
答案:觀點:中學生學習一點語法是很有必要的。
理由:①學習語法可以提高中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語法分析是一種技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會得到鞏固和提高。②學習語法可以維護漢語的純潔。中學生應該像呂叔湘先生一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認真地糾正語言文字錯誤。③學習語法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中學生有文化傳承責任,應學習呂叔湘先生,具有濃烈的人文情懷。④學習語法要“活”,深入淺出,培養(yǎng)自己觀察和分析語言現(xiàn)象的習慣。
7
收藏
編號:4245140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ciflshe" class="font-tahoma">3.62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1-04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打包7套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章
實用類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7套]1
高考
語文
二輪
復習
第五
實用
文本
閱讀
課件
習題
打包
- 資源描述:
-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章 實用類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7套]1.zip,打包7套,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章,實用類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7套]1,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第五,實用,文本,閱讀,課件,習題,打包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