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文化》配套PPT課件
《中國旅游文化》配套PPT課件,中國旅游文化,中國旅游,文化,配套,PPT,課件
第六章 中國宗教文化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宗教的起源、演變與社會功能。
2. 掌握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基本教義、供奉對象和著名寺院、名山。
3. 掌握道教在中國的起源與發(fā)展、基本教義、供奉對象與名山、道觀。
4. 掌握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崇拜對象及著名教堂。
5. 掌握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崇拜對象及著名清真寺。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5個任務,本章安排4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過程有初步了解,同時掌握各種宗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崇拜對象及代表建筑物。
四、教學難點
宗教文化與旅游的關系。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基本教義。
道教在中國的起源與發(fā)展、基本教義。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
五、知識點梳理
1. 宗教的社會功能
1) 宗教具有社會整合功能。
2) 宗教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3) 宗教具有心理調節(jié)功能。
4) 宗教具有社會文化交往功能。
2. 宗教文化與旅游
宗教文化與旅游業(yè)的關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開發(fā)宗教文化資源對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繼承、傳播、交流和研究。
1) 宗教文化對旅游業(yè)的影響。宗教文化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資源,極具旅游價值,宗教文化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產品,開拓新的旅游市場,吸引游客;根據(jù)宗教文化的特點,可以豐富旅游商品,增收創(chuàng)匯;利用宗教節(jié)日,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宗教文化也可以通過間接的形式影響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宗教文化中的許多人物、故事和傳說非常生動,被搬上了電影、電視和文學作品并廣為傳播。
2) 旅游業(yè)對宗教文化的影響現(xiàn)代旅游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各種文化的交流。
3. 中國佛教文化
1) 佛教的創(chuàng)立。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
2)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教于公元前后傳至中國中原地區(qū),并吸收了中國本土的儒家文化和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的某些內容,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
3) 佛教教義?!八闹B”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認的基礎教義,相傳佛陀悟道的核心就是四諦,也是初轉法輪的根本內容。所謂“諦”,有“實在”或“真理”的意思,是印度哲學通用的概念?!八闹B”亦稱“四圣諦”,意為“四條真理”,即苦、集、滅、道。四諦又分為兩部分,苦、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質及其形成的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蛘哒f,前者側重于解釋世間,后者側重于創(chuàng)造出世間。
4) 佛教建筑與名山。
1. 佛教的建筑布局。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僧堂、藏經閣
2. 著名的佛教寺院。白馬寺、少林寺、法門寺、布達拉宮、塔爾寺。
3. 佛教的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大石刻。
4. 中國道教文化
1) 道教的創(chuàng)立。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淵源于古代的自然崇拜、巫術和秦漢時的神仙方術,它以先秦老莊哲學和秦漢道家學說為理論基礎,奉老子為教主和最高天神。黃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
2) 道教的建筑。
1. 道教宮觀的布局。道教宮觀的建筑布局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庭院式布局的風格,坐南朝北、中軸對稱。道教宮觀建在山靈水秀的地方,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園林四部分組成。
2. 道教著名宮觀。白云觀、蘇州玄妙觀、青羊宮、上清宮。
5. 中國基督教文化
1) 基督教的創(chuàng)立?;浇唐鹪从诠?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qū),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穌所創(chuàng),信奉者稱耶穌為“基督”。
2)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浇虃魅胫袊延幸磺Ф嗄甑臄鄶嗬m(xù)續(xù)的歷史,共分四個階段:唐代的景教、元代的也里可溫、明代的天主教、近代的更正教(新教)。
3) 基督教教堂。哥特式教堂、巴洛克式教堂、羅曼式教堂、拜占庭式教堂。
6. 中國伊斯蘭教文化
1) 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于7世紀初產生于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始人為穆罕默德,其教徒稱“穆斯林”,中國舊稱“回教”“天方教”“清真教”。
2)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立之初,就通過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3) 伊斯蘭教清真寺。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徒活動的場所。中國清真寺建筑有兩種不同風格,一種是內地采用的中國傳統(tǒng)的院落式布局;一種是新疆保留的伊斯蘭建筑形式。清真寺主要建筑有禮拜殿(又稱大殿)、邦克樓、講座、浴室以及阿訇辦公室住房等附屬建筑。
期末考試試卷三
一.選擇題
(1)單選15個,每題1分,共15分。
1、有“中華第一瀑”之稱的是( )。
A、壺口瀑布; B、黃果樹瀑布; C、九龍瀑布; D、吊水樓瀑布。
2、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創(chuàng)立地點依次為( )。
A、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地區(qū)、古印度;
B、古印度、巴勒斯坦地區(qū)、阿拉伯半島;
C、巴勒斯坦地區(qū)、古印度、阿拉伯半島;
D、古印度、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地區(qū)。
3、喬達摩·悉達多是哪個宗教的創(chuàng)始人(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4、下列中國古代園林中屬于嶺南類型的名園的是( )。
A、何園; B、留園; C、清暉園; D、豫園。
5、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屋頂機構中最高等級的是( )。
A、歇山頂; B、硬山頂; C、懸山頂; D、廡殿頂。
6、與中國古典園林相比,西方古典園林屬于( )風格的園林。
A、寫意式; B、自然式; C、山水式; D、幾何式。
7、河南寶豐酒是( )香型酒。
A、醬香型; B、濃香型; C、清香型; D、其他香型。
8、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是( )。
A、虎跑泉; B、觀音泉;
C、招隱泉; D、趵突泉。
9、泰山風景名勝區(qū)是( )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
A、自然遺產; B、文化和自然遺產;
C、文化遺產; D、自然保護區(qū)。
10、( )美最能引發(fā)人的想象力,使人思維活躍,啟迪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
A、形式美; B、動態(tài)美; C、聲音美; D、朦朧美。
11、九轉大腸是( )菜系的特色菜。
A、魯菜; B、浙菜; C、粵菜; D、閩菜。
12、中國戲曲的五大劇種不包括( )。
A、京?。? B、豫劇; C、曲??; D、越劇。
13、每年的11月26日是美國的( )節(jié)日。
A、復活節(jié); B、感恩節(jié); C、萬圣節(jié); D、圣誕節(jié)。
14、按民間傳統(tǒng)習俗,年逾花甲方稱為“壽”,則70歲稱為( )。
A、花甲之壽; B、古稀之壽;
C、耄耋之壽; D、期頤之壽。
15、廬山云霧是( )茶。
A、綠茶; B、紅茶; C、烏龍茶; D、白茶。
(2)多選5個,每題2分,共10分。
(一) 1、旅游文化按照現(xiàn)代旅游商品交換特性劃分的研究內容( )。
A、旅游消費文化; B、旅游經營文化;
C、旅游主體文化; D、旅游客體文化。
2、水域文化的特點( )。
A、地域性; B、時間性;
C、穩(wěn)定性; D、多變性。
3、四大道教名山包括( )。
A、齊云山; B、武當山;
C、峨眉山; D、青城山。
4、佛教的教義有( )。
A、苦諦; B、集諦; C、滅諦; D、道諦。
5、中國雕塑的藝術特征有( )。
A、創(chuàng)新性; B、紀念性; C、象征性; D、裝飾性。
二.名詞解釋(5個,每題2分,共10分)
1、旅游文化:
2、古鎮(zhèn)文化:
3、旅游介體文化:
4、茶文化:
5、華表:
三.判斷(10個,每題1分,共10分)
1、佛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 )
2、借景是中國園林特有的造園手法。 ( )
3、黃帝陵是中國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帝陵。 ( )
4、四合院屬于四水當堂式民居。 ( )
5、泉州洛陽橋是拱橋的典型代表之一。 ( )
6、洞庭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 ( )
7、在外國人眼里被當做是“天上掉下來的飛碟”的建筑是廣州碉樓。 ( )
8、唐代王維的輞川別業(yè)中養(yǎng)鹿放鶴,用以寄托解脫的情趣。 ( )
9、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的是江西懋源。 ( )
10、佛跳墻是粵菜的特色菜之一。 ( )
四.簡答題(5個,每題5分,共25分)
1、我國山岳文化的發(fā)展影響因素?
2、民俗文化的特點?
3、旅游文化的研究意義?
4、中國戲曲藝術的審美特征?
5、中國歲時節(jié)日的發(fā)展受到哪些影響?
五.論述題(3個,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世界園林三大體系?
2、中國人的山水審美形態(tài)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
第一章 中國旅游文化界說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文化在旅游業(yè)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2.掌握旅游文化概念的內涵、特征和作用。
3.掌握旅游文化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
4.學會分析旅游與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思考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未來態(tài)勢。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3個任務,本章安排3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旅游文化的內涵、特征和作用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四、教學難點
旅游文化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
熟悉旅游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第二章 中國山水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山水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掌握山岳文化景觀、水體文化景觀的成因及特征。
掌握我國著名的山岳、水體景觀的特點及旅游審美內涵。
能運用所學知識鑒賞山水美。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3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掌握山水的文化審美特點,同時對于山岳和水域文化的成因和特點特點有清晰的認識,能夠用所學知識鑒賞山水美。
四、教學難點
山水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山水的文化審美特點。
第三章 中國聚落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聚落文化的概念和特點。
了解聚落文化的分類。
掌握中國聚落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
熟知中國聚落文化的主要內涵及其特征。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4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聚落文化的內涵與發(fā)展,掌握聚落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特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聚落文化進行鑒賞。
四、教學難點
掌握村落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掌握古鎮(zhèn)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掌握古城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演變、特點和類型。
掌握中國傳統(tǒng)建筑,如古城、宮殿、壇廟、陵寢、樓閣古橋等建筑形式所代表的建筑文化特色和旅游意義。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3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發(fā)展演變過程,掌握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點和主要表現(xiàn)形式,理解各種建筑形式所代表的建筑文化特色和旅游意義。
四、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主要形式。
了解中西傳統(tǒng)建筑文化差異。
第五章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發(fā)展、演變。
掌握不同類型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及代表園林。
理解古典園林與旅游的關系。
掌握中國古典園林的構景要素。
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及手法。
理解中西園林的區(qū)別。
能運用所掌握的古典園林知識組織安排古典園林旅游活動。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4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古典園林與旅游的關系,掌握中國古典園林的要素以及不同類型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及代表園林。最后能夠根據(jù)所掌握的古典園林知識組織安排古典園林旅游活動。
四、教學難點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景要素。
中西園林文化比較
第六章 中國宗教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宗教的起源、演變與社會功能。
掌握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基本教義、供奉對象和著名寺院、名山。
掌握道教在中國的起源與發(fā)展、基本教義、供奉對象與名山、道觀。
掌握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崇拜對象及著名教堂。
掌握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崇拜對象及著名清真寺。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5個任務,本章安排4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過程有初步了解,同時掌握各種宗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崇拜對象及代表建筑物。
四、教學難點
宗教文化與旅游的關系。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基本教義。
道教在中國的起源與發(fā)展、基本教義。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教義
第七章 中國民俗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點、作用、功能和類型。
了解民俗文化與旅游的關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和組織民俗旅游活動。
掌握中國人生禮儀民俗的內容。
掌握中國民俗節(jié)日習俗。
理解和掌握西方的民俗文化。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4個任務,本章安排4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民俗文化的特點、作用、功能和類型有初步了解,掌握中國民俗節(jié)日習俗,并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和組織民俗旅游活動。
四、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和組織民俗旅游活動。
掌握中國民俗節(jié)日習俗。
理解和掌握西方的民俗文化
第八章 中國旅游藝術文化
一、教學目標
了解我國旅游文學的起源、發(fā)展與類別。
了解旅游文學與旅游的關系。
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繪畫藝術、雕塑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
掌握中國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繪畫藝術、雕塑藝術的鑒賞方法。
了解中國戲曲藝術的產生于與發(fā)展。
掌握中國戲曲藝術的審美特征。
掌握傳統(tǒng)曲藝的分類與藝術特色。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4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我國飲旅游文學和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戲曲藝術的發(fā)展過程有所了解,并能掌握我國各類藝術文化的鑒賞方法。
四、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繪畫藝術、雕塑藝術的鑒賞方法。
掌握傳統(tǒng)曲藝的分類與藝術特色。
第九章 中國飲食文化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飲食文化的概念和特點。
2.能講解中國各地的飲食特色和代表性菜肴。
3. 掌握我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概念和特點。
4. 能運用飲食文化知識設計茶文化、酒文化專題旅游路線。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3個任務,本章安排4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我國飲食文化的概念和特點有所了解,并能掌握我國特地的飲食特色和茶酒文化,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茶文化、酒文化專題旅游路線。
四、教學難點
講解中國各地的飲食特色和代表性菜肴。
運用飲食文化知識設計茶文化、酒文化專題旅游路線。
課程性質:本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教學與訓練項目課程。
課程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項目訓練,挖掘旅游產業(yè)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學生認識到旅游與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有助于旅游有助于旅游業(yè)從業(yè)人員專業(yè)理論水平和文化思想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對專業(yè)旅游人才的培養(yǎng),有助于旅游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業(yè)務技能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旅游主體的文化精神需求的滿足。這也就有利于旅游客體文化的使用價值轉化為現(xiàn)實的社會價值,使旅游介體文化的介體功能得以充分展現(xiàn),并能使旅游業(yè)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旅游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
依據(jù)旅行社導游崗位的職業(yè)能力要求,兼顧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陶冶學生的文化審美趣味,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同時掌握各種文化的特點及其在旅游活動中的作用,從而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活學活用,傳播中國文化,使其真正成為具有良好職業(yè)素質的專業(yè)人才,推動旅游文化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
課程任務:掌握旅游文化的內涵,認識旅游和文化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導掌握各種文化的特點及其旅游審美內涵,豐富學生的旅游文化的知識;利用所學知識鑒賞文化,提升學生作為旅游主體的文化審美趣味和文化素養(yǎng)。
課程的教學層次及適用對象:本課程分為掌握、熟悉、了解三種層次要求?!罢莆铡钡膬热菀罄斫馔笍兀茉趯W習工作中熟練、靈活運用其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內容要求能熟知其相關內容的概念及其有關理論,并能適當應用;“了解”的內容要求對其中的概念和相關內容有所了解。本課程適應于中、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人員。
課程——中國旅游文化
總課時為40課時,其中理論23課時,實驗17課時。
章
課時分配
理論課時
實驗課時
小計
第一章 中國旅游文化界說
2
1
3
第二章 中國山水文化
3
2
5
第三章 中國聚落文化
3
2
5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
3
2
5
第五章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
3
2
5
第六章 中國宗教文化
2
2
4
第七章 中國民俗文化
2
2
4
第八章 中國旅游藝術文化
3
2
5
第九章 中國飲食文化
2
2
4
合計
23
17
40
第一章 中國旅游文化界說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我國文化在旅游業(yè)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2. 掌握旅游文化概念的內涵、特征和作用。
3. 掌握旅游文化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
4. 學會分析旅游與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思考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未來態(tài)勢。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3個任務,本章安排3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對旅游文化的內涵、特征和作用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四、教學難點
旅游文化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
熟悉旅游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五、知識點梳理
1.旅游的含義
旅游是現(xiàn)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yè)余性和享受性”。
2.文化的含義
文化可以定義為: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3. 旅游與文化的關系
旅游與文化關系密切,文化時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文化為旅游注入品質和內涵,旅游為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提供廣闊的市場;沒有文化的旅游沒有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沒有活力。
1) 文化關系著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2) 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4. 旅游文化的含義
旅游文化是與旅游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旅游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jù),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托,以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介體和旅游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業(yè)已形成的觀念形態(tài)及其外在表現(xiàn)的總和。
5. 中國旅游文化的特征
中國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承襲性
2) 地域性
3) 交融性
4) 民族性
5) 歷史性
6) 綜合性
6. 旅游文化的研究內容
(一) 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劃分的研究內容
1) 旅游主體文化。旅游者是旅游的主體,旅游主體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
2) 旅游客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也稱為旅游景觀文化,是作為旅游對象的文化事物與現(xiàn)象。
3) 旅游介體文化。旅游介體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動中聯(lián)系旅游主體與旅游客體,起到中介體作用的文化。
(二) 按照文化的結構劃分的研究內容
1) 旅游物質文化。旅游物質文化,指蘊藏豐富文化內涵的旅游者視覺可以辨識的占據(jù)一定空間、有一定形態(tài)的文化物質實體,如宮殿、園林、壇廟、古人類遺址、橋梁、造像、碑刻、雕塑以及旅游紀念品和旅游服務設施等。
2) 旅游制度行為文化。旅游制度行為文化,是指旅游活動中的各種社會規(guī)范和約定俗成的習慣性定勢等,如苗族蘆笙節(jié)、大理三月街。傣族潑水節(jié)等。
3) 旅游精神文化。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觀念文化或旅游心態(tài)文化,指引導、影響人們旅游時間的直接或間接的在旅游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價值觀、審美情趣以及思維方式等。
(三) 按照現(xiàn)代旅游商品交換特性劃分的研究內容
1) 旅游消費文化。旅游消費文化是以旅游者為主體的文化,包括旅游消費行為文化和旅游審美文化。
2) 旅游經營文化。旅游經營文化是旅游者所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文化,主要包括旅游產品經營文化、旅游企業(yè)經營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經營文化。
(四) 按照文化交流環(huán)節(jié)特性劃分的研究內容
按照文化交流環(huán)節(jié)劃分的方法認為,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與對話的一種形式,是以旅游主體為中心,以區(qū)域文化生態(tài)為對象,以跨文化交流為媒介,在豐富多樣的旅游活動中迸發(fā)出來的、形式復雜多樣的各種文化行為表征的總和。
7.中國旅游文化的研究目的
1) 促進旅游產品質量的提高。
2) 促進旅游者及旅游從業(yè)人員素質的提高。
3) 促進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8. 中國旅游文化的研究意義
1) 促進旅游文化學學科的理論研究
2) 加深人們對旅游文化功能的認識
3) 提供旅游開發(fā)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第二章 中國山水文化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山水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2. 掌握山岳文化景觀、水體文化景觀的成因及特征。
3. 掌握我國著名的山岳、水體景觀的特點及旅游審美內涵。
4. 能運用所學知識鑒賞山水美。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3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掌握山水的文化審美特點,同時對于山岳和水域文化的成因和特點特點有清晰的認識,能夠用所學知識鑒賞山水美。
四、教學難點
山水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山水的文化審美特點。
五、知識點梳理
1. 中國山水文化的形成
人有生存、發(fā)展、享受等多種多樣的需求,適應這些需求而與山水結成各種對象性關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過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也就是使自身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從而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積累起豐富的山水文化。
中國山水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優(yōu)越的客觀自然條件,同時其發(fā)展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
2. 山水的文化審美特點
(一) 形象美。形象美是山水的基礎和核心,山水的形象美可歸納為“雄”、“奇”、“險”“秀”、“幽”、“奧”、“曠”、“野”等多種特征。
(二) 色彩美。色彩在構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與形象美相比,對人的感官更富有刺激性。
(三) 動態(tài)美。運動是生命的表現(xiàn),運動具有力度,富有氣勢,運動所產生的美感能令人精神振奮,促使人們自強和追求,如觀錢塘江潮,看黃果樹瀑布,賞黃山云海等都可以有這種感受。
(四) 聽覺美。山水間有著各種美不勝收的聲響,如鳥鳴山壑、蟬噪幽林、風起松濤、雨打芭蕉、泉瀉清池、溪流山澗,或是黃河浪濤、月下風吟等。聲響也參與著山水美的鍛造,山水美因此而別具韻致。
(五) 朦朧美。朦朧美是相對清晰而言的,如透過云霧看風景時,云霧中的景物若隱若現(xiàn)、模模糊糊、虛虛實實,使人產生神秘、幽邃、玄妙之感,易引起觀賞者許多遐想。
3. 山岳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名山文化從我國的歷史發(fā)展狀況看,由于以下幾個因素,留下了眾多當今知名度頗高的名山。
(一) 原始的山岳崇拜
(二) 文人墨客的推崇
(三) 宗教的推波助瀾
(四) 研究探險的發(fā)掘
4. 山岳文化景觀舉要
(一) 五岳之尊的泰山。古代傳統(tǒng)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長”“五岳獨尊”的稱譽。因其氣勢之磅礴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
(二) 西岳華山。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
(三) 黃山。黃山以其奇?zhèn)デ嘻?、靈秀多姿著稱于世。這里還是一座資源豐富、生態(tài)完整、具有重要科學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價值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療養(yǎng)避暑勝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俱佳。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素稱黃山“五絕”。
(四) 九華山。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五) 五臺山。五臺山與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六) 峨眉山。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于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
(七) 武當山。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的道教名山,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列于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八) 青城山。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
5. 水域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
遠在石器時代,人類為了生存,總是聚集在河流兩岸覓食狩獵,繁衍子孫。后來到了農耕時代,江河利于灌溉、舟楫、通運,兩岸又便于開墾,所以這里是人類社會的發(fā)祥地和社會文明的聚集地。
(一) 江河文化。
(二) 湖泊文化。
(三) 海濱文化。
6. 水域文化的特點
(一) 地域性。由于水域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氣候、地質、生態(tài)的條件各異,因此各類水體在成因和景觀上都會表現(xiàn)出千變萬化的差異,形成鮮明的地域性。
(二) 時間性。時間性是指水域文化景觀往往隨著時間的變換而變換,不僅一年四季不同,就是一日之間景色也有變化,所謂“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就是生動的寫照。
(三) 多變性。水有三態(tài),三態(tài)間變幻無窮,水相、水量和水色都會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7. 水域文化的景觀
(一) 秀美河流
1. 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游覽的大峽谷,是中國最早向世界推薦的兩條黃金旅游線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
2. 漓江。漓江發(fā)源于“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貓兒山。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漓江風景區(qū)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qū)之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二) 風景名湖
1. 洞庭湖。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據(jù)傳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
2. 西湖。杭州西湖是一處以秀麗清雅的湖光山色與璀璨豐富的文物古跡、文化藝術交融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后因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又被稱為“西子湖”。
3.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國臺灣最著名的風景區(qū),位于西部的南投縣,是臺灣省最大的天然湖泊,臥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山頭上。
4. 青海湖。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的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
(三) 飛瀉瀑布
1. 黃果樹瀑布。黃果樹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后、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它以其雄奇壯闊的大瀑布、連環(huán)密布的瀑布群而聞名于海內外,十分壯麗。并享有“中華第一瀑”之盛譽,是除尼亞加拉瀑布和維多利亞瀑布之外的第三大瀑布。
2. 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騰洶涌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四) 汩汩清泉
1. 趵突泉。趵突泉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2. 虎跑泉?;⑴苋刑煜碌谌Q,其泉水質甘冽醇厚,與龍井茶葉合并稱西湖雙絕,有“龍井茶葉虎跑水”之美譽。
(五) 海濱勝地
1. 北戴河。北戴河區(qū)海灘沙質比較好,坡度也比較平緩,是一個優(yōu)良的天然海水浴場;北戴河風光秀麗,蒼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別墅與蒼郁的林海交融,是我國一處規(guī)模較大、風景優(yōu)美、設施比較齊全的海濱避暑勝地。
2. 三亞。三亞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它擁有全海南島最美麗的海濱風光。
第三章 中國聚落文化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聚落文化的概念和特點。
2. 了解聚落文化的分類。
3. 掌握中國聚落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
4. 熟知中國聚落文化的主要內涵及其特征。
二、課時分配
本章共4個任務,本章安排5課時。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聚落文化的內涵與發(fā)展,掌握聚落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特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聚落文化進行鑒賞。
四、教學難點
掌握村落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掌握古鎮(zhèn)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掌握古城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五、知識點梳理
1. 聚落文化的內涵
聚落文化是指聚落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人們改造環(huán)境和適應環(huán)境的產物。
2. 村落文化的特點
1) 古老性
2) 獨特性
3) 科學性
3. 中國著名的古村落
1) 西遞。西遞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發(fā)展于明朝景泰中葉,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是個千年歷史文化名村,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之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2) 宏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距今約有900年的歷史。以徽派建筑為特色的村落,因奧斯卡獲獎電影《臥虎藏龍》聞名中外,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
3) 永定客家土樓。永定客家土樓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著稱于世。
4) 江西婺源。婺源是古徽州府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素有“書鄉(xiāng)”“茶鄉(xiāng)”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一顆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
5) 北京靈水村。靈水村是京西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轄村,形成于遼金時代,不僅村落古老龐大,遼、金、元、明、清時的古民居多,而且過去民間所信仰的諸神盡有,所以多古廟遺址。
4. 古鎮(zhèn)文化的概念
“古鎮(zhèn)文化”是城鎮(zhèn)在形成發(fā)展中所特有的自然風貌、形態(tài)結構、文化格調、人文資源、工藝建筑、歷史底蘊、景觀形象等的沉積、積累,這種個性和特色源于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與自然。
5. 中國特色古鎮(zhèn)介紹
1) 周莊。周莊于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莊八景等,有“中國第一水鄉(xiāng)”之美譽。
2) 同里。同里鎮(zhèn)位于江蘇吳江市東北,地處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四面臨水,八湖環(huán)抱,是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
3) 烏鎮(zhèn)。烏鎮(zhèn)位于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北端,曾名烏墩和青墩,1950年,烏、青兩鎮(zhèn)合并,稱烏鎮(zhèn),是江南四大名鎮(zhèn)之一,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之稱。
4) 西塘鎮(zhèn)。西塘古鎮(zhèn)位于江、浙、滬三省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是浙江省嘉善縣北部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千年歷史古鎮(zhèn)。
5) 古田鎮(zhèn)。古田鎮(zhèn)位于福建省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地處新羅、上杭、連城三縣(區(qū))結合處,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古田鎮(zhèn)是中國著名的革命圣地。
6) 靜升鎮(zhèn)。靜升鎮(zhèn),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北12千米處,地處晉中盆地邊緣風景秀美的綿山腳下,具有靈石“小江南”的美稱。
7) 芙蓉鎮(zhèn)。芙蓉鎮(zhèn)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zhèn),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又是猛洞河風景區(qū)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最佳景點。
6. 歷史文化名城
1) 古都名城
1. 北京。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全國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自金朝起成為古代中國首都,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建設奠定了基礎。
2. 西安。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3. 開封。開封古稱東京、汴京(亦有大梁、汴梁之稱),簡稱汴,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使開封享有“七朝都會”“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
2) 風景名城。風景名城風景名城是指地形地貌奇特,自然風光美麗,名勝古跡豐富,且能把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融為一體的城市。
1. 蘇州。蘇州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是傳統(tǒng)文化發(fā)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麗如畫的城市。由于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xiāng)”。
2. 大理。大理全稱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位于蒼山洱海之間。蒼山景色向來以雪、云、泉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最。
3. 麗江。麗江古城是聯(lián)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位于中國云南省麗江市,又名“大研鎮(zhèn)”,坐落于玉龍雪山下。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巖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huán)境相得益彰。
3) 軍事重鎮(zhèn)名城
1. 泉州。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經濟中心,中國品牌之都。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其歷史文化厚集、古跡眾多、文風濃郁,是閩南文化的發(fā)源地、發(fā)祥地。
2. 張掖。張掖市位于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是古絲綢之路重鎮(zhèn),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張掖被譽為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學的“濕地之城”,明凈、清新、亮麗的“清涼之都”,文明、和諧、繁榮的“戈壁水鄉(xiāng)”。
4) 歷史紀念名城。此類名城是近現(xiàn)代許多革命事件的發(fā)生地,富有革命傳統(tǒng),有豐富的革命遺址、遺跡、遺物和建筑等,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活動遺跡,極具有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意義,是我們緬懷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
1. 遵義。遵義市位于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地處中國西南腹地,是中國西部的重鎮(zhèn)之一。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這里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人類宜居城市之一。
2. 延安。延安市城區(qū)處于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zhèn)”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更是中國革命圣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5) 特色風貌名城。特色風貌名城是指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某一個朝代或某個時期的歷史風貌的城市,或因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負有盛名,或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城市。
1. 拉薩。拉薩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薩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因年日照時數(shù)在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稱。長期以來,拉薩一直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
2. 平遙。平遙古城舊稱“古陶”,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平遙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
收藏
編號:64786524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gyjkaen" class="font-tahoma">39.43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2-03-22
35
積分
- 關 鍵 詞:
-
中國旅游文化
中國旅游
文化
配套
PPT
課件
- 資源描述:
-
《中國旅游文化》配套PPT課件,中國旅游文化,中國旅游,文化,配套,PPT,課件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